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当前猪病流行动态与防控对策(中)

发布时间:2015-07-15 15:3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2.2  免疫抑制病

      免疫抑制病普遍存在,是影响猪群健康的隐患根源,通常患免疫抑制病的动物长期携带病原,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蓝耳病、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都属于免疫抑制病,同时某种程度上的细菌支原体也会引起免疫抑制。免疫抑制疾病通常破坏淋巴细胞和免疫系统,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其次, 在我国南方地区要注意霉变的饲料,霉变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也可引起免疫抑制,通常还会引起腹泻。

      由于以上提及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长期被动物携带而引起的免疫抑制,致使我们喂养的猪抵抗力降低, 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继发其他疾病。

      2.3  多病原间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协同感染越来越普遍

      我从 1998 年到现在,每年都作这方面的报告,总结前一年的工作。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真正进行单个感染的病原只占 9 %,而91 %的疾病都是两个病原以上的混合感染,而其中最多的都是 3 ~ 4 个混合感染,蓝耳、圆环、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这四个病原的复合感染率最高,之所以我们的猪病控制不好,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研究复合感染,没有将病原的诊断落到实处。

      副猪嗜血杆菌有多个血清型,但主要是 4、5、13、14 四个血清型,如若控制不好,会给繁殖带来困难。 胸膜肺炎、 链球菌也是如此,我曾经在最严重的猪场中分离出的链球菌有 7个血清型,如果仅仅只用灭活疫苗,肯定很难控制,以上这类情况是同一种疾病中的不同血清型带来的感染问题。

      在不同病原之间,副猪嗜血杆菌同链球菌通常是混合感染的,蓝耳病同圆环、胸膜肺炎同巴氏杆菌,俗话说“人以群居,物以类分”,这些病原通常也是三三两两伴随一起,我怀疑有些病原不能分泌一种对其他病原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当然这还有待去证实。但是无论如何,以上提及的一些病原一起出现的机率很多。我去过的猪场中有些存活率不到 20 %,下决心做好病原学检测,从细菌、病毒、寄生虫三方面下手,一个一个的控制好,最后这个猪场的存活率通常可达到 95 %以上。这就说明,当前猪病复杂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将病原学检测的工作做好,如将病原学检测工作做好,那么采取的措施将会有的放矢,效果才会立竿见影。否则我们就只能盲目打疫苗,盲目用药,反而会越用越糟,因此混合感染是我们今后疾病控制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我在这提醒大家,蓝耳、圆环、猪瘟、伪狂犬,包括细小、乙脑这类病毒性疾病,无法靠药物预防而只能通过疫苗进行防控。但一些细菌性疾病,大家普遍认为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而有所忽视疫苗的预防措施。以前,我跟学生提起,病毒性疾病占 60 %~ 70 %,且没有药物治疗,大家对此都高度重视。但细菌性疾病有抗生素,所以忽略不计。现在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现在因大量使用抗生素,促使病原变异速度加快,耐药性的提高速度惊人, 造成当今出现了越用药越无效的情况。所以猪场应对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等引起重视。如今欧美已经取消或禁止了抗生素的使用,我们肯定也会有这一天的到来,那么我们怎么办?在这里,我建议以后关于细菌性疾病我们也应当要走生物疫苗免疫预防的道路,通过生物治疗制剂和抗生素替代品,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来免疫预防细菌性疾病。

      2.4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备受关注

      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非常的迅速,因此今后应加大生物防控,或者从生物疫苗免疫预防和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来逐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最后达到禁止使用抗生素的目的。

      猪场的疾病管理非常重要,对于疾病的管理,目前多是对于抗体水平的监测,这其实存在一个误区,例如伪狂犬是以细胞免疫为主,那么用抗体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它,这不合适。抗体水平对伪狂犬的免疫没有大作用,所以针对伪狂犬选择疫苗和防护,都应以产生细胞免疫为前提,而并不是评价其抗体水平,这是病原的例子。另外,断奶猪和保育猪在临床上的猪瘟免疫力获得只有 30 %~ 40 %,而正常值应当是60 %~70 %, 那么就会马上打猪瘟苗。实际上,刚刚断奶后,仔猪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对于猪瘟来说有 30 %~ 40 %已经是相当好的情况了。 老母猪有90 %~100 %,肥猪能够达到 60 %~ 70 %就已经相当好了。

      断奶仔猪在猪瘟获得率上只有 30 %~ 40 %是一个常态,随着发育和免疫力增强,才会开始提高。但我们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然后采取错误措施,将问题又复杂化。因此,抗体水平的监测仅仅只能反映当前猪群的抗体水平,是通过免疫还是自然感染,如果能达到 80 %以上,那么可以说明这类疾病无法大规模流行。 那么, 我们如今的猪场疾病管理,应当是每死一头猪都要弄清楚原因,将其病原学 (细菌、病毒、寄生虫 )查得清清楚楚,今天的科技水平已经足以支撑这些检测,然后才是采取有效措施。甚至对于细菌,应从猪场分离出细菌,并将细菌的耐药性、药物敏感性都测出来,比照自己使用的药物,查清到底是否有效,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结合人医,今后的人医要做到 3 个 90 %,即诊断率、治愈率、功能恢复率,而且人医强调个性化治疗。虽然畜牧场的动物很多,做不到个性化治疗,但对于整个猪场采取个性化治疗还是应当做到。

      河南有一猪场发病后,将病原发给我后,我帮其分离鉴定病原,并据此做成疫苗给其使用,随后问我:“为什么您制作的疫苗,对猪场的前半部分有效,但对于后半部分却无效呢?”原来送来的病原是从猪场前半部分取来的样本,当将后半部分病原样本取来鉴定后发现,猪场前半部分是链球菌,而后半部分是大肠杆菌,那么疫苗对后半部分的猪场当然没有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做到对于每个场的个性化治疗,这就要求我们鉴定清楚病原, 才能有的放矢, 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3  当前猪病的临床表现形式

      3.1  产房仔猪发生腹泻,死亡率高

      我在江西录制过一部短片,采用普通方法来消毒保温,尽量减少 1 ~ 7 日龄的死亡率,7 ~ 10 日龄后,仔猪的死亡率会下降,这里就简单介绍下。

      3.2  繁殖障碍   

      繁殖障碍包括伪狂犬引起的流产,多半是以死胎为主,前几年发生了流产风暴,期间我按照细菌、病毒、寄生虫作鉴定也没有发现什么新病原, 依旧是蓝耳、圆环、伪狂犬等,最后用 HP-98将其控制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实际上现在很多疾病,并不是新病原引起,都是老病原没有得到很好控制才引发的。

      3.3  呼吸道问题

      当猪刚刚转移到保育室后情况良好,一个星期后问题接踵而至,发烧、耳尖尾根发紫,肥猪出现消瘦、咳嗽。

      3.4  口蹄疫

      五号病引起新生仔猪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心肌炎。

      3.5  猪丹毒

      前几年,我到猪场发现猪丹毒又出现,并在一些地区流行。以上都是一些细菌常发病引起的猪死亡。

      下接:当前猪病流行动态与防控对策(下)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