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现状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0-11-03 07:0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为深入贯彻落实畜牧法,全面推进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2007年5月,农业部批准成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并赋予了委员会开展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畜禽遗传资源鉴定、评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论证,技术培训与咨询等职责。委员会成立3年来,在农业部的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体委员共同努力,辛勤工作,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畜禽审定鉴定工作依法开展畜禽品种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品种审定制度是从源头上抓好种畜禽质量、保障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为做好品种审定工作,严把关口,委员会起草制定了《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技术规范》、《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遗传资源命名规则》,并多次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血统来源、育种方案、种质特性、遗传稳定性、群体规模、检验检测、中试推广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2007年以来,委员会审定通过了15个畜禽新品种、24个配套系,鉴定通过了84个遗传资源。在这些审定通过的新品种、配套系中,大多数以我国地方品种为素材,按照市场需求选育开发,普遍具有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市场竞争力强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提高我国畜禽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自主培育的蛋种鸡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0%,长毛兔新品种的年产毛量每只达到2千克,居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完全自我供种,黄羽肉鸡育种独树一帜,成功利用矮小基因,实现父母代种鸡节粮15%~20%。
  畜禽品种清理工作顺利结束2006年颁布实施的《畜牧法》,废止了过去的国家和省两级审定、鉴定的管理体制,要求新培育的畜禽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为贯彻、落实这一规定,委员会在农业部畜牧业司的领导下,于2009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畜禽品种、配套系和遗传资源清理工作,清理对象主要是目前仍在生产经营但未经国家审定通过的种畜禽。在清理过程中,各地上报299份申请材料,未经国家审定通过的种畜禽249个,涉及29个省(区、市)。鉴于清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的品种多、分布广,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加强组织协调,派出专家773人次,分赴24省、156县(市)开展畜禽清理工作。专家们不怕苦不怕累,发扬持续作战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负责地完成了清理任务,清理未通过的畜禽品种有111个,清理通过的有133个。
  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全部完成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摸清家底是加强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我国上一次全国性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3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畜禽遗传资源的分布、数量、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亟须重新调查。为此,在农业部的领导下,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联合各省(区、市)畜牧主管部门、技术支撑机构和有关科研院校,启动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项目,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总结以往资源调查和四省(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委员会制定了《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规范》、《图示》、《调查提纲》和《现场调查表》,为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提供了技术性指导文件。二是举办了10期全国性和区域性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为推进调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成立专家督导组,派出督导人员213人,对25个省(区、市)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进行了巡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依托国家级家禽基因库和蜜蜂基因库,组织完成了家禽蛋品质、蜜蜂形态等指标的测定工作。五是成立资料审核组,收集整理调查报告1900余份,涉及1025个品种,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核实可疑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从2004年启动试点,至2008年年底结束,基本摸清了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家底,为编写出版《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今年陆续出版出版《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是开展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之一,志书将全面记载当前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最新状况,对科学决策、指导生产等将产生重大影响。自2008年启动志书编写工作以来,委员会组织成立了志书编写组和审稿组,两年多来,共组织专家200多人次到现场实地调查情况、核实数据、补拍照片。在解决“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等历史遗留问题和疑难问题上下功夫做了大量工作,对黄淮海黑猪、太湖猪、盘江牛、西南马、中蜂等品种进行了科学拆分,对四川山羊、广西地方鸡种等进行了归类合并。补拍了137个品种照片,完成猪、蜜蜂、家禽、特种畜禽4卷志书照片的收集补拍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组织召开25次专题会议,对志书稿件内容进行了反复修改、论证和审校,完成了7卷志书的编写工作。
  在完成志书编写工作的基础上,各专业委员会分别起草了《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各专业委员会多次进行了讨论,将提交委员会第八次工作会议讨论。目前,共收录了约800个畜禽品种和配套系,正式《名录》将由“大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送农业部畜牧业司。
  种畜禽进出口管理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种畜禽进出口特别是引进国外优秀种源是当前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做好技术审核工作是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一是承担对输出保护名录内的和首次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评审工作,起草了《从境外首次引进种畜禽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对首次引进枫叶鸭、挪威红牛、地中海水牛和向境外输出金华猪等申请进行了评估,提出引种和输出方案,对科学引种、防止珍贵资源流失发挥了作用。二是受行政委托承担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的技术审核工作,起草了《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进口技术要求(试行)》、《种猪及冷冻精液进口技术要求(试行)》,文稿已上报畜牧业司。在近3年的时间里,审核完成了483份申请材料,并提交技术评审意见,为行政部门制定引种政策和做好审批工作提供了参考。
