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2014年初甘肃榆中县畜牧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4-04-09 21:51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赵成宝 榆中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1 榆中县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2年全县牛、 羊、 猪、 禽、 特种养殖等存栏分别为1.95万头( 其中奶牛4000头) 、 2 7万只、 12.5万头和5 5 . 0万只, 出栏量依次分别为0.29万头、14.55万只、18.3万头和130万只; 全县天然草原面积12.02万km2, 各类草原分别产鲜草温性草甸草原8.8k g/km2, 高寒灌丛草甸18.5kg/km2, 温性草原6.13kg/km2, 温性荒漠化草原5 .67kg/km2, 温性荒漠3.2kg/km2。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等牧草1.65万km2, 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年产干草26.67kg/km2。肉类总产量2.3万t, 其中牛肉464t、 羊肉2575t、 猪肉17999t、 禽肉2025t, 禽蛋产量5700t、 鲜奶9050t。畜牧业总产 值4 . 79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 20.3亿 元)2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21元。全县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 户) 827户, 其中: 规模养猪313户, 奶牛养殖143户, 养羊293户, 养鸡6 5户, 养兔5户, 养鱼7户, 养鹿1户。规模养殖畜禽鱼出栏占总量的56 %, 占肉类总产量的71 . 2 %。


2 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
2. 1 养殖龙头企业
目前全县只有市级龙头企业1个, 2012年创建市级标准化生猪示范场, 存栏量1万头, 基础母猪630头, 年出栏育肥猪9000头. 。其他养殖企业( 小区) 共 有3 0个, 规 模 以 中 小 型 为 主,总 投 资 额27940万元, 畜禽总饲养量50.63万头只, 基础母畜存栏18.66万头只, 年销售收入1. 05亿元, 实现利润2513万元, 平均利润率23.93%, 产品产量占全县总量的29.24%。
2. 2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已创建授牌的省级1个、 市级1个, 投资以公司和个人投资为主, 政府扶持为辅, 技术力量以本标准化养殖企业技术人员为主, 以乡镇畜牧兽医、 饲料企业、 兽药企业技术服务人员结合为辅, 存栏达到1.28万头、 能繁母畜1210头、 出栏1.7万头, 产品产量占全县总量的1%。全县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1 71个、 畜牧专业协会8个, 其中单位会员4个、 个人会员1332个, 以专业合作社社员入股投资为主体, 总投资额1.546亿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经济组织分布局全县23个乡镇, 覆盖肉羊、 肉牛、 奶牛、 生猪、 蛋鸡、 肉鸡、 散养鸡、 獭兔及特种养殖等畜牧生产、 加工、 运输、 销售、 技术服务、 信息交流、 培训等多方面的工作, 以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企业、 公司、 养殖场、 养殖大户、 村级组织等为主牵头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 整体上对全县养殖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 引领作用, 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带动农户数量达到1.05万户, 养殖畜禽规模达到13.27万头只, 产品产量占全县总量的比重达到7.7%。
2. 3 建设投资
以企业、 公司、 个人、 合作社社员入股投资为主,银行贷款、 政府扶持为辅的资本投资, 资本来源较为单一, 以自有资金为主,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情况数量达到1. 4 2万户。
2. 4 副产品利用方面
养殖企业主要为畜禽粪便以自然堆肥发酵腐熟后作为农业用有机肥, 污水一般采用集中收集污水池沉淀发酵后作为农业肥料利用, 实现农业畜牧业有机结合, 良性循环发展。也有少部分养殖企业建有中小型沼气, 实现畜-粪-沼-渣-种植循环利用或作为蚯蚓基料利用。其他剩余废弃物经焚烧或者深埋处理。
2. 5 养殖及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模式
通过全县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畜牧业生产水平和整体牧业科技含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实现肉、 蛋、 乳等大宗畜产品数量逐年稳定增长的同时, 畜产品质量也有较大提高。畜牧业生产方式由过去的传统、 粗放、 分散、 小规模家庭养殖方式, 正在向工厂化、 集约化、 规模化、 产业化、 标准化方向转变。奶牛养殖、 舍饲养羊、 瘦肉型猪生产、 良种鸡推广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建成了庄园乳业集团、 兰州猪场、 榆中县种鸡场、 榆中县种畜繁育场、 榆中县肉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等畜禽产品生产加工省级龙头企业及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一批上规模、 产业化、 标准化的畜牧生产企业、养殖场、 养殖小区正在形成雏形, 全面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努力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动物防疫和检疫监督, 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县、 乡、 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和网络。初步形成了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畜牧兽医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畜牧业经济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发展养殖大乡、 养殖专业村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通过项目带动, 试验、 示范、 培训、 科技推广, 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较快发展, 大大提升了畜牧业在全县大农业中的地位, 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产业化程度最高、 市场化特征最明显和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从2 0 0 7年开始, 实施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建设项目, 争取国家扶持建设资金投资2 2 0万元, 受益场7个, 其中奶牛场2个计6 0万元; 猪场( 小区) 6个计1 6 0万元; 已争取到省级奶牛养殖及奶站、 青贮饲料等补助资金1 6 0万元; 落实生猪、 奶牛政策性扶持补助资金, 实施奶牛、 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工作;落实国家奶牛良种冻精补贴项目和甘肃省草食畜发展肉牛冻精补贴项目。初步按照全县畜牧业区划和发展规划, 形成了川塬地区生猪、 奶牛、 蛋鸡、 肉鸡、特色养殖为主的养殖区; 北山地区肉羊、 马属家畜、散养鸡为主的养殖区; 南山肉牛、 山羊并举的养殖区, 全县普遍发展生猪养殖区的格局。


