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河北首届“粮改饲”促进草牧业发展峰会国际庄召开(1)

发布时间:2016-09-01 17:36    作者:.    来源: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查看:
——加快推进“粮改饲”  促进草牧业转型升级




   “2016年河北省计划“粮改饲”种植面积150万亩,建设10个万亩以上示范区和100个千亩以上示范片;存栏30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出栏1000个羊单位以上肉牛肉羊养殖场,要建成稳固的青贮饲料种植基地。到2016年累计落实“粮改饲”面积突破240万亩,建成万亩示范区29个,千亩示范片361个,在定州等13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重点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燕麦、饲用小黑麦等优质牧草,面积不少于74万亩。”这是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畜牧兽医局张强局长在会议开幕致辞时提到的。张局进一步指出,“试点县要求泌乳牛全部饲用全株青贮玉米,规模养殖场建成自有青贮饲草料种植基地。牛羊养殖从饲喂玉米籽粒向全株青贮逐步转变,促进草食畜牧业节本增效。按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成本来算,整体饲料成本下降5%以上,畜牧业尤其奶业养殖效益将会增长。”

政策特邀解读

    2016我国粮改饲试点县扩大到100个  目标任务600万亩

    2016年“粮改饲”试点安排

    范围: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生产区

    扶持资金:中央财政补助10亿元

    试点县:扩大到100个左右

    目标任务:600万亩

    饲草料收储量:1800万吨左右(鲜重)

    政策实施要点

    选择玉米种植面积大、牛羊饲养基础好、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强的县为试点单位,实行整县推进。

    基本原则:以养带种,规模种植,因地制宜

    粮改饲把握的关键点:按市场机制、按现代化生产的要求、按精准管理的要求推进“粮改饲”。


    2015年河北省实际供应饲草4305万吨  自给率仅65.5%

    2015年河北省草食畜禽饲养量折合10142万羊单位,折合需饲草6572万吨,实际供应能力4305万吨,上游2266.8万吨,饲草自给率仅65.5%。“粮改饲”是我国粮食结构改变和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举措,重点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适用于奶牛、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是国家粮食安全观念的革新,不仅保证口粮安全,也要保证畜禽饲料安全。

    河北“粮改饲”试点效果明显

    从经济效益看,“粮改饲”项目提高青贮玉米种植户的收入,全株青贮每亩增加收入80元左右,全县增加800万元。养殖场通过全株玉米青贮饲喂,每头每日增加产奶量1kg以上,鲜奶乳脂、乳蛋白提高5%以上,鲜奶售价每吨提高150元,养殖场每年增加经济效益1600万元。从社会效来看,粮改饲项目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的消化吸收率。从生态效益看,一方面稳定养殖场优质牧草的供应,另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


如何合理布局粮改饲实施

    2015我国商品化奶牛850万头 需青贮4964万吨、苜蓿683万吨

    中国奶业规模化、产业化需要相适应的饲草产业,2015年我国商品化奶牛850万头,需要青贮4964万吨,苜蓿683万吨,奶牛存栏按3%增长率。如果我国的牛奶自给率维持在70%,预计2020年奶牛存栏应达到985万头,需要青贮5755万吨,苜蓿791万吨;2030年奶牛存栏应达到1324万头,需要青贮7734万吨,苜蓿1063万吨。

    中国奶业是政府高度关注的朝阳产业,未来中国奶业、奶粉大有可为,未来我国“十三五”奶业政策和技术对策应关注以下方面。

    技术层面——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国家奶牛群体改良计划具备了核心母牛群;重大疫病根除计划;发展乳肉兼用牛。

    政策层面——应对奶源相对过剩的局面:缩减产能,减少头数;培养消费市场,调整加工方向,奶业科普;发展种养结合的奶业,国家“粮改饲”工程、振兴国家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确定我国乳制品供给的自给率;促进养殖小区转型升级,增加牛奶价格差别;建立奶粉临时收储机制;建议国家严格执行还原奶标识,禁止利用还原奶生产常温奶。

    粮改饲的终极目标:草牧业

    我国传统的籽实农业带来畜产品药物、激素、重金属残留严重,蛋白饲料严重不足,因此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将牧草产业耦合到种植业和畜牧业中,即“粮改饲”,提高经济及社会效益。牧草与饲草的主要区别为:饲草需要人工饲喂,而牧草是家畜自己采食,同时草原畜牧业是国外有机畜产品的唯一基地,牛羊是草地最好的割草机,因此“粮改饲”的终极目标为草牧业的发展。

    河北草牧业发展畅想——草地放牧,以日本公共牧场室根高原牧场为例,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为扩大农民奶牛饲养,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放养奶牛。农民可以夏季寄放或全年寄放。牧场现拥有草地面积245.5ha,牧场目前寄放奶牛140头(冬季),其中其它地区有30头,夏季牧场可以寄放奶牛280头。牧草品种:鸭茅、猫尾草和白三叶;放牧方式:轮牧。

    牧场管理和收入管理5个正式工:场长1人,草地管理1人,家畜饲养1人,兽医1人,观光1人。4个临时工,其中2人长期雇用,2人只是在忙季雇用。收入:放牧费收入:3000万日元;观光收入700万日元;卖牛(1年最多10头牛)300~400万日元;卖裹包青贮,但收入很少;现在卖胚胎,收入在增加。

    我国牧草生产总体分为5大优势区域,即东北、华北和西北的草产品生产加工优势产业带,青藏高原和南方的草产品生产加工优势区,牧草生产的“一带两区”格局已初步形成。未来还有可能在海河低平原、黄河沿岸、黄河三角洲、苏北沿海平原和淮北平原区的盐碱地、滩涂地等区域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牧草生产优势区域。截止2014年,全国饲草生产面积达3827万亩,生产加工产量936.7万吨,市场商品草流通量442.4万吨,其中苜蓿商品草为185万吨,是2008年的18.5倍。牧草种子田保留面积142.7万亩,种子产量8.23万吨,销售量2.15万吨。

    河北省饲草供需现状——优质饲草比例严重偏低

    河北省饲草供给现状(2015年):优质饲草比例严重偏低,其中46%为秸秆,青贮玉米与人工牧草等优质牧草只占26%,而对于饲草的需求量高达5000万吨干草量。

    河北饲草总载畜量:5379.54万个羊单位,优质饲草总载畜量:2495.98万个羊单位,饲草总需求量:7095.29万个羊单位。

    优质饲草自我供给不足,只有35.2%;需大量购入和进口饲草!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