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21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二次年会暨第十六次乳品技术精品展示会在广州举行,会议以“携手全球乳业共发展”为主题,汇集了国内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爱尔兰等国的专家和企业家,共同探讨全球乳业发展的趋势,讨论乳品结构的调整方向,解读乳品政策的变化,分享乳制品相关技术成果,介绍牧场建设与科学管理的经验。会议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农垦总局给予大力支持,美赞臣、燕塘乳业、风行牛奶、合生元、山东碧海包装、广东粤东机械、杜邦、量子高科等企业赞助,来自国内外乳品加工、乳品机械与包装、乳品配料、奶牛养殖等相关行业800余人参加了大会和展览会。


中澳乳品行业关系密切 双方追求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最近中国内蒙古一家著名乳企收购了澳洲某著名乳品公司,这样的合作将中国巨大市场与澳大利亚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我们希望继续与中国政府和协会保持密切合作,让中国消费者对两国的产品保持信心,利用令人眼羡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两国便利的通关流程,将令人放心的乳制品更快的送到消费者手中。利用贸易互补关系保证两国将来在全球乳制品行业能有更好的合作与发展。
拍卖价格上涨振奋人心 但全球乳品市场恢复为时尚早

新西兰是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国,产量仅占全球2%,乳制品贸易额却占全球30%,95%的牛奶出口,对促进新西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乳制品出口占新西兰商品出口的30%,中国促进了新西兰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乳制品进口国,也是新西兰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新西兰乳制品出口市场的20%。
中法乳业已形成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未来可加强合作

作为乳制品生产大国,法国很自然成为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尤其是乳清粉,法国乳清粉占中国乳清粉进口量的18%,是中国第二大乳清粉供应国。
法国乳业生产有三大特点:优质、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优质体现在法国牛奶的组成成分非常好,尤其是乳清粉非常纯净。食品安全方面,全产业链的监管和对法规的严格遵守是乳制品品质的保证。可持续发展首先体现在法国奶牛的饲养模式,法国奶牛场大部分是家族式的牧场,雇佣人员很少,每人养殖奶牛约60头;其次,奶牛饲料以牧草和农场自产的饲料为主;三是,领先的基因育种技术;四是质量优先的政策。
中国也是乳业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乳制品进口大国,每年进口大量乳制品及原料。20多年来,中国进口了大量法国乳制品,尤其是乳清粉,两国形成了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中法两国相互信任的最新标志就是一家中国优秀的乳制品企业在法国布列塔尼地区建立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工厂。
中法两国乳业有共同利益,未来可以加强合作。
从牧场到餐桌全程质量管理 精耕市场领跑行业

当前奶业问题核心是奶价高致进口冲击 要适当减少乳制品进口

建议行业深入讨论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消费需求量的提高;二是调整原料奶结构,,减少价高质量一般的牛奶,增加优质低价的原料奶;三提高企业的的综合竞争力,降低成本;四降低国内原料奶价格,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五适当减少乳制品进口量,否则矛盾会愈来愈大和其他的问题;六增加乳制品品种,如奶酪这类比较少的产品,这样乳清也可以减少一部分进口;七提升乳制品品质,特别是稳定性和一致性;八培育乳品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忠诚度;九媒体要加大对行业的正面宣传。
乳制品行业是食品行业中监管最严的行业

一是发布了食品召回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信息技术规范等多个规章制度,下一步还将制定出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条例。
二是加大了监督抽查力度。2015年总局抽查乳制品9350批次,其中44批次不合格,合格率99.53%,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3397批次,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36批次,不合格率1.1%。2016年抽检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抽检乳制品14249批次,不合格41批次,合格率达到99.71%,创历史新高,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1274批次,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8批次,占0.6%。
三是开展食品安全生产体系检查。近年来,食药监系统对抽检不合格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实行食品安全审计,今年开始定名为体系检查。2016年以来对45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开展了49次生产体系检查,其中29家企业停产整改。
四是坚持公开为常态,加大公开力度,这也是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规定。
乳制品行业是食品行业中监管最严的行业,引导着食品安全监管的方向。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经过共同努力,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但乳制品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产业链发展不协调、管理不到位、市场不规范以及国际市场对国内冲击等问题。
目前,我国有乳制品生产企业744家,其中规模以上乳品企业62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103家,做好乳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乳制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质量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管理严格生产规范。目前,我国乳制品企业在厂房、设备等硬件方面达到国际水平,但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等软实力还不够,抽检发现的问题也主要出在管理上。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管控。
三是认真对待监督抽查,由事后危机处理向事前风险防范转变。
四是做好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工作。办法旨在督促企业科学研发配方,提高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检验能力,通过限制配方数量和规范标签标识,减少恶意竞争,提高品牌集中度,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促进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规模牧场盲目建设是目前奶源过剩的重要原因 建议乳企与奶农签订长期合同

