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猪维生素营养研究与应用进展(上)

发布时间:2015-07-13 21:48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作者简介:
     
     下接:猪维生素营养研究与应用进展(下)

     维生素在猪饲料配方中所占比例很小,如果猪场使用的是预混料和全价料,那么所接触到的维生素更少,虽然在专业上较为狭窄,但其发挥的作用却巨大。今天我从五大方面同大家进行分享:① 维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和功能;② 维生素在猪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上的应用;③ 维生素在提高猪生产性能上的影响;④ 维生素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⑤ 维生素在猪皮毛和肉品上的影响。

     1  维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和功能

     维生素传统上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本身为一种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它跟常规的大分子营养,如脂肪、蛋白等有些不同,但我们将其称为维持生命健康的物质, 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脂溶性维生素 ( 维生素 A、D、E、K) 在维护骨骼、肌肉、皮肤,包括循坏系统等方面作用巨大,不可缺少。而水溶性维生素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生物素、肌醇、胆碱 ),通过形成辅酶或辅助因子的形式来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从维生素参与的这些生理过程来看,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是碳、氢、氧三种元素,其在消化道内首先通过胰腺分泌的脂肪酶催化后和肝脏分泌的胆碱结合一起形成乳糜微粒,才能被小肠绒毛吸收,因此可说明,① 影响脂肪吸收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比如日粮中脂肪含量偏低,或者肝脏、胰腺、胆囊功能不全等;②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通路都一样,换句话说,其彼此之间存在拮抗作用,某一种高浓度的脂溶性维生素会竞争性抑制低浓度的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所以维生素并非越多越好。另外脂溶性维生素通过血液、淋巴循环到达靶组织发挥其功能,多余部分会储存在肝脏和脂肪中,以便当机体组织需要时进行调用。所以,长时间大剂量添加某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时,有可能因为过量引起中毒。由于每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不一样,若缺乏,所造成的症状也不尽相同。维生素 A 缺乏时,会造成典型的夜盲症、干眼症、角膜软化症及发育迟缓等。维生素 D 缺乏时,会造成佝偻病 ( 儿童 )、软骨病 ( 成年人 )、骨质疏松症 ( 老年人 )。

     维生素 E 作为最好的抗氧化剂,维持骨骼、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发挥最佳功能,且参与蛋白质合成, 其缺乏时, 会造成神经 ( 鸡脑软化 )、肌肉变性 ( 白肌病、猪桑椹心脏病 )。维生素 K 缺乏时,主要造成血液凝固障碍。对于人体和动物而言,每种维生素过量都会有其典型症状,比如维生素 A 在人体上过量会引起红斑、湿疹、脱发甚至骨折;在家禽上,容易引起瘫痪、蛋壳易碎等问题。

     水溶性维生素随着肠道吸收水的过程进入血液,在此过程中,除了较为特殊的维生素B12可以在肝脏内大量存留,以及维生素 B1、B2、B6可以以少量辅酶形式存留之外,其余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存留。因此,必须时刻在日粮中加以补充。另外,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主要同能量代谢有关,因此其生理作用相似,缺乏时普遍出现皮炎、毛发粗糙和采食量下降、生长受阻等症状,且过量一般不会引起中毒。

     能量作为生命物质的基础, 没有能量提供,生命无法正常运行,三羧酸循环是体内重要的供能生理代谢步骤。所谓三羧酸循环是有氧条件下在线粒体中进行,葡萄糖经过脱羧氧化形成乙酰辅酶 A,然后再次脱羧,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一过程中,生成 ATP 进行供能。 所以三羧酸循环过程不仅是供能过程,也是物质在体内分解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合成的重要步骤,为其他生物合成提供原料。

     水溶性维生素参与三羧酸循环,且在不同环节发挥不同的生化过程,主要是以酶、辅酶及辅助因子的形式参与。当机体遇到应激或特殊情况下需要大量能量,且葡萄糖已经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体内则会调用氨基酸来供能。氨基酸会直接转化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称之为糖异生作用。图 1 为不同氨基酸转化为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的过程, 其中也都需要B族维生素的参与。 因此,无论采食再多的能量、淀粉,若没有水溶性维生素的参与,效率将无法提高,也不能发挥其真正效益。总的来说,维生素用量极少但作用极大。
               
     最近几年,维生素的最新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应激、提高免疫力、增强免疫应答、抗氧化及解毒效应、提高瘦肉率和畜产品品质等方面。