3 存在的问题
3. 1 畜牧业投入成本高, 收益低
大量的投入和实际获取的利润相比, 劳动回报率很低。
3. 2 养殖风险大
由于受疫情多发、 市场不稳、 料价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 畜牧业生产不稳定因素加大, 投资风险较大。
3. 3 畜禽养殖标准化、 规模化、 设施化程度较低, 劳动生产率低, 养殖水平不高
3. 4 投入不足, 扶持政策及资金少


4 发展对策及建议
4. 1 畜禽养殖标准化、 规模化程度较低, 养殖水平不高, 投入不足
各级政府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 规模化经营方面, 特别是基础建设投资严重不足, 长期缺乏建设和改造资金, 历史欠账太大, 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落后, 缺乏科学畜牧业规划, 养殖场( 小区) 布局不合理。畜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的技术密集、 资金密集、 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 也是一个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风险性较大( 市场风险、 动物疫病风险、 自然灾害风险等) 的弱势产业, 社会物质生活必不可少重要的行业, 畜牧业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性大工程, 不解决畜牧业发展问题, 就不可能解决农业发展问题, 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要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仅靠社会性和业主个人投资为主的投入方式是难以实现的, 在畜牧业技术转型和产业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建议国家出台规模养殖相关保护和扶持政策, 以确保养殖场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4. 2 当前畜牧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
奶牛、 生猪、 养鸡、 肉羊等养殖主要畜种和产业,由于市场原料价格上涨、 畜禽产品( 生鲜乳、 猪肉、 肉鸡、 鸡蛋、 羊绒毛等) 市场价格低迷、 动物疫病风险等因素影响, 经济效益不佳, 特别是奶牛、 生猪, 养鸡三大主打畜禽养殖行业, 影响最大, 需要各级政府给予高度关注, 适时出台相关扶持和补贴政策, 以稳定畜牧业生产。
4. 3 在规模养殖场、 小区规划、 建设, 养殖专业乡镇、 村建设及畜禽养殖“ 一村一品” 建设方面应加大力度, 制定建设规划。将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纳入全县正式规划, 建立科学发展, 布局合理, 运行良好, 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畜牧业经济发展秩序。
4. 4 加强畜牧业相关项目建设实施力度
实行项目建设任务落实跟踪监督检查制度, 避免只重视项目申报、 争取资金, 轻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和验收评价, 使极为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各级政府应全面落实畜牧业扶持发展方面的各项惠牧补贴政策, 不折不扣地落实各级财政配套资金。
4. 5 建立畜牧业行业管理部门定期联系制度和联合工作办事机制
减少对畜牧业因多头管理、 各自为政、 管理不力的影响, 把管理注意力放在畜牧业大面积生产上加以考虑, 避免只抓点不抓面、 只抓局部不抓全局、 只抓个别场户不抓全社会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现象出现, 切实作好转变畜牧业大发展和行业管理传统思想, 形成建立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 来谋划畜牧业生产。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