企业家分享经验
中国乳业供给侧改革与全球乳业的发展新图景

1. 打造扎实奶源,固本强基,加强内源动力,为经济复苏做好准备。为此累计投入127亿,原奶供应100%来自规范化牧场,质量达到欧盟指标。
2. 大数据平台作为支撑,研发更多功能性乳制品,做大乳品消费市场蛋糕。目前大数据系统覆盖250多个数据源,有效数据量覆盖全网50%以上,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创新科研团队。
3. 质量管理参照国际标准,结合国情,打造比肩甚至超过国际水平的品质管理模式。伊利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污染物检测比欧盟多19项,对灭菌乳污染物检测比欧盟多17项。
伊利积极推动:节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供给侧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今年3-6月全国乳制品产量环比增幅超过11%,品牌众多产能过剩是行业突出问题。国家在政策层面提高准入门槛,抑制新增无效产能,国家奶粉配方注册制是重要举措。另外,要用增加消费来去库存。最后,开发产业链金融新模式及金融产品解决上下游问题。伊利目前为1500奶源牧场提供金融扶持,融资25亿元,使奶牛单产提高4公斤,解决上下游产业链融资难的问题。
总之,无论全球乳业环境如何变化,伊利愿意和所有伙伴们携手同行,为中国乳业健康发展奉献更大的力量。
面对未来充满信心 瞄准需求持续创新

虽然如此,中国乳业发展也充满机遇,中国经济增长6.6%元高于欧盟及全球,城镇化脱贫速度的加快,2020年人均收入将翻番,都将驱动乳制品需求不断增长。我们要瞄准需求持续创新,包括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创新就是本地化过剩、多维度全方位创新;同时要实现全球资源与中国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海外先进技术和中国市场产品升级的融合,海外特色产品和中国市场需求的对接,国外先进管理和中国管理的对接,开发出健康、本地化、环保内产品。


中小乳企区域品牌在低迷中的应对和作为

1.网:中小地方企业发展电商销售渠道存在困难,区域品牌影响力小,投入不够难以达到效果。但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用户交流,发现用户的新需求趋势。
2.链:通过调整供应链降低成本,开放合作的方式提升长版。
3.享:开放,透明、共享信息是时代主旋律,做到用户和媒体
4.新:创新之源有25%来自于竞争对手,25%来自于消费者,20%来自于创新团队。关注这三点是开发创新的重中之中。潮品快做,老品新作,洋为中用。好产品开发要做到:形象好,品质好,毛利好。
5.纯:不要将产品做宽泛,聚焦自己的特点做产品。
6.快:小品牌要做到速度快,产品迭代快。不怕产品死,也要加快产品更新。
最后总结,小企业的产品创新的三原则:新事物,可执行,能变现。对于中国乳业来讲,每一天都是新一天;对于中小乳品企业来讲,“每一天都有新希望!”
国际化+数字化驱动中国乳业的全球化品牌建设

国际化:1. 国际化股东结构:中粮,达能和阿拉。2. 国际化牧场管理标准,目前规模集约化牧场奶源达到100%。3. 国际化研发体系,与达能、阿拉、UC戴维斯合作建立多个研发中心和合作项目。4. 国际化生产布局和管理,工厂达到全球质量认证体系。5. 国际化品牌合作,与迪士尼、NBA进行常年品牌合作,提升品牌形象。
数字化:1. 数字化管理,国内首家引进SAP系统以及西门子的电子管理系统。2. 数字化产品创新,与各类电商和互联网公司合作,面对新生代需求。
总之,蒙牛的愿景是希望成为一个最具中国活力的国际品牌公司。

19日,第十六次乳品技术精品展示会开幕,乳品加工、灌装机械,乳制品包装,乳品生产配料及添加剂、乳品检测等相关行业近200家企业参加了展示和合作洽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