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近年来陕西黄陵县附近猪传染病流行情况调查(2014年稿

发布时间:2014-04-09 22:08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郭文莉 黄陵县桥山镇畜牧兽医区域站

 

1 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 1 传染性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
    规模化饲养和散养户并存, 难以有效防止交叉传染, 猪传染病的种类多而复杂, 新病不断出现, ( 我国原有的:HC、MPS、FMD、PR、AR、SS、JE;80年代后发 现 的: PPV、TG E、SD;90年代后发现的:APP、HPS、PRRS、PCVⅡ、PE) 控制难度加大, 病情复杂, 高发病和高死亡率, 诊防困难。病原的多重感染、 继发感染、 混合感染已是普通发病的规律, 是猪病的主要流行形式。饲养管理、 环境因素和应激引起发病, 是最常被忽视的问题, 猪呼吸道疾病是猪的常见病, 是养猪生产危害最严重和最棘手的问题, 发病率30%~80%, 死亡率5%~30%, 对猪只各种日龄、 各饲养阶段造成危害, 损失巨大。
1. 2 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严重
    在我国多数猪场普遍存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 可侵害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致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 双重免疫抑制造成猪体的免疫能力下降, 导致猪群免疫功能和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 致使内源性细菌感染而发病。
1. 3 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中毒的普遍性、 隐蔽性、 微量性、 对脏器泛嗜性, 导致广泛的免疫抑制。当霉菌毒素中毒时, 猪群体温普遍性升高, 原因是F-2 t o x i n引发的直肠充血水肿造成肛温升高在1 ℃以内, 不影响食欲, 临床上出现的猪群体温普遍升高但食欲不减, 猪群同样发生普遍性体温轻度升高, 但采食量有所下降, 抗感染措施不能让体温恢复正常, 其原因是中毒性肝炎肾炎时发生实质细胞坏死, 坏死细胞碎片及降解物都是热原质, 进入血循环中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生体温升高, 这种进程缓慢, 释放的热原质的量小, 因此发热是持续低热。两种情况意味着猪群中毒严重, 是继发传染病流行的前兆。


2 防控措施
    扎实做好猪场基础工作, 增加员工福利待遇, 调动员工积极性。坚持“ 以人为本” , 重视对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 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加强疫情监测, 摸清当前猪传染病的流行态势, 强化管理、 消除错误认识, 加强猪群的饲养用料安全, 杜绝霉变饲料, 加强疫病的监测与免疫的监测, 建立合理完善的疫病预防方案和管理饲养体制, 确实做好猪群的保健、 免疫工作。面对传染病, 要有及时有效的传染病应对计划, 牢固树立生物安全、 预防为主的正确观念, 树立绿色保健消毒的观念, 树立预防保健消毒胜过投药, 消毒保健可以减少投药, 投药不能代替消毒保健的观念。面对霉菌毒素中毒, 对饲料中已存在的霉菌毒素, 用环氧化酶和脂酶等复合酶降解残存毒素, 对已被机体吸收的霉菌毒素, 使用复合营养素保肝解毒, 排毒。采用复合有机酸、 中药、 抗氧剂尽可能防止饲料霉变。
在染病早期识别, 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每天细心观察猪群, 对表现异常的猪及时诊断治疗, 果断处理发病猪群, 不要只治严重感染的猪, 忽视未发病的猪群。无法治愈的病猪、 治疗费时、 费工的病猪不治疗, 传染性强、 费用高的病猪不治。


3 小结
    当前养猪业中疫情十分复杂, 混合感染越来越严重, 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疫病, 仔猪主要表现为腹泻性疫病, 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疫病, 养猪户最关心的问题依然是该如何面对复杂的猪病,该如何控制。面对疾病,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优良的种群, 良好的营养供给, 精细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防疫程序、 实施有效的防疫措施, 合理使用疫苗、 药物、 添加剂等来保证猪群健康。保证饲料营养安全和保证猪群免疫系统敏感是健康养猪的基础, 正确分析研究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等一系列过程, 制定出治疗方案并付诸实施, 真正做到养、 防、 治结合。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