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过山车”式的原料奶收购价格背后

发布时间:2010-11-03 07:0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生鲜乳价格无序上涨对行业并非益事从2010年初开始,原料奶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消息不绝于耳,对此很多人认为:持续上扬的原料奶价格,对提高奶牛养殖积极性,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意义。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原料奶价格上涨养殖者并未得到多少实惠,而乳企因原料奶收购价格持续增长承受的成本压力却亟待缓解。
  基于近几年大部分奶牛养殖者是在赔钱和赚钱的平衡点上挣扎的状况,有观点认为:饲料价格不断上升,原料奶的收购价也理应跟着水涨船高。原料奶收购价格上涨才是从根本上保障奶农利益和养殖热情的唯一途径。然而,原料奶价格上涨多少养殖者才能赚钱?乳企承受不了原料奶上涨的成本,乳制品就会涨价,以目前能达到养殖者赢利的预期比率涨价,乳制品的消费市场是否会受影响萎缩?如若消费市场低迷,乳企是否会降低产量?乳企减产,原料奶不紧缺了,是否会降价?原料奶价格下降后,整个产业链又会怎样?
  陕西省今年生鲜乳最高收购价达到每千克4.15元,宁夏的银川、吴忠每千克最高也已经达到4元,这几乎达到了全世界最高生鲜乳价格(新西兰原奶收购价格平均为每千克2元,欧盟原奶收购价格平均为每千克3元,美国原奶收购价格平均为每千克4元)。而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低迷,一边是持续走高的国内原料奶,一边是价格较低的国外奶粉,据了解,上半年我国进出口乳制品数量逆差超过27万吨。乳粉进口量已达10.7万吨,超过了2008年全年进口量。真不敢想象,国内的原料奶价格再这样无序地涨下去,是否会重蹈“大豆悲剧”的覆辙。
  原料奶价格上涨短期内对养殖者是好事,对整个行业来说未必是好事。在饲料上涨过快的情形下,养殖者第一要走种、养结合的道路,奶牛养殖发达的国家走的是循环经济的道路,一头奶牛拥有5亩~7亩种植玉米和牧草的土地,土地的产出满足了奶牛的所需,少了中间的饲料销售环节,奶牛的排泄物又可肥田,节约了部分肥料成本;第二要改变那种少粗饲料,主要靠精饲料的高成本喂牛方式。其次还建议国家对牧草、饲料种植给予扶持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奶牛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
  原奶收购价格并非越高越好今年原奶收购价格高成为许多地区都面临的难题。
  原奶收购价格上涨本是一件好事,原奶卖出了好价,奶牛养殖者收益得到了保障,对奶牛养殖业前途充满信心,才敢于投入基础设施,更新先进设备,改善奶牛的饲养环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原奶质量。可这么高的原奶收购价格似乎有点儿违背经济规律。据业内人士分析:每千克原奶4元的收购价格是乳品企业恶性竞争的结果。在原奶紧缺的情况下,乳品企业高价互挖奶源,等抢占了奶源市场后再降低原奶收购价格,这样的做法从长远来说对乳业发展并不利。最令人担心的是,面对原奶紧缺,部分乳品企业会“饥不择食”,是奶就敢收,牺牲原奶的质量安全,这样做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奶贱伤农,奶农当然希望奶价越高越好,但原奶收购价格高了奶农就一定获益吗?据笔者调查了解,许多企业收奶仍然是从奶站收,无论奶价高低,奶站在奶农与企业之间赚取的差价一般在0.2元~0.4元之间,奶站低买高卖,获取了不少奶价上涨的好处。因此,在奶站这个中间环节存在的情况下,奶农并非原奶收购价格上涨的真正受益者,他们并没有从中分得一杯羹,仍处于弱势地位。
  对于消费者来说,原奶收购价格过高不仅会加大日常成本支出,也会带来乳品质量安全的负面影响。面对固定容量的消费市场,乳品企业通常会采用降价促销或变相降价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现在原奶收购价格大涨,部分乳品企业会因为承受不了成本增加的压力而考虑涨价。如果乳品价格过高上涨,会使消费者用于日常消费的支出大大增加,这必将影响到乳品企业的销量。对于已经形成“看价格”进行消费的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中国乳业拿什么来造就强大的消费市场?况且,原奶收购价格过高,有人会因为追逐利益而想方设法增加原奶产量,这样往往会使乳品质量下降,给消费者带来质量安全的负面影响。
  随着饲料成本的不断攀升,原奶收购价格上涨已是大势所趋,但原奶收购价格应随着饲料成本的涨幅相应地变动,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原奶收购价格过高也会影响乳业的健康发展。
  奶价何时才能不玩“过山车”?
