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排嘉宾




对虾饵料的蛋白质越高越好吗?
现在虾农在养殖环节存在一个误区———片面追求生长速度,不但追求生长速度快的虾苗,还追求高蛋白饲料以期提高生长速度。在原料价格高涨时,可能会间接鼓励厂家通过不断压缩配方成本的方式来满足市场竞争要求,虾料品质就不可避免地逐步下降。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的虾料蛋白一直维持在38~42%的水平,如果遇到原料上涨,行情不好的年份,厂家不得不使用其它低质蛋白原料或人工蛋白替代品,这势必会影响到饲料的质量,也损害了养殖户自身的利益。
实际上,南美白对虾对蛋白需求要比斑节对虾低,特别是到了养殖中后期,对蛋白的需求要比前期低5%左右。因此有人建议,前期可以使用高蛋白饲料促生长,保健康,后期转用低蛋白、高消化率的饲料,以减少肠道负担和环境压力,总的来说,优质的饲料应该具有营养均衡、精准,消化利用率高,对环境污染少的特点,这也是未来饲料业发展的方向。
加工对虾饲料必须用面粉吗?而且还必须是高筋面粉吗?
广东君有饲料有限公司总裁蒋洪斌介绍,对虾饲料中添中面粉,主要是起粘合的作用,其次才是提供一点能量,目前而言,性价比最好的粘合剂就是面粉了。由于对虾是抱食性的,提高粘合性有利于对虾摄食,这是一方面考虑。但虾对糖的利用率比较低,虾料中只有25%左右的面粉会被消化吸收,消化不了的面粉会给虾的肝胰腺造成较大的负担,尽管提高糊化率有利于消化吸收,但做得好的厂家一般也只能达到60%-70%的糊化率,并且高温制粒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现在就面临一个问题,既然面粉主要起粘合剂的作用,且过量的面粉会影响消化吸收,那能不能通过改善加工工艺的方法,做到无面粉或少面粉添加?实际上,已经有相关的产品面世,广东君有饲料有限公司采用常温制粒和烘干技术,虾料能做到无面粉添加,也意味着掀开了对虾饲料无淀粉、常温制粒新的一页。
对虾饲料的赖氨酸指标越高越好吗?
有研究表明赖氨酸是对虾类均需要的十种必需氨基酸之一,而在比较南美白对虾饲料中三种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蛋氨酸)的重要程度中发现,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白虾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但也不是说越高就越好,优质的饲料应该是营养精准的,通过精确研究对虾的营养需求,从而确定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含量。营养过剩不但会造成浪费,还会引起一些营养性疾病。
对虾饵料中一定要添加花生粕吗?
花生粕具有蛋白、脂肪含量高的优点,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来源,在虾料配方中一般添加10%-18%,但由于多是小厂压榨,质量很不稳定,也很难监控。花生粕的粗蛋白质含量接近大豆粕,但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缺乏,更重要的是,花生粕极易感染霉菌,特别是黄曲霉菌,所产生的毒素会严重影响对虾生长。因此,目前已经有公司有选择性地替代花生粕,或是研发新型的吸附毒素的产品。
对虾饲料中一定要添加虾壳粉吗?
虾壳粉具有诱食性好,所含蜕壳激素能促进对虾蜕壳等优点,但也存在盐分高,难储存的缺陷。尽管虾壳粉富含蛋白质和磷、钙等矿物质,但并没有资料和经验证明虾壳粉在虾料中必不可少。
目前,虾壳粉的品质不是很稳定,有的公司受地域限制在货源上也得不到保障,且虾壳粉很容易携带同源性病毒,所以有的饲料公司不怎么使用虾壳粉。
对虾饲料全部用鱼粉来加工就是最好的吗?
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对虾的生长速度,会在虾料中额外添加高级鱼粉,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南美白对虾对蛋白要求本来就不高,利用不了的鱼粉只会造成浪费,更严重的是消化不掉的蛋白质会污染水体,养殖户只能又额外大量使用改底调水药改良环境,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事实上,在国外,很多虾料的蛋白含量并不高,也就是说鱼粉的含量也不高,甚至已经做到了用藻类替代鱼粉,比如挪威的三文鱼饲料,已经做到鱼粉含量极低的水平,但养殖效果一点也不比常规饲料差。
对虾饲料外观越黑就越好吗?
养殖户普遍有一个概念,认为颜色深的虾料诱食性更好,虾更喜欢吃。实际上,虾料的颜色与加工工艺有关,经过先进的挤压机挤压加工的虾料,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虾料表面的颜色一般偏深,但这种深颜色只是表面的,遇水后黑色会较快退去,变成灰黄褐色,这种虾料只要是营养均衡,一般不会影响对虾的生长,所以不能单凭颜色指标判断虾料的质量。
另一个误区,诱食性好的虾料并不一定是好虾料,有些虾料投下去虾很爱吃,但内在质量不行,不符合对虾的生长要求,这种饲料也算不上好虾料。
现在,南美白对虾饲料的定位仍然延续了早期对虾饲料的配方设计思路,其中也存在很多诟病,在对虾行业面临不得不变的节点,必然会倒逼饲料企业做出转变或者更积极地寻求变革之路,近两年出现的各种功能性饲料就体现了一个“变”的动向,中国饲料业必将书写新的篇章。
论坛结语
回顾近几年台山的对虾养殖走势,大概可以用这样一条曲线来勾画:2010年,对虾养殖兴起替代鳗鱼养殖-2011年,环境优良吸引大量外地虾农涌入-2012年,塘租飙升,最高炒到3500-5000元/亩,养殖面积达17万亩-2013年,虾病肆虐,-2014年,摸索中前行,套养成主流-2015年,病害常态化,养殖低迷,塘租跌落到800-1200元/亩。回顾台山对虾产业近年的发展历程,可谓大起大落。
台山,曾经的鳗鱼养殖重地,经历过辉煌与落寞,而今,作为鳗鱼替代品种的对虾养殖似乎在重蹈鳗鱼养殖的覆辙,我们是如何成就一个对虾产业,又如何亲手弄垮了它,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足以引起行业重视。可以说,台山对虾产业危机或许只能算是中国对虾产业危机的一个缩影,众多隐藏在行业内的诟病都可以通过台山这面镜子折射出来。行业在前行中,我们确实也看到从业人员所作出的改变与努力,养虾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谋生技能,而变成共同努力方向,就像君有的总裁蒋洪斌说的,需要大家“结伙赢未来”。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变革论坛,加强业内交流,剔除诟病,使对虾养殖业重回理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来。
论坛火爆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