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鸡是指 7~20 周龄的大、 中雏鸡。产蛋鸡从16 周龄起进入预产期, 25周龄达到产蛋高峰,采取相应措施,做好 16~25 周龄这个时期蛋鸡的饲养管理,有利于母鸡很好地适应从生长期向产蛋期过渡,并为以后的高产期做准备。
1育成鸡的饲养
1.1营养特点
为使育成鸡适时开产,不引起过肥和早熟,降低其脂肪的沉积, 而且为后期控制体重。因此,日粮蛋白质水平不宜过高, 含钙不宜过多。一般要求 7~14 周龄日粮中粗蛋白 16% ; 14~20 周龄粗蛋白 12% ~14% ; 营养水平下降, 主要增加青、 粗饲料, 但维生素、 矿物质要满足需要,特别是保证骨骼发育, 钙磷比例要求合理,一般为 2. 0~2. 5: 1。
1.2日粮中电解质平衡
决定饲料中电解质平衡的主要是钠离子、 钾离子和氯离子。正常情况下, 日粮中这些离子与家禽的酸碱平衡有良好的线性相关, 当日粮的电解质过高或过低时, 都会降低蛋鸡的采食量和产蛋水平。家禽维持较高产蛋性能的钠离子适宜范围是 0. 14% ~0. 28% , 氯离子适宜范围为0. 2% ~0. 24% 。二者如果达到平衡, 必须使用非氯钠源。
1.3能量水平
由于饲料中玉米质量差或饲料给量不足而导致产蛋鸡摄入的能量偏低, 而能量的不足导致产蛋鸡特别是高产蛋鸡在蛋白形成后影响钙的沉积, 从而导致软壳蛋比例升高。实践中, 无论后备鸡, 还是产蛋鸡, 都应饲喂全价饲料, 并应根据鸡的体重和采食量调节日粮的营养构成。
1.4饲喂方法
每天在固定时间喂饲 3~4 次, 每次间隔 4h 这种喂法适宜用湿料或掺有青绿饲料。但每天下午 2 时前饲料必须吃净, 防止酸败, 每天要刷洗饲槽。
将干粉料投在料桶或饲槽中,任鸡自由采食。这种喂法采食均匀, 鸡群整齐度好。育成鸡有食欲旺盛、 食量大的特点, 若敞开饱食饲喂, 常导致鸡超重和过肥, 尤以褐壳蛋鸡更明显。根据标准体重限制饲喂, 防止鸡过肥, 使其整齐度好, 体重适宜, 在适合的日龄开产; 同时还能节省饲料。限制饲喂要对鸡群体重进行监测, 定期称重。若鸡群平均没有超重现象, 满周龄体重符合品种标准, 就不一定需要限制饲喂, 常用的限制饲喂的方法有限时、 限量、 限质等多种方法, 蛋用型鸡多从 9周龄开始限饲。另外, 限制饲养应注意定期称测体重, 掌握好饲料的给量。限饲开始时, 要随机抽样30~50 只称重并编号, 1~2 周称重 1 次, 与标准对照差异不超过 10% 为正常。如果平均体重偏高, 应再减少饲量, 偏低则应增加喂饲量。 设置足够饲槽。 限饲时必须备足饲槽, 而且摆布合理, 以保证每只鸡都有采食位置, 防止饥饱不均, 发育不齐。限饲前实行断喙, 以防啄伤。限饲过程中, 如果鸡群发病, 接种疫苗或转群等, 可暂时停止限饲, 待消除影响后再进行限饲。应与控制光照相配合, 效果更好。
2育成鸡的管理
2.1初期管理
雏鸡达到 4~6 周龄以后, 新羽基本长出, 对环境适应能力有了增强, 要逐步停止给温。一般早春育雏可在 6 周龄左右离温, 晚春、 初夏育雏 3~4 周龄即可离温。具体离温时间, 各地应根据育雏季节、雏群体质状况及外界气温等灵活掌握。离温要有个过渡时期, 不能突然停止给温。要逐渐减少每天给温次数, 最后达到完全脱温, 一般过渡期为 1 周左右。离温期间饲养人员夜间要注意观察鸡群, 防止挤堆压死, 保证离温安全。随着离温要训练鸡上栖架。上栖架不但有利于鸡体健康, 而且可以防止在地面挤堆造成伤亡。栖架可用木棍或木条制作,一般蛋用型育成鸡每只应有 10~15cm 的位置。鸡有蹬高栖息的习性, 所以训练上栖架并不困难, 只要最初几天晚上, 将少量在地面栖息的鸡人工抓到栖架上即可。笼育的雏鸡进入育成期后, 可转入中雏笼或者改为地面子养。刚下笼的鸡不太习惯, 容易挤堆造成伤亡。因此, 要注意看护, 特别在夜间, 更要注意温度变化, 防止挤堆造成损失。
2.2日常管理
育成鸡阶段由于喂给低能低蛋白饲料或实行限制饲养, 造成了饲养逆境, 鸡体抵抗力下降。加之外界环境高温高湿, 病原微生物极易侵袭鸡体引起发病。在此阶段要注意鸡新城疫和禽霍乱的发生, 常发生的疾病还有球虫病、 枝原体病以及一些体内外寄生虫病等。为了防止疾病发生,除按期接种疫苗外, 还要加强日常卫生管理, 按时清扫雏舍、 更换垫料、 通风换气、 疏散密度、 严守消毒制度等。
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应激。在此阶段, 特别是开产前, 由于生殖器官的发育加快, 鸡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很敏感。 为了防止应激反应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在日常管理上应尽量减少干扰, 保持环境安静, 防止噪音。不要经常变动饲料配方和作息时间表, 捉鸡不可粗暴, 断喙、 接种疫苗、 驱虫等要谨慎安排, 最好不转群, 在同一舍内育成。
为了使鸡群整齐一致, 保证鸡群安全, 必须注意及时淘汰病弱鸡。除平时淘汰外, 在育成期要集中进行 2 次挑选和淘汰。第 1 次在 8 周龄前后, 选留发育快的, 淘汰发育不全、 过于弱小或有残疾的鸡。第 2 次在 20 周龄前后, 挑选外貌结构良好的, 淘汰不符合品种特征、 断喙过短及过于消瘦的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