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畜牧业发展合作项目执行五年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引进德国10000剂冻精和13620套耳标,已用于示范单位的品种改良和日常管理。二是发放了6套育种和饲料配方软件,对项目示范单位和项目参与企业的320余名技术人员进行了相关的技术培训,推动了我国奶牛和乳肉兼用牛群体遗传改良,提高了产业产能和经济效益,优化了资源配置,逐步完善了牛业育种组织体系。三是加强了两国畜牧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推动了行业发展,共组织了8期余80余人赴德国培训学习活动。四是开展了全方位现场技术指导和项目执行效果评估,确保项目落实到位。五是中方项目办公室组织从事牛场管理、饲料配方设计和疾病防治方面的德国专家,举办了6期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班,培训了项目示范场及相关企业技术人员180名,帮助各单位提高了牛场综合管理与生产技术水平。这是荷斯坦记者从中德畜牧业发展合作项目2015年中德牛业研讨会获悉的。

2015年11月16日,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第四届中德畜牧业发展合作项目“中德牛业合作研讨会—面对多变的乳肉市场企业的应对措施”在北京亮马河饭店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一是回顾中德合作项目合作取得的进展;二是围绕中德奶业发展、牛场经营、饲养管理等技术举办专题讲座;三是中德项目专家介绍对中方项目示范场开展技术指导的情况;四是中方项目示范单位介绍项目示范效果;五是中德项目实施单位代表展望项目合作前景;六是中德合作项目参与企业进一步探讨技术合作内容。

中德牛业合作是“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框架下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基于中德两国农业部于2010年签署的合作意向书。此项目中德双方的执行与实施单位分别是德国ADT国际项目管理与咨询公司和中国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
2015年中德牛业合作项目中针对饲料种植、饲喂营养、牛群管理、乳房健康、牛场设计与建造、牛奶质量管理,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采取了现场指导、赴德长期和短期培训、技术培训班等诸多方式,不仅为10家项目示范单位,还为项目所涉及的5个省区与自治区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取得了中德双方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中方主要领导和嘉宾有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农业部巡视组组长郑友民、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处长谢冬生、全国畜牧总站种畜品质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丑、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以及10家中德牛业合作项目示范单位代表。新疆国营乌鲁木齐种牛场书记黄东升、黑龙江省农垦畜牧局副局长张景伟、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副站长倪俊卿、伊犁州畜禽改良站站长范守民、四川省阳平种牛场场长方绍华、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副场长张再国、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主任麻柱、中方专家组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化斌、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雅春、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副主任石万海。此外,有关院校和企业代表、《中国奶牛》、《中国乳业》、《中国畜牧兽医报》、《荷斯坦杂志》等多家媒体参加了研讨会。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德方代表有德国农业部国际项目处处长特兰维希;德国GFA农业咨询公司中国区负责人库卡、德国ADT国际项目咨询与管理公司总经理施密特、德国ADT国际项目咨询与管理公司驻华项目总经理孙其龙、德国巴伐利亚遗传物质公司总经理保姆盖特、德国遗传物质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布朗丁、诺丁林种畜基因产品公司总经理司拉夫、德国宝牛育种中心总经理莱丁、中德牛业项目德方首席专家格鲁伯博士、德国欧亚协会农业贸易经理古木珀特、德国数据处理中心专家斯蒂芬伦辛博士、LMS农业咨询公司项目负责人斯蒂芬韦伯博士、黑森州农业技术学院高级专家邦泽尔斯、德国中德农业中心常务主任霍康德,以及德国凯斯乐耳标企业、德国农业协会、德国DSP牛群管理和饲喂营养软件公司、德国梅明根育种中心、德国斯诺金饲料车企业、德国必威力混料车企业、德国FAN固液分离机企业、德国Fliegl粪污处理车企业等多家德国项目企业代表。

在专家技术讲座环节,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介绍了《中国奶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德国数据处理中心专家斯蒂芬伦辛博士分享了《功能性状的育种作用及对经济效益与环境的影响》,LMS农业咨询公司项目负责人斯蒂芬韦伯博士探讨了《经营策略:牛场在奶价低迷时期所采取的措施》,黑森州农业技术学院高级专家邦泽尔斯介绍了《技术投入策略:精细化管理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项目合作双方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雅春(中方)和中德牛业项目德方首席专家格鲁伯博士(德方),以及项目示范单位代表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丛慧敏及张北华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富河进行了2015年中德牛业合作成果汇报。
最后,合作双方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处长王志刚和德国ADT国际项目咨询与管理公司总经理施密特介绍了中德畜牧业合作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