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解析规模化猪场建设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4-04-11 17:12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王瑜 云南省宾川县畜牧工作站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畜禽产品的安全性以及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畜禽产品质量、标准化养殖及环境的改善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宾川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始于2005 年, 通过近 10 年的生猪标准化养殖科技及生产推广应用, 宾川县生猪生产良种化、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进程明显加快。 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 需要学习和把握相关的政策和专业知识技能,不然就会出现问题, 给猪场的建设发展和管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为规范宾川县生猪标准化建设、 保障生猪生产安全健康和卫生质量要求及生产环境改善控制, 笔者从就宾川县生猪标准化发展建设实际, 粗浅的谈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期能作用于今后的建设和发展, 实现生猪标准化建设产地环境、 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 猪场环境条件的选择问题
    猪场建造环境条件的选择是整个猪场建设的关键, 是决定猪场今后能否取得长足发展和良好效益的基础。宾川县目前备案的 72 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有 36 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因不注重猪场建设环境条件的选择, 而未能通过环境达标评估以及规划布局不合理等诸多不利因素, 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因此, 在猪场选址上应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注重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1 猪场环境要求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和《宾川县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的规定。
1.2 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及地方畜牧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要求。事先做好相关政策咨询认证、实地踏查、环境评价、建设许可、规划布局及建设手续证件完备等前期筹建工作, 并在主管部门及专业人员指导下, 按标准化相关要求实施建设,避免损失浪费,有利于长期发展, 争取国家扶持和持续健康发展。
1.3 满足生猪生产相关基础条件。水、电、 路三通并能满足生产生活所需及相关安全要求,地势适宜(以地面坡度在 15°左右坡台地最好), 有足够的面积,排水良好,易于环境改善和控制。
1.4 猪场排泄物易于无害化处理及相应的无害化处理、废弃物储存消毒、综合防护设施建设。


2 猪场的规划布局问题
    猪场选址用地确定后, 规划布局是致关重要的一环。 规划布局科学合理,方便实用,将有益于规模养殖场长期健康发展,节能增效。应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布局规划要有前瞻性。 养殖方式、养殖规模确定后,按照适用牢固节俭的原则, 一次性完成整体规划和实施,切忌边建设、边规划,最后形成生产布局不合理、不规范、杂乱不堪,不利于生产和管理,利用率降低。
2.2 分区域建设、确保流程作业和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把握的原则是方便、适用、协调。猪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饲料加工车间、销售观察室、兽医防疫室、消毒室、隔离治疗区分别分开设置,以全年主风向和地势走向布局,为由上风到下风,由高到低,依次布局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隔离区。各区之间应具备有效防护隔离带距离,生活区、饲料加工车间, 生产区之间距离在 20 m 以上,无害化处理区、 病猪治疗处理及隔离观察区宜距离生产区 25 m 以上。
2.3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雨水和污水沟分流,互不交叉;粪尿分离,干粪清理进入堆集发酵消毒间, 尿液及污水沟采用防漏暗沟排放到无害化处理池,雨水采用明沟排放。猪场大门应设车辆消毒池和人员进出消毒通道。
2.4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1)干粪堆积发酵池。 粪便及污染物清理以干清为主,进入堆积发酵池,发酵池以 700 kg/m3猪粪,平均每头猪排放猪粪 2 kg/d,发酵周期为 20 d 计算,每存栏 100 头猪,必需建设两个 6 m3以上的干粪堆积发酵池, 利于充分发酵消毒和周转利用。 堆积发酵池建造要求坚固耐用,密封发酵性好,无雨水、污水渗漏,进、出料口分设,方便实用。
(2) 污水无害处理池或沼气池 。 按900 kg/m3污水处理,平均每头猪产生污水 4 kg/d,发酵周期为 20 d 计,夏天高温季节每天冲洗消毒一次圈舍,每一个头猪每天用水量控制在 4 kg 以内 (降温主要用电风扇和圈顶喷淋等设施),每存栏 100 头生猪,需建设两个 10 m3以上污水厌氧处理池或沼气池, 污水无害处理池或沼气池要求专业施工人员建造工, 做到设计规范合理和坚固耐用无渗透和长效, 实现有效利用达标排放。
2.5注重猪场内外环境改善、绿化美化建设,建造一个环境洁净优美、空气清新、农牧结合、良性循环、庄园式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现绿色生态养殖园建设目标。


3规范化管理及专业化人员配置问题
    规范化管理及专业化人员配置问题是宾川县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目前最为薄弱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缺乏先进有效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长效机制, 缺乏与标准化规模养殖相适应的科技人员配置和现代化科技管理、 技术。 家庭作坊式生产管理,随意性较为突出,抗风险能力弱。目前生猪规模养殖场取得良种生产许可证、 兽医卫生合格证的比例不到5%,标准化规范养殖场生猪生产无公害申报验证至今仍为空白。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建设要实现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效益化,持续健康发展,应注重完善和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3.1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生猪标准化饲养管理规程, 建立场长职责负责制, 建立健全各项生产记录和管理档案,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防疫措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 科学实施疫病综合防治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行成制度化、常态化,操作规范化。
3.2注重生猪规模养殖场一线饲养管理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和引进,配足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各类生产养殖技术人员,实行首席科技官责任制,加强和完善各项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科技生产流程及各项技术制度, 吸收运用成功的现代畜牧新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和研究,提升科学技术含量和贡献率, 提高生猪养殖综合效益和风险抗御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