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青海: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收

发布时间:2011-01-21 07:0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内容摘要: 同往年一样,今年的“两会”,许多代表、委员,无论是在审议报告时,还是在提案建议中,特色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现代畜牧业、小城镇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始终是热门话题。就青海而言, 要增加农牧民收入 就要正视问题,不回避困难,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跳出单纯的在农牧业内部寻找农牧民增收途径的小圈子,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理念抓农业。

  郑 教

  同往年一样,今年的“两会”,许多代表、委员,无论是在审议报告时,还是在提案建议中,特色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现代畜牧业、小城镇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始终是热门话题。特别是促进农牧民增收成为高频率出现的话语。

  近几年,我们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设高原现代农牧业取得积极进展。但自然条件差,人均占有耕地少、草场沙化退化严重,农畜产品附加值低、流通渠道不畅,尤其是作为生产主体的一家一户农牧民,抵御风险、适应市场的能力差,土地牧场给农牧民的收益并不高,直接影响农牧民增收。

  就青海而言, 要增加农牧民收入 就要正视问题,不回避困难,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跳出单纯的在农牧业内部寻找农牧民增收途径的小圈子,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理念抓农业。

  农牧民增收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落脚点。促进农牧民增收, 要予以政策倾斜,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标准化农牧业和绿色无公害农牧业;站在“小城镇、大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城镇化进程,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创新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公司性农牧业,抓好先进农业公司的引进,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参与农牧业开发、加大对农牧业经营大户的培肓和扶持力度,使其尽快发展成为规范的农业公司、产业龙头;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推广新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新方式,着力培育优势品牌,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牧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