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曾艳华:人生就是熬,熬过来就出头了

发布时间:2016-04-29 10:00    作者:杨鹏    来源:新牧网    查看:
    从200头肉猪养起,曾艳华曾亏得一踏糊涂,背井离乡打工还债。五年后,凭借胆量和技术,卷土重来,一度发展到2000多头母猪。可没料到猪价的低迷、资金的缺乏等困难让他差点撑不下去,一度“急得直流鼻血。”然而,他熬过来了,“熬过来就出头了。”

    熬过了高热病,名声大噪

    曾艳华出生在名叫洲上的地方。“洲上,人多地少。以前亲戚也种过桔树,后来经历了1991年的冰灾后,这里的人便转型养猪。”据他介绍,90年代初,洲上一带养猪对于江西来说发展属于较早的,受此影响,养猪也成了他的起点。

    为了养猪,高中毕业后曾艳华又去当时的宜春农庄学习兽医知识1年。1996年,他从养200头肉猪开始,但是到了2000年时,他亏了20万元左右。没办法,去了浙江打工,四年的时间,他还清债务。2004年8月,曾艳华小孩儿出生,为了孩子他们便从浙江回来。

    回来后,曾艳华用3万元开了兽药店。那时候起,他每天骑着摩托车跑客户,虽然勤勤恳恳,但与别人相比,他还太嫩。业务不见什么起色,曾甚至要靠兼职打工来补贴兽药店。

    平平静静的市场,曾艳华却熬着。直到2006-2007年,一场谁也不愿意经历的高热病席卷了全国,樟树临江这个地方也同样未能幸免。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曾艳华也没有经历过,不过,他特别需要这么一个机会。

    当时的曾艳华也真是敢赌,他和朋友接手了一个正在暴发高热病的猪场,当时该场已经死了20%的猪。“做不成,也没有人在意我们这种没有名气的人;但是做成了,那就成名了。”一开始就用中草药与别人差异化竞争的他,考虑到西药已经证实无用,所以从中医层面下手,有了效果。他用自创的方法开始给该发病场里的每一头肥猪打吊针,虽然非常辛苦,甚至有过坚持不下去的感觉,但他不得不坚持,2-3个月后猪场情况好转,他赚了五六万块钱,名气一下子就有了。

    紧接着,他趁势又收购了几个正在发病的猪场,如法炮制,因此名声大噪。曾艳华告诉记者,2007年时,他的生意非常火,来拿药的天天排队。“当时每天兽药店进账1万多元。”那一年,他赚了七八十万元。这段时间,他利用所学的知识到不少猪场看病治病,“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实现了屌丝逆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曾艳华表示现在赚1万多也没有当时的感觉了。

    当时的曾艳华很舍得投入,花了几十万元买回检测设备,开始为猪场做疾病检测。在他看来,给猪场做检测是必要的,而且贴近基层,可以真正为养殖户解决问题。

    猪价低迷,就快撑不下去,但最终熬出头

    兽药店火了后,曾艳华又拾起养猪事业。“2007年,投资100头母猪;2008年又投资350头母猪;2011年,同时开拓了存栏1000头母猪的大场两个。”曾艳华描述他当时的扩张速度。但由于规模不同所需要的管理方式也不同,快速的扩张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资金压力大;猪又养不好,只能选择差一点的饲料;猪场员工的工资提不起来;外面的政府、企业要打交道,等等。“那时候经常急得流鼻血。”曾艳华如此描述2013-2014年的状况。

    到2014年底就快撑不下去了,亏得很多,员工工资发不出来,饲料赊不到。“当时跟我一样的猪场很多,给猪吃草的有;一天只给猪吃一顿的有;把猪卖掉的也有。”不过由于信誉好,大北农给了他600万元的贷款,再加上当时并未借太多钱,所以他不但没有减产,反而是将规模扩大,购进1000多头后备母猪。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喜欢赌。这一次,他赌赢了。

    “人生就是熬。”曾艳华很喜欢这句话,他把这两次的大起大落也只是归于熬过来了。虽然现在兽药店和猪场每年可以给他带来1千万元左右的收入,但是1975年出生的曾艳华此时并未打算坐享生活,他新投资了50万元检测设备,计划每年花大价钱招一名硕士研究生为养殖户做疾病检测。他想要把兽药店进行企业化运作,将中医辩证施治的做法传播开来,未来可能在江西开更多的分店。
今后,他还将投入更大精力做休闲、观光农业。
 
    本次新牧侣行由扬翔股份独家冠名,扬翔饲料特约·新牧侣行,扬翔饲料高档高回报,秀博断奶应激AB包给您不一样的体验,跟你一起去寻找畜牧行业的精彩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