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一例猪衣原体病的诊治报告

发布时间:2014-10-28 17:15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猪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猪的症候群总称,临床上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产弱仔,公猪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各年龄段猪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心包炎、结膜炎、脑脊髓炎等为特征。该病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季节性不明显,患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禽类、鸟类及啮齿动物为该菌携带者,成为引发猪场衣原体病的另一传染源。病原体可由粪便、尿、乳、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家畜,也可由污染的尘埃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患畜与健康畜交配也可引起感染。2014年3月,同安某猪场发生一起猪衣原体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某规模猪场,存栏猪500多头,其中母猪56头。2014年3月以来,连续发生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产弱仔现象,产出弱仔多在产后数小时或1~2d内死亡,初产母猪更明显。母猪一般不表现其他异常变化,体温正常,流产多在临产前几周发生。1头公猪睾丸轻微肿大,部分1~2月龄断乳前后的仔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干咳、呼吸急促,少数鼻腔、眼角分泌物增多,食欲不振,生长发育不良,病情较重的仔猪发生死亡。中大猪症状轻微,以咳嗽为主,采食量无明显异常。经调查,该规模场全场免疫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疫苗,母猪每年4月份免疫乙型脑炎疫苗,母猪、仔猪根据疫苗说明免疫伪狂犬病弱毒苗,全场未免疫猪衣原体病疫苗。母猪产后子宫炎严重,用青链霉素、氧氟沙星治疗效果不好。近期,母猪空怀、流产、产死胎等现象不断发生,断乳仔猪成活率明显下降,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病理变化

     剖检流产母猪,子宫内膜水肿、充血,表面散布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流产胎儿身体水肿,头颈部和四肢淤血,肝脏充血、肿大;剖检仔猪,见肺脏肿大,表面分布许多出血点,有的肺充血、水肿,气管内有大量的分泌物。

3实验室检测

     分别采集10头患猪全血送实验室检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猪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猪瘟病原和猪伪狂犬病gE抗体;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猪蓝耳病病原;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猪细小病毒病抗体。以上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猪衣原体,结果为阳性。

4综合诊断

     根据该猪场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猪衣原体病。

5综合防治

     1)对发病仔猪,用土霉素(10%)注射,5kg以下的仔猪每头注射2mL,5kg以上的每头注射5mL,每次间隔2d,连用3次;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泰乐菌素10mg,1次/d,连用7d。

     2)对怀孕母猪,产前2~3周肌注长效土霉素(10%),每头30mL,1次/d,连续3~5d,预防初生仔猪被垂直感染。

     3)全场饲料中添加多西环素300g/t、泰乐菌素200g/t,连用7d,停药7d后再用药7d。

     4)加强防疫消毒。(1)完善防疫设施,衣原体拥有广泛宿主,采用密闭饲养可有效防止其他动物(如鸟类、鸡、鸭、鼠等)携带病原进入猪场,严格杜绝鸡、鸭、猪混养。(2)建立卫生消毒制度,严格做好生产区大门、圈舍间通道消毒,产房消毒、用具及周围环境消毒,用2%苛性钠进行环境消毒,用2%~5%来苏尔对用具进行消毒,可有效控制衣原体接触传染的机会。

     经过采取上述措施,1周后该场猪群逐渐稳定,未见新发病例,中大猪咳嗽现象得到控制,1月后母猪受胎率、产仔数均有所提高。

6讨论

     1)猪衣原体对四环素族抗生素、红霉素及螺旋霉素敏感,对链霉素、磺胺嘧啶、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不敏感,药物预防和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筛选结果进行选择,同时为防止产生抗药性,需进行合理的交叉用药。

     2)该病为散发病例,起因可能是生猪调运过程引起的传染,为预防该病传入,建议养殖场加强饲养管理,抓好养殖环境卫生治理和防疫消毒,对外来人员、车辆严格管理消毒;引进种猪,要严格检疫和隔离。

     3)猪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人、畜、鸟类共患的传染病,接触患猪及其排泄物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安全防护,以防止感染衣原体。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洪江庭)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