     2  维生素在猪抗应激和提高免疫的应用

     动物体内存在一个抗氧化体系,这是一个平衡体系,当外来的破坏性应激因子过度存在,体内自由基大量生成,打破这一平衡时,会造成生产性能及繁殖性能下降。因为在自由基生成过程中,会破坏细胞膜 ( 细胞膜不仅有保护作用,其在养分运输、能量转换等方面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胶原和DNA,形成基因突变。例如美国科学家证实,疯牛病就是在自由基氧化后,导致基因突变产生的疾病。

     体内抗氧化系统中,维生素都会起重要作用。如图 2 所示,在猪断奶应激过程中添加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E 后可以很好的度过断奶应激。广东农科院畜牧所王胜林等研究了添加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对热应激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后,肥育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都有所改善,试验期内维生素 C 组和 E 组的猪平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显著,各试验组间的差异不显著。
                
     赵洪进、郭定宗等研究关于硒和维生素 E 在热应激猪自由基代谢中的作用发现,在日粮中添加硒和维生素E的混合物,最高水平组无论从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来看都是最高的, 而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是最低的,而且差异显著,所以高含量的硒和维生素 E 对抗热应激作用显著。

     湖北农学院王云方等研究维生素 C 对夏季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时发现, 通过添加0、100 mg、200 mg、300 mg 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无论从采食量、增重,还是料肉比都是添加 200 mg 维生素 C 的效果最好。这些结果都可以说明维生素对抗应激效果显著。

     2.1  维生素和免疫

     现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使动物更容易患病,一旦患病会造成机体内代谢紊乱,在这种情况下,动物会调动自身免疫来抵抗,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维生素进行参与,例如维生素与免疫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抗氧化作用、稳定和清除体内自由基。同时维生素作为体内代谢多种化学反应的酶或辅酶,间接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 DNA、RNA 抗体的合成等,对机体免疫系统生长、发育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极为重要。

     2.1.1  维生素 A 和免疫

     维生素 A 是维护细胞膜完整性的重要成分,而细胞膜是免疫的第一道防御屏障,因此一旦维生素 A 缺乏会导致黏膜上皮受到破坏,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自然杀伤细胞 (NK 细胞 ) 活力下降,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其次,维生素 A 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早期发育,在抗体合成、T 细胞增殖、单核细胞吞噬机能方面,维生素 A 不可缺少。再次,维生素 A 可以增强细胞的免疫信息传导,增强对抗原的识别。最后,维生素 A还可以保护射线损害,阻止光敏感因子的损害。

     2.1.2  维生素 E 和免疫

     维生素 E 是最好的免疫佐剂。图 3 的试验研究了饲喂不同水平的维生素 E,对仔猪接种大肠杆菌后血清抗体滴度水平的影响。从图中数据可看出,无论是饲喂低含量维生素 E 的日粮,还是高含量维生素 E 的日粮,仔猪的血清抗体滴度水平都有所提升,尤其是高含量维生素 E 日粮,提升了 2.7 倍,效果非常显著。
              
     图 4 为添加维生素 E 后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滴度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添加量超过 25 IU/kg 后,同对照组相比,即开始存在差距,但要有显著性差异时,必须到100 IU/kg 以上,而目前在常规日粮中一般在 30 IU/kg ~ 60 IU/kg,因此若真正想发挥维生素 E 的免疫佐剂作用,建议于免疫前在日粮中补充适量的维生素 E。
                  
     李德发院士团队研究了关于维生素 C 抗断奶应激及对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组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mg/kg维生素C。 结果显示,添加维生素 C 后其总蛋白、球蛋白及总铁结合力都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帮助促进铁的吸收,同时提高抗氧化水平。另外,维生素 C 对生产性能有改善,但不显著。

     目前,除了相对传统的维生素 A、E、C 等之外,对维生素 D3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其可有效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升,不仅可以维护血钙浓度,调节钙离子在小肠中的吸收,更多还是在免疫功能上。维生素 D3能显著地降低促炎细胞因子 TNF-α、IL-6、IL-12 和IL-1β 的水平,同时能阻止和改善实验大鼠肠炎疾病的症状。

     图 5 为陈代文老师团队研究抗病营养理论的试验数据,旨在通过营养来提高动物机体自身免疫力。25-OH-D3是维生素 D3经过肝脏代谢后产生的活性成分,它到肾脏后会再次活化,对促进免疫调节作用的发挥以及提高肠道黏膜免疫功能、降低腹泻率都有显著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