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分析师豆明认为,中国奶业当前遇到的困难确实比奶业发达国家特殊,困难一些,奶业发达国家仅仅面临奶价大幅下挫带来的亏本,而中国奶业,除受低奶价压力之外,还承受低价进口奶粉和液态奶的冲击,交不出去奶,政府保护政策、资金支持不足等压力。

我国奶业异常困难,农业部于康震副部长指出,我国奶农亏损面持续扩大,目前已经超过50%;中国奶业协会高鸿宾会长在青岛奶协年会上表示,3月国内奶牛养殖亏损面已达到51%,比去年高了5.8%;国家奶牛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奶源过剩现象已经从散户向规模牧场蔓延,目前几乎每个牧场都有10%-20%的奶交不掉,亏损牧场已经过半。
现代牧业副总裁兼运营总经理韩春林坦言,2016年是现代牧业成立以来,原料奶生产成本最低的一年,牛奶产量最高的一年,在管理上也是最好的一年,而且现代牧业的纯牛奶连续3年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说明牛奶质量之优也是当之无愧的。

全球原奶价格大跌50% 同时供给增长加剧全球乳制品过剩。据荷斯坦监测,新西兰原奶价格从2014年最高8.65新币/公斤乳固体降至目前的4.25新币/公斤乳固体,下降49%;欧盟原奶价格2014初为40欧元/100公斤,今年5月降至20欧元/100公斤,下降50%;美国原奶价格2014年9月为25美元/100磅,今年5月降至14.5美元/100磅,下降42%,奶价已经大大低于生产成本。


“10-20%的奶交不掉,一半以上牧场亏损”,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2014年以来国内出现的奶源过剩现象已经从散户向规模牧场蔓延,目前几乎每个牧场都有10%-20%的奶交不掉,亏损牧场已经过半,而如果这一现象继续持续两年,一些牧场将面临资金链问题,“大企业资金链断了就麻烦了”。
进口奶源占1/3,尤其是奶粉和液态奶冲击,目前被公认为是国内原奶过剩的重要原因。荷斯坦资料,中国2015进口各类乳制品折合原料奶900万吨,预计2016年1100万吨,同比增长22%,据各方面数据估计中国实质商品奶量仅为2200-2400万吨,进口奶占据国内市场总供给的1/3,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口大包装奶粉和液态奶,大量进口的乳制品大大削弱了乳品企业对国内生鲜乳的需求。
现代牧业董事长兼总裁高丽娜表示,“我养10多年牛,经历了奶业的很多风风雨雨,我国奶源过剩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出现过,但是那是个特例,2013年又出现一个大高峰‘奶荒’,今年出现的全国性奶源过剩,虽然有全球奶价下降、奶源过剩的原因,对中国原奶供给而言,我认为不是真正的供大于求,而是国外奶的冲击。”


尽管全球原奶过剩,奶价下挫,西方奶农虽然亏本,却泰然处之,没有出现杀牛倒奶,政府保护不得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纵观全球主要国家,奶业都是一个高保护的产业,除实行高额进口关税外,还有系列支持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因国而异,但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保护本国奶业健康稳定发展。
限制奶粉使用,日本政府禁止含有奶粉的乳制品简单标注“牛奶(milk)”;我国台湾规定液态奶(包括巴氏奶和UHT奶)必须全部用本土的生鲜乳生产;
牛奶价格补贴,在日本,当牛奶价格低于3年平均值时,风险基金向加入基金奶农补贴差价的80%;美国实施牛奶收入损失合同项目,牛奶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将给予参与项目的农场主部分收入补贴。
乳制品收储政策,欧盟年产原料奶1.5亿吨,取消配额后逆势增长4.2%,作为全球第一原料奶生产主体,牛奶过剩也很严重。欧盟实施的收储政策,当产品过剩的时候,将增加收储数量,等市场好转时,再将产品卖到市场或者国际援助使用(中国也是曾经的援助对象);法国GIRA农业咨询公司陈弋经理表示,欧盟政府出资的收储库存有两种:一种叫政府干预库存,这部分产品存到政府收储库;另一部分政府补贴私人库存,产品存在企业,政府补贴。欧盟脱脂奶粉常年库存总量10万吨左右,近两年来随着市场过剩,政府拿出更多资金增加库存,截止到2016年6月底整个库存已达40万吨,预计年底达到50万吨,相当于400多万吨原料奶,同目前中国市场奶粉库存基本相当。

奶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标志性产业,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发展本土奶业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全民营养健康的重要产业,奶业分析师豆明认为我国奶产业是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又是我国农业中的战略产业,这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的,过去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是力度还不够,中国奶产业正处在危机之中。
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和当前奶业形势,除牧场自身“提质、增效、降成本”外,为保护国内牧场,帮助牧场渡过危机,国家奶牛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有关部门应该设定技术壁垒防止过多国外奶粉进入中国,下游企业应该负起责任,以合理价格全部收购中国原奶,国产原奶不足时再从国外进口,一旦上游养殖业大面积破产,奶牛数量锐减,再恢复就非常困难,中国的奶源不能完全依靠国外,否则中国乳业安全和稳定就会受到挑战。”
事实上,此前李首席接受荷斯坦采访时,对设定技术壁垒讲得比较具体,建议国家加强对复原乳的标识管理,要求产品包装上复原乳标识应该很明显标注;同时,建议政府出台政策UHT奶必须100%的用本土生鲜乳生产;对进口液态奶加强生物安全评估,尤其是巴氏奶有活菌,由于无法对牛场、牛群进行追溯,可能带来致病菌风险不建议允许进口巴氏奶。
现代牧业董事长兼总裁高丽娜表示,40多家企业已联合上书国家领导,提出建议:一、规范和限制复原乳的使用,严查复原乳标识,禁止使用复原乳奶生产UHT奶,禁止用大包粉干法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二、限制进口低温奶;三、建议一体化归口管理奶业,将种、养、加等全产业链各环节纳入一个部门垂直管理;四、国家补贴向后端原奶滞销和喷粉库存转移,加强牧场运营期间的补贴、青贮收购补贴力度。
面对进口奶源的冲击,中国农科院王加启研究员提出关于“优质乳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给出了非行政手段的完整解决方案,采用国际惯例认同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既保护本土养殖业又不影响利用全球资源满足我国市场的合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