  “刚上涨到每千克2.8元的原奶收购价格还没持续一个月,怎么又回到了4月份的每千克2.5元。变化如此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位奶牛养殖户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原奶收购价格坐上了“过山车”。在淡季,有些乳制品企业不是压价就是找借口拒收,这使得奶农倒奶、杀牛、亏损;旺季有些乳制品企业又自降原奶收购门槛,哄抬原奶收购价格、实行抢奶,这使得奶农赢利、补栏,直至下一轮淡季……今年夏季,一些奶牛养殖地方再现“抢奶”风潮。乳制品企业掀起了一轮哄抬原奶收购价格的风潮。有些乳品企业或以价格拉动、或以冠名奶源基地的方式争签合同;有的甚至以现金结算方式拦截向其他企业交奶的运输车辆。在此利益争夺之下,一些奶牛养殖户的奶价曾享受到每千克5元的丰厚待遇。这样的奶价基本上使处在亏损中的养殖户开始赢利,但这样不切实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奶价能维系多久呢?的确,好景不长,如今“抢奶”进入退潮期,大部分地方的原奶收购价格再次回落到低点。
  对于不懂太多市场经济规律的养殖户来说,曾经一度以为奶牛养殖行业彻底回暖了,他们又开始盲目购牛,一旦遇到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而奶价下跌的窘况,养殖户却没能力承受。原奶收购价格有涨有跌原本是在市场规律支配之下的正常现象,但起伏之大,周期之短却不能说是一种正常现象。相关资料显示:近两年,内蒙古自治区原奶收购价如“过山车”一样频繁波动。散户养殖价格最低跌到每千克1元左右,后来又从2元涨到4元,有的地方最高上涨到5元,然后再从5元跌回到2.5元,现在基本保持在每千克2.8元。
  目前,周期性跌落、习惯性触底反弹在奶牛养殖行业中时有显现。无论原奶收购市场是阴是晴,收购价格是高是低,虽然一段时间奶价的提高改善了养殖户的生活状况,但随后骤降的奶价又使养殖户陷入深渊。
  在无序竞争的乳制品行业中,“过山车”式的原奶收购价格势必会造成原料奶供应的不稳定。由此推断,一旦原料奶供应得不到保障,掺假、造假的乳品安全事件也许会再次发生,这势必会对中国乳业造成致命打击,养殖户的生存状况将会彻底坠入谷底。如果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那么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而是与之相关的一代人、一个民族的信誉。奶价何时不再玩“过山车”是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人都盼望尽早解决的问题。
  奶业陷入“涨价”怪圈谁买单?
  往年中秋国庆双节,正是奶制品促销正热闹的时候,“买赠”、“捆绑”、“降价”等促销手段层出不穷。然而,今年各种奶品的销售却显得有些冷清。价格战偃旗息鼓的背后道出了生产企业的多少无奈?
  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原奶价格大幅上涨,无序抢奶愈演愈烈。以大连地区为例,当地原奶以奶源优质受到众多乳品企业的争夺。而与此前高低档原奶价格差距只有每千克几毛钱的状况不同,目前,大连原奶市场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以质论价态势。有机奶的价格已经达到每千克4.4元~4.6元,普通优质原奶价格每千克也在3.3元~3.8元之间。
  据悉,此番牛奶涨价原因有多种。首先,由于优质奶源的供应量不足,导致原奶价格的上涨。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由于市场消费骤然缩水,对上游原奶的需求量极度缩减,不少奶农杀牛卖牛,造成了原奶供应量急剧下降,导致供需失衡;且由于近年来乳制品市场的强劲复苏,市场需求回暖,再次推动了价格的上涨。其次,原材料的上涨挤压了乳企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第三,个别乳企恶性抢购奶源,导致原奶价格非理性上涨。
  随着原奶价格上涨,受损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奶农。按理说,奶农应该因为这次原奶涨价而大为受益,但为何奶农们却连声叫苦自己是在赔钱养牛?
  中国奶农处于产业链的终端,原奶涨价风潮过后,奶农不但未能真正获利,还要为整个行业非理性发展买单。我国奶农大都是分散经营,虽然与龙头企业之间已签订原奶购销合同,但很难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加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规范行业、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强,奶农在整个产业链中几乎没有话语权。处于垄断地位的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一旦受到影响,就很容易拿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奶农“开刀”。鉴于奶农目前所处的这种尴尬境况,业内人士提议,应探索“加工企业+合作社+场户”或“加工企业+协会+基地”等模式,建立起价格协调机制,让奶农与加工企业与流通等环节共享涨价带来的利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奶是乳制品的主要原料之一,无论是为企业的生存考虑,还是为行业的持续发展考虑,让奶农多获利,提高奶农的生产积极性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