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政府帮咱下决心 獭兔养殖上台阶

发布时间:2010-12-22 07:0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险象环生的洪涝灾害、国际金融危机……5年来,我们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经受了一场又一场的考验。
  可喜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又一份精彩的答卷。
  精彩答卷中我们看到了蜀乡农村的巨变,看到了千家万户农民增收后的笑颜。
  增收的背后,是国家政策的支撑,取消农业税、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增收的背后,是全省上下的努力,改变生产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即日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细说5年增收路》,展现这五年我省农民在国家政策支持鼓励下生产生活的变化,也借此希望大家再接再厉,迎接“十二五”的到来,在下一个五年看到更美的农村,笑得更开心的村民。
□关键词
獭兔养殖 免费板房 政策资金扶持
□现场
  12月17日,记者来到江油市西屏乡四方村村民刘光明家新建的獭兔圈舍看到,右侧一排圈舍里皮毛洁白光滑的獭兔种兔憨态可掬,左侧刚刚出生十多天的小兔蹦来蹦去,甚是惹人喜爱。“从2006年到现在,我家的圈舍已经增至3000孔,今年出栏在2000只以上,产值可突破20万元。”刘光明一边给幼兔添加饲料,一边乐呵呵地说。
  “现在房前屋后有3处圈舍,我管理两处300多平方米小规模的,儿子刘忠志管理对面700多平方米大点规模的,老伴和儿媳专门负责喂料,全家人都围着兔子转。”刘光明告诉记者,一只商品獭兔的纯利至少有20元,正常情况下年出栏应该在1.5万只,照此推算,年收入应该在30万元以上。
  2006年以前,刘光明一家的年收入只有几千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当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乡上决定依托养殖龙头大力发展獭兔养殖产业,并成功向上申报“110万只优质商品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刘光明拿出全部积蓄2万多元,借贷了3万元建起自家的第一个獭兔养殖场。
  2007年12月8日,220只獭兔种兔入场,到2008年5月,刘光明的獭兔养殖场已有1000多只幼兔茁壮成长。正当全家人围着圈舍开心忙活时,“5·12”汶川特大地震突然来袭……圈舍垮塌了,种兔、幼兔全部死亡,所有的希望随之破灭。“全家人围着门前的大树抱头痛哭,面对几万元的债务,大家陷入了迷茫中,不知如何是好。”刘光明的老伴回忆道。
  2009年初,抗震救灾告一段落,乡政府继续将“十一五”獭兔养殖产业发展提上议事日程。春节后,乡干部来了,告诉刘光明国家有圈舍恢复和农发项目专项资金,技术上有市畜牧部门和养殖协会支持,圈舍可以先用废弃的板房建设,就差养殖户的干劲和决心了。
  有了资金,有了政府支持,还怕什么?刘光明鼓足信心开始清除破损圈舍的残垣断壁,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小青瓦新圈舍;又在乡政府的协调下,从城里连夜搬回废弃板房,很快建起了两处共1000多平方米的板房圈舍;紧接着,陆续进账的农发项目和圈舍恢复资金使3000孔、5个单元规模的标准化圈舍迅速建成,“现在獭兔养殖比地震前上了个台阶哟。”刘光明说。

目前,刘光明家存栏种兔500多只,存栏商品兔3000多只,今年已出栏2000只,产值达到20万元以上。“明年,獭兔繁育进入最佳状态,年出栏有望突破1.5万只,产值预计在130万元以上,再苦再累也值了。”刘光明谈起未来充满信心。
□链接
  “十一五”以来,江油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獭兔养殖产业发展作为江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抓紧抓好。一方面,该市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大户发展,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兔和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该市大力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政策资金拉动作用,以及畜牧部门技术优势,扶持大、中养殖户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该市配套引进饲料加工、种兔繁育、皮肉精深加工等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养殖协会,从产-供-销多个环节为养殖户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记者从江油市畜牧局了解到,2005年末,该市以西屏乡为核心的獭兔养殖户仅为16户,西屏乡人均年收入3500元;五年后的2010年末,已拥有15个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32个规模养殖场,1550户养殖户,该乡人均年收入5900元,獭兔养殖占到25%以上。
□愿望
  “十二五”即将来临,刘光明希望在乡政府的指导下,由龙头企业和乡上大户共同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制定和规范獭兔质量标准以及验收体系,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对外打出“西屏獭兔”大品牌,以保证每个獭兔养殖户的利益。
  他还打算组建一个小型合作社,帮助村里的另外两户扩大养殖规模,利用自己现有的销售渠道,为他们解除销售后顾之忧,和周边养殖户一起发展一起赚钱。“有了国家政策作后盾,有了政府的支持关怀,我们就一个劲儿地往前赶了。”刘光明说,遇上这个好时代是这一辈子的福分。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