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在中央1号文件先后提出“发展草牧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背景下召开。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粮改饲、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产业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循环养殖业,发展“草畜+”产业将草畜和关联产业紧密结合是符合“产出高效、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



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卢欣石会议开幕致辞中表示,曾经的中国草业发展一直找不到出路,但是近5~6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业发展从狭隘的领域开始走向全社会,不依赖政府但离不开国家政策,国家政府出台的“发展草牧业”等种种政策都大力支持草业发展。中国草业已经成为真正的实体产业,加上借助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市场资本等力量,草畜产业高效结合,一二三产业开始融合发展,未来的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当然,草业目前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但问题就是机遇,希望中国草人能够继续保持投身草业发展的情怀与热情。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次也抓住了这一思路,举办本次会议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江苏省畜牧总站站长朱满兴研究员指出,2015年江苏省猪牛养禽肉总产量359万吨,牛奶产量60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250亿元,生猪、肉禽、蛋禽和奶牛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63%、80%、87%和93%,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现代畜牧业的主攻方向围绕“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加快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全面提升畜牧业技术装备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机中心夏兆刚处长作了“有机牧草与有机畜产品认证”的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有机产品证书中畜禽类产品为542张,占全部有机证书比例为4.7%;2014 年按照中国有机产品标准生产的有机家畜中羊、牛、猪是主要养殖家畜,其中有机羊414 万只(13.0 万吨),有机牛115 万头(11.3 万吨);2014 年动物产品生产量为79.3 万吨,其中有机牛乳为78.4 万吨,占比99%。有机牛养殖前五名省份:新疆、四川、青海、内蒙和北京(92.3%)。总的来看,有机的畜禽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纯放牧地区(如西藏、内蒙天然牧场);二是环境优良地区,且种养加一体化(如内蒙)模式;三是其他地区具独特地理位置或资源优势区域,小范围内可做到有机生产(如百年栗园等);四是完全通过人工方式创造条件,包括饲养环境、饲料来源等。
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刘公社教授特别向众参会代表分享了这些年“羊草研发及应用”的经验成果,系统介绍了羊草的育种选育、应用推广以及羊草抗逆性方面的工作。他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的本次会议,因为联盟不仅专注于研发工作,还对接产业和市场深入实践,将产业链真正地联系起来。最后刘老师指出当前草产业链的发展已经步入关键门槛期,需要科研人员、草业企业与投资者一起发力,共同推进草畜产业化发展。
会议主嘉宾及参会单位院校






会议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华夏草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扬州大学、CAU—AFBI中英牧草与食草动物联合研究中心、联盟产业研究院(北京助尔生物科学研究院)承办。
会议得到了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中国草学会、江苏省畜牧总站、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畜禽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业界的积极响应和倾力支持。
现场企业展位风采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草牧业,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
畜牧业发展对粮食有很大的依赖性。我国每年大约有40%的粮食用作饲料粮,70%大豆依赖进口,畜禽养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饲料粮过度消耗已成为粮食安全的最大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畜牧业结构不合理,耗粮较少的草食畜禽生产的畜产品比例偏少。
2008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等,并启动实施南方10省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草牧业”试点和“粮改饲”试点等项目。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草畜+”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发展“草畜+”产业将草畜和关联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符合“产出高效、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原则,符合国际畜牧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