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薛敏:膨化饲料中Ve损失最小,Vk3损失最大

发布时间:2016-09-06 17:13    作者:罗丹    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查看:
    “精准营养不仅包括各营养素精确的需求量数据库,更需要精确的配料和适宜的生产工艺。饲料加工过程中营养素保真是精准营养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今日(9月6日)下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主办的第一届国际饲料加工技术研讨会(挤压膨化加工专题)上,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加工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薛敏研究员分享了饲料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热敏性营养素的损耗及保真技术。
  
   据薛敏研究员介绍,该报告结合农业部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饲料高效低耗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执行5年来的科研成果,系统讲解在蒸汽制粒和膨化挤压制粒过程中,热敏性物质,包括酶制剂(植酸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维生素(Vc, VA, VD3, VE, VK)、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等在不同加工环节和贮存阶段的损耗规律。

  以植酶酸为例,薛敏研究员通过研究发现,挤压熟化加工工艺条件下,因其加工过程使物料达120-130℃高温,酶活在此温度下完全被破坏,因此各种酶制剂(包括普通型和耐高温型植酸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等)不适用于挤压熟化加工工艺。而在环膜硬颗粒加工工艺条件下,耐高温植酸酶、β萄聚糖酶和纤维素酶酶活保留率分别为65.5%,82%和63.6%,显著高于普通型(保留率分别为22.3%、29.3%和23.7%),冷颗粒加工工艺条件下普通商品酸性植酸酶酶活保留率在72%以上,是环膜硬颗粒加工工艺酶活保留率22.3%的3倍之多。
  
  饲料厂在使用植酸酶时,薛敏也表示,如果企业盲目使用廉价植酸酶替代磷酸盐,有可能导致的生产性能下降,排放升高,水质变差、病害增加等误区。
  
  不同VC添加形式的饲料样品,加工前后VC损失差异显著,按损失程度排列的话,晶体>包膜> 磷酸酯钙,超声处理对包膜VC测定有一定效果。通过对生产工艺及贮存期对vc磷酸酯钙保留率影响研究发现,vc磷酸酯钙各环节的损失率为挤压>调质>混合>烘干冷却,湿法挤压膨化工艺加工完成后,饲料中Vc磷酸酯钙保留率为79.18%。
  
  在两种工艺下鱼配合饲料贮存期内脂溶性维生素平均损失率比较试验中发现,VK3、VA、VD3、VE四种脂溶性维生素均有损失,但损失程度不同,其中Ve损失最小,Vk3损失最大。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