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广东也能养大闸蟹,来看看最详细的养殖数据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16-11-09 17:19    作者:.    来源:当代水产    查看:
  现在珠海水产养殖以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四大家鱼及海鲈等品种为主,养殖这些品种效益普通不高,其中尤以养殖最多的南美白对虾由于养殖成功率越来越低,风险逐年加大,养殖户致富更困难。为此,本公司从上海引进“黄浦江大闸蟹”在珠海进行生态健康养殖试验,希望通过试验解决“大闸蟹能不能在珠海地区养殖,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是否可行,以及养殖效益如何等”,进而为改变珠海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促进水产养殖增收提供一个科学依据。该项目为珠海市“农业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池塘:池塘共8口,总面积66.9亩,最小面积3.5亩,最大面积13亩;土质为黄土,堤坝坚固,保水性好,最高储水深度为1.7米;防逃设施用高80cm×80cm瓷砖紧密围绕池塘四周而成。

  1.1.2 水源:黄杨河河水。

  1.1.3 增氧机:共使用4台2.5KW微孔曝气增氧机。

  1.1.4 蟹苗:由上海水产研究所提供。

  1.1.5 饲料:上海阳恩饲料有限公司和广东明辉饲料有限公司提供。

  1.1.6 其它用品:在养殖过程中所用的消毒剂、解毒剂、肥水剂和微生态调水剂等产品,均由本公司生产和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清塘杀野

  放养蟹苗之前,先进行清塘,以将塘内污泥、杂物等清除干净,然后用生石灰消毒,以杀灭野杂鱼虾及其他有害生物。

  1.2.2 池塘回水消毒

  清塘杀野后,池塘回水30公分左右,然后按每亩每米水深用10%“聚维酮碘”消毒剂1公斤消毒,无水的岸边则用10%“聚维酮碘”稀释200倍后进行彻底喷洒消毒。

  1.2.3 池水解毒

  消毒2天后,按每亩每米水深用解毒净水剂“绿威王(主要成份为果酸类及硫代硫酸钠)”2公斤加水稀释全池泼洒,以清除水体中残余的消毒药和其他有害物质。

  1.2.4 池塘肥水育菌

  解毒后,按每亩每米水深先后分别用肥水培藻剂—“氨基酸营养液”5公斤和微生态制剂—“生态宝(为益生菌)”5公斤,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1.2.5 投放苗种

  肥水培菌2天后投苗,每亩投苗量为600只,规格为120只/公斤。投苗前先用3-5%的盐水浸泡苗种2-3分钟,然后将网笼放入池水中适应2分钟左右,再起水停留约5分钟,如此重复2-3次,最后将蟹苗沿池塘四周的水边(注意尽量远离风尾处)均匀摊开,让其自动散开游走。
 
  1.2.6 投喂饲料

  1.2.6.1 固定投料时间:春秋凉爽季节日喂2次,于早上7-8点和下午5-6点投喂;夏天高温季节日喂3餐,分别于上午7点和11点,下午6点投喂。

  1.2.6.2 适量投料:一般首次投料,上午2餐分别按每亩0.15公斤投喂,下午1餐按每亩0.35公斤投喂;以后投料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但在高温季节,上午两餐的投喂量应各占日投喂量的20%为宜,下午1餐的投喂量约占日投喂料量的60%左右。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蟹苗吃料情况及时调整日投料量。

  1.2.6.3 固定投料位置:低温和高温期投撒在深水区,其他时期投撒在浅水区。

  1.2.7 控制池塘水位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添注新水,以保持池塘合适水位。一般每5天加注新水一次,使 3-4月份水位控制在0.4-0.6米深,5-6月份控制在0.7-0.8米深,7-9月份控制在1.2-1.5米深。水位的加深,须逐日缓慢进行。如遇大雨、暴雨天气,须尽快将雨水排除。

  1.2.8 池塘播种水草

  1.2.8.1 播种茜草:水温达15℃以上时开始种植,分三次进行,每次间隔15天,每次亩用0.15公斤茜草籽。草籽先用水浸泡7天,然后捞起干晒1天,再浸泡1天;最后取出草籽用搓板搓成泥状,用半干湿细土拌匀后,播撒在10厘米深左右以外的沿岸浅水区。播撒时,沿岸边每播撒8米左右,空2米不播撒。播撒前要做好标记,即在播撒区域应插上竹杆,以确保下次能在播撒区内重复播撒。

  1.2.8.2 种植水花生:在离岸边1-2米处,每隔5米左右,在水面放置一簇水花生,每簇长成后面积控制在2-3平方米左右,注意不可让水花生的根着地。

  1.2.8.3 混种伊乐藻:鉴于先前已种有茜草,暂将伊乐藻混种于茜草当中。

  1.2.9 螺蛳投放

  我们分别于4月初、6月初、8月初、10月初,每亩分别投放鲜活螺蛳150公斤、150公斤、200公斤、200公斤。

  1.2.10 水体补钙

  在养殖过程中,每隔10天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化水泼洒一次;在脱壳期间每亩用磷酸二氢钙3公斤泼洒一次。