  科技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在制定保种规划方面,委员会提出了当前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基本思路,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健全体系,以保种场保护区活体保种为主,基因库遗传物质保存为辅,对国家级、省级保护品种实施重点保护。实践证明,这种思路是正确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行之有效的。委员会协助完成了第一批119个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审核、验收工作。农业部于2009年正式发布公告,并颁发了牌匾。委员会在项目评审、方案论证、技术咨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制定国家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的畜禽遗传资源全球联络点开展了大量工作,编制了《畜禽遗传资源全球状况报告》,召开了首届畜禽遗传资源国际大会,实施了全球行动计划。我国是世界上动物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积极参与畜禽遗传资源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农业部的安排,委员会副主任陈伟生巡视员担任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国家协调员,我国国家联络点设在委员会办公室。本着积极参与、履行职责、加强合作、维护我国利益的基本原则,委员会办公室积极参与了粮农组织的各项活动。2007年9月,陈伟生和我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瑞士召开的首届畜禽遗传资源国际大会,参与了《因特拉肯宣言》和“畜禽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的起草和讨论。2009年11月,我们还承办了亚洲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国家协调员研讨会,来自亚太地区20多个国家地区的会议代表和粮农组织官员出席了会议,就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行动计划的实施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全力以赴确保按期完成《资源志》的出版工作。
  《资源志》的出版工作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要对文字精雕细刻,保证质量,力争出精品,年底前完成全部志书的出版工作。
  近期,委员会办公室将结合《资源志》出版发行,把资源宣传工作作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畜禽遗传资源工作的重视,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创造有利的社会氛围。一是作为农业部“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系列活动之一,委员会办公室计划在年底举办志书出版发布会。二是在志书出版的基础上,完成志书中英文摘要的编写任务,扩大志书的国际影响。三是对资源调查、志书编写和资源清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表扬或表彰。
  今后一段时期,委员会办公室将组织专门力量,以《资源志》为基础资料,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更新《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为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计划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联合省级畜牧部门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制定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估方案,逐步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继续做好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遗传资源鉴定工作。
  随着育种技术和检测能力的提高,委员会将不断完善畜禽审定、鉴定技术规范,以满足种畜禽质量管理的需要。采取组织讲座、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宣传品种审定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尽快全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杜绝未经国家审定的种畜禽生产经营现象。要加强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审定、鉴定的技术水平,做到廉洁奉公,客观、公平、公正评审。
  做好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论证及咨询工作。
  当前,农业部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起草了《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十二五规划》,已征求各省畜牧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意见。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的成绩,协助行政部门尽快制定出《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明确保种目标、工作思路和建设重点,指导全国开展好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同时还要指导各地特别是资源大省制定省级保种规划。
  配合做好种畜禽进出口审批管理工作。
  要按照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及种畜禽进口技术指标要求,规范审核程序,量化审核内容。在完善现有纸质申报的同时,积极探索网上申报,努力实现电子评审,提高技术审核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引进后种畜禽质量的评估,做到批批要评估,批批有报告。建立健全引种系谱档案,为各地科学引种、开展改良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尽快制定合作研究利用或者输出我国畜禽保护品种的评估办法,防止珍贵资源的流失。要对国家共享惠益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维护国家利益。
  加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技术指导。
  为切实做好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根据《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委员会将成立专门的技术专家组,为农业部第一批公布119个国家级场、区、库各配备一名指导专家。专家组成员将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为主,负责在资源保护、保存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把关、参谋咨询和指导培训,并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委员会办公室将全力支持专家组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一定的经费保障。希望专家组各位专家积极发挥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切实履行职责,按照委员会的安排部署开展工作,为国家级场区库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指导,提高技术水平和保种效果。
  充分发挥委员会的科技支撑作用。
  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找准切入点,全力支撑,不断提高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科技水平。一是要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在加强对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建设技术指导的同时,制定品种标准和保种方案,开展性能测定和品种登记,提高保种工作的技术水平。二是继续开展种质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挖掘畜禽的优良特性,为种质创新提供素材和依据。今后两年,委员会将陆续启动“绵羊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毛绒品质评价”、“遗传多样性与保种优先顺序研究”等课题,为制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三是以委员会为平台,主动配合畜牧主管部门及各种品育种组织,逐步建立主要地方品种的联合育种协作组,共同推进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