会议汇聚了来自俄罗斯、比利时、智利、伊朗、越南、马来西亚等多国家的卤虫专家和我国从事卤虫研究与应用的学者,围绕卤虫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开发、卤虫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研究的贡献以及卤虫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等主题,就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与水产养殖部渔业与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司水产养殖处官员Mohammad HASAN博士、比利时Ghent大学Patrick SORGELOOS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杨卫军教授、天津科技大学隋丽英教授等19位学者相继作了精彩报告。

卤虫(Artemia)广泛分布于日晒盐场和内陆盐湖高盐水域中,是海水鱼虾蟹水产苗种重要的鲜活饵料,也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动物。中国卤虫生物多样性丰富,在卤虫资源开发和应用方面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卤虫卵主要产地为西北盐湖和渤海湾日晒盐场,年产成品达800-10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同时,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产量占世界总量的60%,我国年平均卤虫卵需求量达1500吨,占世界总需求量的1/2,每年需进口大量卤虫卵以满足水产育苗对卤虫饵料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在卤虫资源开发利用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一些当地卤虫种群由于过度捕捞、引进外来物种和品系而近乎灭绝,我国卤虫资源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我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卤虫卵种质和信息库,科研人员无处获得特殊卤虫样本和相关信息,卤虫卵加工和水产养殖企业得不到相应的技术支持,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卤虫科研、信息交流和技术转化平台。
鉴于中国在卤虫资源总量和卤虫在水产育苗中应用在全球所处的突出地位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决定组织召开专家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以及企业界人士,共同研讨亚洲、特别是中国卤虫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出在中国建立“亚洲区域卤虫参考中心”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