  1.2.11养殖水体调理

  1.2.11.1 养殖前期保持适当肥度:养殖前期水体要保持一定肥度,不能见底。若水质变得清瘦,则按本文1.2.4所述的方法进行肥水。

  1.2.11.2 养殖中后期控制肥度:养殖中后期要控制水体肥度,一般要求透明度达40厘米以上。若水质较肥时,则每亩每米水深泼洒瘦水型“生态宝(液态益生菌)”5公斤,或瘦水型“枯草芽孢杆菌(粉剂益生菌)”1公斤。

  1.2.11.3 养殖全过程尽量保持水质稳定:为保持养殖过程中水质尽量稳定,避免水质恶化,一般每隔10天左右泼洒一次微生态制剂 --“复合EM菌”,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3-4公斤。使用“复合EM菌”可发挥其“净水除臭”、“占位性保护”和“竟争性排斥”等作用,从而抑制致病菌及有害藻类滋生,使水体透明度适宜,防止水质恶化,以保持养殖过程水质尽量稳定。

  1.2.12 池塘底质处理

  为给大闸蟹健康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池塘底部腐败发酵及防止池塘底泥发黑发臭。一般每隔20天左右使用一次微生态底质改良剂 --“增氧池底净”或“解毒增氧底净”,用量分别为每亩每米水深2公斤和0.5公斤。

  1.2.13 日常记录

  养殖过程中,每日认真、完整填写《工作日志》、《用料记录表》、《大闸蟹生长情况记录表》、《养殖水质变化记录表》和《物资购进登记表》等。

  2、试验结果

  本试验总面积66.9亩,于2011年3月17日投苗养殖,于2012年1月12日起捕收获,整个养殖周期为301天。现将试验数据整理、统计如下:

  以上三个表的数据表明,总产量3789公斤,总产值394193元,总费用391413元,总利润2780元。大闸蟹成活率65.1%,与长江水域养殖相当。但试验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养成的大闸蟹未能达到预期规格(只重200克以上),因而价格偏低(不到预期价格的二分之一)。

  按照本次试验取得的同样产量推算,若大闸蟹能养成大规格(只重200克以上),则价格至少翻番,收入也随之翻番,即利润可达40万元以上。因此,我们对引养大闸蟹仍然充满希望,正在根据本次试验存在的问题,作改进试验计划。

  3、试验结论与分析

  3.1 结论:通过本次较大面积的养殖试验,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即大闸蟹可在珠江口水域养殖,而且其成活率与长江水域相当,养成的大闸蟹其色、香、味和口感等方面,与江浙主产区差别也不大

  3.2 试验结果证明:采用上述科学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进行全程的水体净化、水质稳定、池塘底质改良和病害预防,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采用这种模式和技术养殖大闸蟹,不仅可使养殖全过程不向外排放污水,而且也有利于大闸蟹健康生长,从而为健康养殖大闸蟹实现不用或少用抗生素(本试验未用过抗生素),和为生产绿色、安全的大闸蟹产品指明了方向。本人相信:这种模式和技术在珠海养殖大闸蟹可行,推广至江浙等主产区也应该可行。

  4、本试验存在的问题和后续试验、研究的方向

  4.1 本试验由于选址未能按计划落实,造成后来养殖出现两大问题:一是未能在放苗前种植好水草,以致不能为大闸蟹提供足够的栖息遮蔽场所和水草饵料;二是投苗时间迟,导致养殖时间缩短。而合理的放苗时间应为2月上旬,但本次试验却到3月17日才放苗,迟了一个多月。

  4.2 本次试验养成的大闸蟹规格未能达到预期的200克以上,本人认为受到了上述两个问题的影响。但影响有多大,则需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加以确定。

  4.3 由于大规格大闸蟹(200g/只克以上)比小规格大闸蟹(200g/只克以下)售价高2-3倍,因此,如果珠江口水域养殖不了大规格大闸蟹,能否通过增加养殖密度,进而提高产量来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我们今后需继续通过试验解决的问题。

  4.4 本次试验养成的大闸蟹,只在感观上与江浙沪大闸蟹作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是珠海养成的大闸蟹其色、香、味和口感等方面,与江浙沪主产区的差别不大,但未对其肉质成份进行比较分析,这有待后续试验进行。

  5、重复试验的结果

  5.1 上述试验结束后,我们又于2013年2月7日至12月29日,在原地方,采用同样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进行了重复试验,试验结果与第一次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大规格蟹(只重200克以上)所占的比例和亩产量比第一次试验有所提高。

  5.2 重复试验养成的大闸蟹中,虽然大规格蟹(只重200克以上)占的比例比第一次试验有所提高,但还是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只重200克以上达70%以上)。因此,通过这两次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珠江口水域通过养殖大规格大闸蟹(只重200克以上)获得高经济效益是困难的。但在珠江口水域能否通过增加放养密度,进而通过提高产量来提高经济效益?这还需我们继续通过试验加以回答。

  5.3 试验结果再次证明:采用上述科学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进行全程的水体净化、水质稳定、池塘底质改良和病害预防,是切实可行的,也值得其它地区参考和推广、应用。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