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部分10月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培训








分析各种投资的净现值(NPV),对于已定的决策要了解组成该决策不同环节的潜在的替换方法。成本控制要做到物尽其用,评估其对边际效应做出的贡献。可以使用杜邦分析法:运营效率(净收入/总收入)X资产使用率(总收入/资产)X风险承受能力(资产/股权投资)=股本回报,即拥有全部股权的速度。前两项需要尽可能最大,运营效率需聚焦员工、牛群、和战术,资产使用率聚焦硬件设施和折旧问题,第三项属于财务杠杆,有风险性,需要慎重。
繁殖经济学
繁殖是牧场运营效率的关键指标,决定了青年牛到成母牛之间的生产周期。体现在对泌乳曲线的走势的影响,青年牛进入泌乳群的速度,繁殖相关的直接成本,以及淘汰和遗传进展。明确两个策略:繁殖策略和妊娠诊断策略。冻精的策略应该是评估各性状遗传进展,通过优化组合找到满足性状进展需求的一组公牛,将最贵的精液用于头胎牛。通过公牛的改良来实现基因改良是更加效率,公牛需要高度选育,母牛适度选育。
繁殖计划就是让合适的牛快速怀孕。如果该牛留在群中的价值高于后备牛替换且处于合适的配种区间就是合适的牛,快速怀孕可以摊低维持成本,提高利润。怀孕率应该大于25%,当怀孕率不够好的时候,改进的空间较大;而怀孕率达到一定水平,那么更多的投资恐怕无法带来更多的回报。利用淘汰模型估计未来产量、怀孕几率、淘汰几率得出奶牛存留价值。存留收益=奶牛现有价值减去后备牛平均价值,<0那么经济学上应该做淘汰决策。
后备牛经济学
牧场最大的成本是饲料成本,牧场运营的第二大成本就是后备牛的成本。对于后备牛的成本控制,要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后备牛,而不是仅仅用淘汰率来衡量后备牛成本,这取决于后备牛的价格、淘汰价值等。要保证后备牛具有良好的生长率(1.8磅/天),出生后60天,体重可以翻倍(平均体重=87.7 磅),可以实现高怀孕率。
后备牛管理策略:①降低死亡率;②更快的繁育高质量后备牛;③后备牛群大小,可以满足牛群目标;④控制后备牛成本;⑤达到牛群自繁目标,需要做好各方面管理;⑥保留足够多的后备牛,以保证舍饲的充分利用。


氮转化是能量消费过程,尿素耗能(Urea Cost)与产奶净能相互竞争,过多尿素耗能会造成产奶的下降,奶中的尿素氮对荷斯坦奶牛的范围在10-14mg/dl,不会影响产量也不会使尿液中尿素氮过多。大量实验证明,增加饲料中磷含量,不影响任何生产性能,只会增加粪便中磷的含量。饲料磷大概0.35g/千克DMI就足够,而每千克粪便总磷不超过7mg就说明饲料中磷含量合适。


牧草质量与牛奶产量高度相关
产奶是影响牧场效益的关键指标,提高每头牛产量是任何规模的牧场提高效益的最有效途径,而牧草质量与奶产量高度相关。作为牧场管理者不但要关注牧草数量,更要关注牧草质量。牧草数量要综合考虑全群,预估牧草库存;质量方面,要把握牧草最佳收获期,平衡好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评价牧草质量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NDF(中性洗涤纤维),主要是植物的细胞壁,内含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非常容易消化、利用率高;但木质素奶牛不能消化、利用率不高。随着牧草成熟度增加,会形成更多的木质素结构,虽然牧草的产量会增加,但牧草(纤维)的消化率会下降。NDF的含量又与牧草品种和成熟度相关,牧场常见几种牧草成熟期的NDF值:玉米青贮(35%~45%)、豆科植物(35%~45%)、草本植物(50%~65%)。
乳成分分析有助于评估饲养管理工作
奶牛乳成分可以很好地反映日粮对奶牛的影响,帮助管理者分析了解饲养管理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饲养工作。乳蛋白率、乳脂率与奶产量呈负相关,但是乳蛋白和乳脂量与奶产量呈正相关。
大罐奶牛奶组成成分应该符合如下条件:①乳脂≥3.6%,如果乳脂率过低就需要检查日粮中粗饲料的量是否充足,TMR粉碎颗粒使用宾州筛后最下层不要超过54%,配方中脂肪用量是否合适,缓冲液如小苏打等添加剂的使用;②乳蛋白≥3.0%,一旦蛋白率比较低,需要注意淀粉处理精料加工是否正常及瘤胃的情况,提供的蛋白供应是否充足,TMR颗粒粉碎度是否合适,配方中脂肪含量是否合适;③奶中尿素氮8~12 mg/dl,如果尿素氮>12mg/dl就需要考虑淀粉处理有无综合高效利用,也有可能是提供了过多的蛋白。总体来讲,牛奶成分与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的供应水平有关。


