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足的光热条件
河西走廊农业种植区域大部分海拔在1400~1600米,为无霜期126~140天的范围,有效积温3600度~4000度,如武威、金昌、酒泉、玉门等地。河西走廊降水相对较少,有充足的光热条件,为苜蓿的收获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这与美国西部的干旱少雨颇为相似。但永昌县周边有特殊地段海拔高达2000~2200米都有苜蓿种植。

紧接着我们会提到灌溉,河西走廊苜蓿主产区主要有三条母亲河,武威和金昌是石羊河;张掖地区是黑河(古称弱水);酒泉、玉门是疏勒河。三条母亲既可用于地表灌溉又可为井灌区通过渗透提供源源不断的补充,总的来源都是祁连山的雪水补给。河西走廊虽是缺水区域,但是水源相对稳定充足。

甘肃河西走廊从1999年开始规模种植苜蓿至今从来没有间断过,虽然中途经过两次高峰低谷发展期,但是草产业在河西走廊一直是延续下来的。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生产管理技术还是从业人员的思想相对来说还是先进一些。永昌县种建植苜蓿基地所用的草种100%来自进口品种。

甘肃草业龙头企业如成都大业、亚盛田园牧歌、杨柳青公司为了在技术方面取得进步提升,花了大量的精力学习、实践,企业决策层亲自去国内外考察学习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快速提升品质管理能力,产业水平接近甚至达到美国标准。这些龙头企业的努力功不可没,将河西走廊的产业模式带到一定高度。

河西走廊苜蓿产业发展何去何从
当今的苜蓿产业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发展问题。市场景气、国家给予资金扶持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带有投机性质的企业进入,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优化产业结构是必经之路。杨柳青公司总经理贾涪钧这样假设:“如果美国进口苜蓿港口价格稳定至2000元,国产苜蓿基本不会存在,可以说没有竞争力。美国优质苜蓿地头价170美元/吨,而国产苜蓿仅土地成本就得100美元,还有其他后期的管理费用都比美国高,虽然人工工资较低,但是一个人工的效率比不上美国1/10人工效率。


永昌草场之旅
第一站:田盛农牧科技
这是金昌市刚刚加入苜蓿种植的一个企业,公司于2015年开播种植苜蓿,面积总计4000亩,公司的固定员工有6~7人。今年预计全年单产900公斤/亩,4000亩的苜蓿4天以内就能收割完毕。苜蓿草种主要是美国的WL系列。自己购买的收获打捆设备来自纽荷兰,其它机械设备都是租赁当地兄弟企业的。今年永昌的天气温度异常高,由于当地苜蓿主要依靠雪水灌溉,所以苜蓿收获时间除了综合考虑最佳收获期,还得结合当地天气和灌溉水综合考虑。

第二站:甘肃民生草业
第二站我们来到的是一个创建比较早的牧草公司,甘肃民生草业成立于2007年,公司现有员工16人。目前的种植面积总计1.1万余亩,土地集中连片,喷灌设施覆盖面积达8000亩。公司主要生产苜蓿草捆、燕麦草捆和苜蓿裹包青贮,年产优质苜蓿干草1万吨左右。公司建有有6000平方米贮草棚,机械设施配套齐全,草种主要是猛犸公司品种。现场我们参观的主要是其生产的苜蓿青贮裹包,苜蓿青贮高1.2米,直径1米,蛋白20%~22%,RFV是160以上,裹包膜有8~10层。

第三站:甘肃杨柳青
第三站是荷斯坦此行参观的草场终点站——甘肃杨柳青牧草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目前公司员工总计37人,公司有积累多年生产经验的技术管理团队。总公司在兰州,另外在永昌、民勤等地也设立了分公司。目前公司苜蓿基地种植面积总计1.8万亩,其中6000亩滴灌苜蓿是2015年流转的土地。苜蓿草种来自北京正道、克劳沃、佰青源、猛犸等代理的美国、加拿大、法国知名国际品种,收获设备主要来自美国纽荷兰,公司有总面积9000平方米、高度10米的大型彩钢现代草库。


此外,2014年开始,杨柳青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在永昌基地建成了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大楼,从美国、德国、丹麦引进一批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建设了甘肃省规模最大的牧草实验室。甘肃省科技厅挂牌的苜蓿全产业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大学草地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先进的研究条件,长期进行苜蓿品种适应性研究、苜蓿高效栽培与种植模式研究、牧草质量检验与控制、苜蓿高效转化与利用、草产品开发如苜蓿草捆、草颗粒、草粉、青贮苜蓿以及牧草的分级加工处理研究等等。

①建立河西地区土壤数据库,指导牧草种植户进行测土配肥、科学灌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牧草品质。
②建立河西走廊苜蓿草数据库,通过对苜蓿干草营养品质检测,不断提高苜蓿草品质,鼓励牧草企业以质论价,带动苜蓿市场走向正规化、国际化。
③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为牧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推动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④与高校、科研院、其他研究机构和单位开展合作项目,将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实现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和延伸。
⑤成为河西走廊第一个检测牧草饲料营养品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河西地区生产高产优质牧草提供有力保障,为甘肃牧草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内牧草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