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寻河西走廊苜蓿“根”做客“杨柳青”

发布时间:2016-09-05 10:46    作者:.    来源: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查看:

    每一次草场的远行对小编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行走在广袤多样的土地上,你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好馈赠——田间绿草亦或是奶牛羊群,更有幸可以接触到长期从事这一行当的牛人草人们。有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有人淳朴善良满腹情怀,有人干练精明已然是现代职业经理人,……不分国界、不论老少,认真的人最可爱,坚持的人最可敬。这次草场行我们走进的是苜蓿传统产区甘肃永昌,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河西走廊是优质苜蓿的传统产区?

    有利的气候条件

    充足的光热条件

    河西走廊农业种植区域大部分海拔在1400~1600米,为无霜期126~140天的范围,有效积温3600度~4000度,如武威、金昌、酒泉、玉门等地。河西走廊降水相对较少,有充足的光热条件,为苜蓿的收获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这与美国西部的干旱少雨颇为相似。但永昌县周边有特殊地段海拔高达2000~2200米都有苜蓿种植。

    三条母亲河

    紧接着我们会提到灌溉,河西走廊苜蓿主产区主要有三条母亲河,武威和金昌是石羊河;张掖地区是黑河(古称弱水);酒泉、玉门是疏勒河。三条母亲既可用于地表灌溉又可为井灌区通过渗透提供源源不断的补充,总的来源都是祁连山的雪水补给。河西走廊虽是缺水区域,但是水源相对稳定充足。

    苜蓿种植一直延续

    甘肃河西走廊从1999年开始规模种植苜蓿至今从来没有间断过,虽然中途经过两次高峰低谷发展期,但是草产业在河西走廊一直是延续下来的。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生产管理技术还是从业人员的思想相对来说还是先进一些。永昌县种建植苜蓿基地所用的草种100%来自进口品种。

    现在河西走廊有一批社会机械在从事苜蓿收获打捆。但是一些小公司由于设备不配套、人员不完善不能做到及时收获,部分苜蓿品质难以保证。一些经验丰富发展不错的公司有较强的田间管理和收获能力,可以生产和美国一级草同样品质的优质苜蓿草捆。

    甘肃草业龙头企业如成都大业、亚盛田园牧歌、杨柳青公司为了在技术方面取得进步提升,花了大量的精力学习、实践,企业决策层亲自去国内外考察学习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快速提升品质管理能力,产业水平接近甚至达到美国标准。这些龙头企业的努力功不可没,将河西走廊的产业模式带到一定高度。

    我们看到在永昌县用铺地膜种植苜蓿很普遍,当地本身就缺水,铺地膜可以防止杂草、保墒。永昌县多是春播苜蓿,而春播苜蓿的建植技术要求非常高,覆膜可以防风,否则土地太容易板结,也不容易出苗。杨柳青公司是当地首个使用铺地膜技术的企业,让苜蓿建植很快成功,被当地的同行企业作为一种技术创新学习效仿,带动同行科学生产。

    河西走廊苜蓿产业发展何去何从

    当今的苜蓿产业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发展问题。市场景气、国家给予资金扶持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带有投机性质的企业进入,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优化产业结构是必经之路。杨柳青公司总经理贾涪钧这样假设:“如果美国进口苜蓿港口价格稳定至2000元,国产苜蓿基本不会存在,可以说没有竞争力。美国优质苜蓿地头价170美元/吨,而国产苜蓿仅土地成本就得100美元,还有其他后期的管理费用都比美国高,虽然人工工资较低,但是一个人工的效率比不上美国1/10人工效率。

    另外,根据小编了解一些国内草农表示,苜蓿的生产管理太复杂,还是燕麦的管理比较简单,所以未来会转为种植燕麦。对此,贾总表示:“河西走廊至少永昌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永昌流转农民土地的成本太高,如果不种苜蓿而种燕麦企业根本无法盈利。永昌流转农民的土地一次性签订7年的合同,每年地租500~700,价格比较稳定。但是按照目前的行情,未来再过两三年河西走廊总的苜蓿面积肯定下降,估计不到现在面积的一半。”

    那么未来永昌苜蓿产业发展究竟何去何从?如果发展,未来发的模式肯定是高度机械化。站在苜蓿生产企业的角度,杨柳青贾总再次向荷斯坦牧草小编分享了他的思路:公司现在走的基本路线是将滴灌方式逐渐覆盖所有基地,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这也是河西走廊未来苜蓿产业发展绕不过去的问题;滴灌可以让土地实现连片并无障碍通行,保证国外先进的大型机械作业,提高整体收获效率;第三,选用的草种来自美国等国际优质品种(经田间试验的适宜品种),加上土地条件、灌溉模式、收获机械和美国一样,尽快缩短和美国苜蓿的质量差异;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仓储中心;2015年杨柳青大手笔投资,建立了甘肃省苜蓿全产业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际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及其数据库,一流的检测设备,率先实行按质论价。鉴于运输成本的问题,杨柳青未来的目标客户定位主要集中在川陕甘宁,青海也是考虑区域。最终的目的解决产业发展短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企业综合效率和效益。