干奶牛问题
干奶牛出现的风险因素表现为:①矿物质含量的缺失,钙(<0.4%DM)、磷(<0.4%DM)、镁(<0.5%DM)以及钾的缺失都会造成很多问题,日粮中添加镁会降低奶牛产褥热的发生。②能量和蛋白质的平衡在产犊后期非常重要,在产犊之后要保证充足的采食,在产犊前也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平衡,蛋白含量低会造成奶牛水肿。③代谢问题会造成脂动员和肝脏甘油三酯的累积。④免疫:保证微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在日粮中添加0.5%DM的盐并保证自由采食,保证免疫功能。⑤瘤胃适应:产奶牛变为干奶牛,要保证瘤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避免瘤胃出现问题。
奶牛繁殖基础
影响繁殖效率的主要因素:①人工授精率(IR)或者发情鉴定率(HDF):每21天空怀母牛配种的比例 ,100头未孕母牛,未来21天内45头奶牛人工授精率是45%。②受胎率(CR):45头人工授精牛,20头母牛怀孕的受胎率是20/45=44.4%。③怀孕率(PR):是繁殖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要保证怀孕率大于25%。未孕母牛在21天内变成怀孕母牛的比例,100头母牛中20头牛怀孕,PR=20% 。④怀孕率=受胎率x 发情鉴定率 PR = CR x HDR 。

免疫与牛、环境和致病菌有关,①牛:要保证干奶牛和犊牛的营养,新生犊牛的初乳管理,尽量降低应激;②环境:保证产房、新生牛舍干净卫生,圈舍通风干燥。③致病菌:动物之间是互相接触的,环境中存在致病菌会导致奶牛患病。奶牛场的很多问题是环环相扣的,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免疫有效性能下降,牛群健康下降,利润也会随之下降。
管理泌乳牛赢得利润
保证泌乳牛休息时间13-15小时,采食时间4-5小时,饮水时间0.5-1小时,运动时间2-3小时,挤奶时间2-3小时,可以有效提高产奶量、提高牛奶质量、延长生产寿命、提高繁殖力、改善奶牛健康,从而提高牛场经济效益。泌乳牛的休息时间是指在卧床的时间,站立时流经乳房的血流量是3.75L/min,躺卧时流经乳房的血流量是4.56 L/min,流经乳房的血流量越多,奶产量就会越高,据有关数据显示,一头牛每天躺卧的时间超过10小时,产奶量就会增加1kg。另外,要保证饲槽有足够的空间,每天最低20小时可以自由采食,每增加1kg干物质采食量可以增加2-3kg牛奶。还应保证饮水清洁,通过遮阴、流通的空气以及增加饮水量降低热应激。


牧场目标:①保证圈舍满负荷使用;了解圏舍“舒适”使用的动物存放数量;奶厅最大程度使用,每天21-22小时使用,每小时最少轮转4次。②根据取料量正确设计青贮窖的容量,计划每天从最外层取出6-12 英尺的速度,使用专门的取料机。③培训员工,留住人才。牧场都应该有年预算,跟踪预算的月达成情况,根据去年预算定出今年预算的“平均水平”,如果超预算,及时作出应对措施,掌握生产成本-利润空间多大?这些都有助于牧场主作出好的决策。
奶厅实践操作注意事项
挤奶厅要给牛和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奶厅需要有足够的照明和好的通风。必须为所有挤奶员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或规程。关键监控因素:①在套杯时尽量减少空气的泄漏,脱杯后四个乳区内应有约1杯的剩余奶量,这是正确挤奶的一个好的指标。②使用可持续杀菌1小时以上的药浴液对所有乳头进行药浴。③对每群牛和每个班次监测奶流速度。奶流速度正常,牛能够快速的完成挤奶,对乳头末端的损伤最小。 每小时挤奶至少4组,可以完成5.5-6组,准备间隔时间60~120秒钟。奶牛每天离开牛舍的挤奶时间不应超过3小时(根据奶厅规模确定泌乳牛舍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