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指出,一年来,各级渔业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去年广州会议所作的工作部署,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向好,2015年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9.6%,为历年最高,连续11年合格率在96%以上,没有出现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国上下一盘棋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基本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第一,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定位上,要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当作一场持久的硬仗来打。
第二,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理念上,坚持“养出来”与“管出来”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要做好“产出来”工作。
第三,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布上,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逐步扩大监管范围和覆盖面。
第四,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上,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协调行动,齐抓共管。
第五,在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引导上,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与应急处置相结合,避免水产品质量安全上的“塔西佗陷阱”。
会议要求,扎实做好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各级渔业部门一定要把安全记在心上,把责任担在肩上,把监管抓在手上,把提升落实在行动上,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要围绕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严格投入品管理,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保障。
二要围绕持续保持对水产品违法使用违禁物质的高压态势,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监督抽查工作。
三要围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和市场准出、准入制度建设。
四要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进一步理清职责,制定好工作预案,做好应对工作。
五要围绕为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强化舆情监测和质量安全事件应对,做好正面舆论宣传引导和应对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代表,水产品质检机构代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及有关社团、《中国水产》、《中国渔业报》等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