永昌草场之旅

    第一站:田盛农牧科技

    这是金昌市刚刚加入苜蓿种植的一个企业,公司于2015年开播种植苜蓿,面积总计4000亩,公司的固定员工有6~7人。今年预计全年单产900公斤/亩,4000亩的苜蓿4天以内就能收割完毕。苜蓿草种主要是美国的WL系列。自己购买的收获打捆设备来自纽荷兰,其它机械设备都是租赁当地兄弟企业的。今年永昌的天气温度异常高,由于当地苜蓿主要依靠雪水灌溉,所以苜蓿收获时间除了综合考虑最佳收获期,还得结合当地天气和灌溉水综合考虑。

    草场的负责人张先生表示,自己流转土地的成本是700元/亩,加上其他管理成本,每亩的生产成本约1200元。由于自己刚刚从事苜蓿种植生产,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是一些生产技术方面的培训,如田间病虫害的防治(蚜虫虫害较多)、收获、打捆设备管理技术等亟待加强。

    第二站:甘肃民生草业

    第二站我们来到的是一个创建比较早的牧草公司,甘肃民生草业成立于2007年,公司现有员工16人。目前的种植面积总计1.1万余亩,土地集中连片,喷灌设施覆盖面积达8000亩。公司主要生产苜蓿草捆、燕麦草捆和苜蓿裹包青贮,年产优质苜蓿干草1万吨左右。公司建有有6000平方米贮草棚,机械设施配套齐全,草种主要是猛犸公司品种。现场我们参观的主要是其生产的苜蓿青贮裹包,苜蓿青贮高1.2米,直径1米,蛋白20%~22%,RFV是160以上,裹包膜有8~10层。

    拥有近20年草业工作经历的民生草业总经理何辉告诉记者:“苜蓿青贮不好做,主要是水分很不好控制,每亩可以产出1.5~2吨的苜蓿青贮。我们会根据天气情况和用户的需求来确定加工苜蓿干草还是苜蓿青贮,青贮的生产成本要比干草多40~50元/吨。永昌春天温度低,头茬苜蓿质量还是非常好的,但是难以形成高产量,我们生产的苜蓿干草在永昌消化不到1/3,主要还是运往宁夏。目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是,收获时节没有专业规模化收割队伍,形不成作业能力,不能够保证及时收割入库。
 
    第三站:甘肃杨柳青

    第三站是荷斯坦此行参观的草场终点站——甘肃杨柳青牧草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目前公司员工总计37人,公司有积累多年生产经验的技术管理团队。总公司在兰州,另外在永昌、民勤等地也设立了分公司。目前公司苜蓿基地种植面积总计1.8万亩,其中6000亩滴灌苜蓿是2015年流转的土地。苜蓿草种来自北京正道、克劳沃、佰青源、猛犸等代理的美国、加拿大、法国知名国际品种,收获设备主要来自美国纽荷兰,公司有总面积9000平方米、高度10米的大型彩钢现代草库。

    贾总从事草业工作近20年,非常关注草业发展的经济规律,在科研方面也相当重视。参观永昌县杨柳青分公司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很多试验田基地,多达86个进口苜蓿品种,目的是科学地评价参试苜蓿品种(系)的产量、适应性、草品质、持久性等,为河西走廊苜蓿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做苜蓿施肥试验的,主要是通过对苜蓿不同施肥处理,反映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牧草种植户提供经济可行的施肥方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指导生产实践。

    第四站:苜蓿全产业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此外,2014年开始,杨柳青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在永昌基地建成了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大楼,从美国、德国、丹麦引进一批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建设了甘肃省规模最大的牧草实验室。甘肃省科技厅挂牌的苜蓿全产业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大学草地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先进的研究条件,长期进行苜蓿品种适应性研究、苜蓿高效栽培与种植模式研究、牧草质量检验与控制、苜蓿高效转化与利用、草产品开发如苜蓿草捆、草颗粒、草粉、青贮苜蓿以及牧草的分级加工处理研究等等。

    技术中心未来的目标:

    ①建立河西地区土壤数据库,指导牧草种植户进行测土配肥、科学灌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牧草品质。

    ②建立河西走廊苜蓿草数据库,通过对苜蓿干草营养品质检测,不断提高苜蓿草品质,鼓励牧草企业以质论价,带动苜蓿市场走向正规化、国际化。

    ③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为牧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推动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④与高校、科研院、其他研究机构和单位开展合作项目,将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实现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和延伸。

    ⑤成为河西走廊第一个检测牧草饲料营养品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河西地区生产高产优质牧草提供有力保障,为甘肃牧草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内牧草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