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寻根优质苜蓿传统产区 走进河西走廊杨柳青牧草

发布时间:2016-08-31 10:33    作者:.    来源: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查看:
——荷斯坦走进甘肃杨柳青草场(上)






    寻根苜蓿传统产区·河西走廊之永昌

    永昌县隶属于甘肃省金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永昌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180毫米,无霜期134天。当地海拔1400~2400m,地貌属祁连山的冲积平原,当地的苜蓿灌溉主要依靠祁连山雪水进行河灌。“永昌县生产的苜蓿干草主要销往陕甘宁地区,其中宁夏是当地苜蓿消化最主要的市场。永昌是苜蓿的传统产区,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决定了可以产出优质的苜蓿草。苜蓿干草粗蛋白含量可以达到16%~20%,RFV为135~160,适口性好,得到了国内各大奶牛养殖企业、单胃动物的普遍认可。今年永昌县头茬苜蓿地头价为1650~1700元/吨,第二茬为1350~1400元/吨,第三茬的价格基本维持稳定。今年苜蓿的价格相比往年很低,已经跌破种植成本,所以还有部分苜蓿销往内蒙。今年我们杨柳青公司头茬苜蓿收获面积为1.5万亩,在我看来,从今年的10月份开始国产草的价格会上升到一个正常范围,河西走廊的库存应该不会超过10万吨,优质苜蓿不能优价所以总体还是惜售现象居多。”在荷斯坦牧草杂志记者问及今年当地苜蓿干草销售情况时,甘肃永昌县杨柳青牧草公司的总经理贾涪钧如是回答。



    汉武帝时,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从乌孙(今伊利河南岸)带回大宛马、汗血马,同时带回苜蓿种子,在建立山丹军马场时就在永昌进行栽培,作为军马最好的饲草,曾经作为军需品供应,之后从河西走廊传播到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广泛栽培,所以当地苜蓿生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44年、美国华莱士副总统带来大量牧草种子赠与国民党政府,其中包括多个苜蓿品种,在永昌县“西北羊毛改进处”研究推广;1948年5月联合国援华牧草专家麦康基在永昌县建设牧草试验总场。可见永昌县是中国最早栽培苜蓿的地方。甘肃是全国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省,永昌又是全省商品苜蓿面积最大的县。

    截止目前,永昌县人工种植紫花苜蓿总计18.5万亩,连片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30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企业或合作社共有26家,奶牛存栏共1000头。这里原本是大麦的传统种植区,但是受进口麦的冲击和市场推动,大麦区已经全部被人工种植苜蓿替代,永昌县的苜蓿种植面积已经从2012年前的几千亩发展至2016年现今的20万亩,扭转土地的成本为500~750元/亩不等。

    听“涪”商巨“贾”与“杨柳青”的故事

    贾涪钧现任甘肃杨柳青牧草公司总经理,从参加工作开始至今从事草业相关工作已经有16余载。祖籍山西人,1991年毕业于山西农大畜牧系动物营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地方国营饲料公司工作。

    1996年只身来自甘肃。或许是受山西晋商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和善于经商管理文化的影响,也或许是他多年从业经验的厚积薄发,贾涪钧似乎从这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草业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2000年他毅然从饲料公司辞职,由此开始与“草”正式结缘。用他的话讲,机缘和生命中的贵人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2001年,贾涪钧凭借朋友贵人的帮助筹措10万元注册了现在的杨柳青公司。从最早注册公司的那一刻开始,他对公司的定位就有着清醒的认识。首先公司名称无论字眼还是意思必须与“草”相关,他未来的工作也必将“以草为业”。其次,他本人热爱历史文化,希望公司的名称也能够体现公司文化。就这样,“杨柳青”牧草公司应运而生,坚持到现在成为屈指可数的中国第一批草业企业之一。



    加大投资  志从草业  立己达人

    作为一个资深的草业工作者,贾涪钧亲身经历了中国草业行业两轮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的市场变化,他如是总结当地草业十几年发展的起伏跌宕。2001年甘肃杨柳青公司成立,2002年由于市场需求、国家政策和农业项目的刺激推动,永昌县开始真正较大面积推广种草。2004~2007年,草业开始进入发展低谷期,坚持种草从事草业的公司无一幸免,在此期间倒下的也不少。2008~2014年,中国草业又开始进入黄金期,2014年国产优质草最好的价格可以卖到2700~2800元/吨,那时永昌县的草业也进入了历史爆发发展期。

    杨柳青公司从3万元起家发展至今,在苜蓿行业中坚守整整16年,从不因行业起伏改变过发展初衷。虽然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但也是看着未来在做事。有耕耘就有收获,2012年杨柳青公司得到了国家奶业苜蓿振兴计划项目的部分支持,紧跟着着草业发展的快车道贾总抓准机会投资扩建,他深知面对激烈变化的市场,公司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内外兼修。于是,公司开始了技术科研方面的大力投入,尝试全膜覆土等苜蓿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自己企业的苜蓿生产,也帮助了当地很多兄弟企业的发展,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针对目前市场上牧场对国产草的不公平定价问题,尽管国产企业用国际一流机械设备、检测仪器检测生产的牧草质量和美国一级草一致,但每吨低300~400元牧场客户才肯接受。高投入实现了高品质却没有高价格,严重制约了国产苜蓿提高品质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的草产业健康发展。2015年公司不惜投资800余万元,建成了“甘肃省苜蓿全产业链工程技术中心”。核心检验设备全部从丹麦、美国、德国进口,硬件属国内领先。可以承担甘肃省内牧草产品质量的检测,改变以往按感官指标定价的落后模式,推动了当地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5年杨柳青公司再次流转土地6000亩,成功建成甘肃第一块滴灌苜蓿种植示范基地,实现了节水、高产、全程机械化。品种、水肥管理、收割打捆、储存条件等达到了美国的生产水平,CP18%、RFV150以上草捆比例到达60%以上。目前一级草出厂价2150元。公司未来确定的发展方向是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干草捆供应商,到2020年年销售优质草捆10万吨。


    苜蓿生产是系统工程,需要大的资金投入和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尤其是现场管理方面,我国缺乏有经验的第一线生产人员,新资本大举进入很难获利。目前国内奶业举步维艰,小牛场要么倒闭要么被大型乳企控制原料采购权。杨柳青公司今年积极开发羊饲料和兔饲料客户,计划新上一条草粉生产线,把部分2级草捆加工成草粉销售,每吨售价在2000元,可以实现微利,渡过难关。另外,公司也会静心总结最佳苜蓿生产管理技术练好内功,提高一级草的生产比例。(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