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范永 徐辉 东营市畜牧局
近年来, 东营市紧紧抓住发展机遇, 乘势而上,全市畜牧业经过不断创新、 改革与发展, 产业整体不断提升, 为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 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1. 1 重大项目建设势头强劲
全市在建重点项目达到33个, 总投资71亿元,其中, 过亿元项目12个。泰国正大总投资20亿元、江西正邦总投资16.48亿元的100万头养猪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澳亚集团在我市建设的第3个万头奶牛场也将于2013年初在河口动工。
1. 2 绿色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重点培植、 推广了8种生态畜牧模式, 形成了以奥通牧业自然养猪、 大地乳业草畜一体、 汀罗肉禽园区牧农结合、 济军生产基地猪林结合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模式。建成生态牧场50个, 青贮秸秆70.7万t, 全市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96%以上, 规模企业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
1. 3 基地北移战略实现突破
正大、 正邦、 澳亚、 黄河方舟等一批大型畜牧养殖企业, 已经率先到东营北部建场。全市有80%的苜蓿、 70%的肉羊、 60%的禽蛋和51%的生猪产自北部三个县区,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1. 4 数字畜牧建设成绩斐然
投资500万元建成了“ 畜牧一点通”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投资166万元建成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平台。已经成功开通了信息发布、 信息查询、 视频咨询、 远程培训、 科技推广、 疫情预警、 政务公开等功能模块。
2 主要做法
2. 1 抓政策引导, 现代畜牧业布局不断优化
一是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已经形成了以广饶丁庄奶牛园区、 广饶花官肉鸡园区、广饶大王牛羊园区、 利津盐窝肉羊园区、 利津汀罗肉禽园区、 利津虎滩种鸭园区、 河口仙河奶牛园区、 河口新户肉禽园区、 河口街道生猪园区、 垦利胜坨生猪园区为代表的十大现代畜牧园区。二是示范创建扎实有力。全市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已达到930处。全年新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处、 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 9处、 市级标准化示范场57处。三是现代产业布局全面形成。大型畜牧养殖基地成功北移, “ 一区双带六片”畜牧业构架不断稳固, 发展格局日渐清晰。
2. 2 抓生态建设, 现代畜牧业发展充满活力
一是循环牧场不断增多。建成了澳亚牧场、 大地乳业、 伟浩园林、 汀罗肉禽园区等一批以种养一体、 牧农循环为特色的绿色牧场。二是生态模式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家庭生态牧场、 休闲牧场和景观牧场, 以利津县田森和蛋鸡场、 垦利县陶园休闲牧场、 广饶县阳光庄园为代表的生态模式应运而生。三是生态草业加快发展。全市新增苜蓿0.22万hm2, 全株玉米青贮60.9万t, 在草地资源管理上,开展了20个样地、 60个样方的实地野外监测, 完成了10种草地类型及其优势牧草的信息采集, 草原防火测报体系日臻完善, 全年无草原火情发生。
2. 3 抓科技创新, 现代畜牧业层次不断提升
一是数字畜牧获得新跨越。成功建设了“ 畜牧一点通” 系统, 实现了“ 农民与政府、 农民与专家、 消费者与生产者” 的“ 零距离” 互动。二是智能技术推广取得新进展。全市已有86家大型规模饲养场率先使用了智能管理系统, 实现了奶牛发情检测, 挤奶数据传输, 畜禽舍通风、 光照、 上料、 清粪等领域的自动控制。三是科技培训取得新成效。狠抓了新型农民培训、 “ 远教兴牧” 、 “ 专家联系小区” 等工作, 组织编印科普资料,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项, 组织举办各类畜牧兽医技术培训班125期, 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 培训畜牧从业者1万余人次, 全市畜牧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
2. 4 抓产业优化, 现代畜牧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政策导向力度加大。制定出台了《 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奖励办法》 , 拿出1000万元奖励资金导向高效生态畜牧业; 同时全面做好上级政策、 资金、 项目的争取工作, 2012年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畜牧项目25个, 项目资金3134万元。二是良种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种畜禽场发展到28家、 良种推广站点28处, 引进推广优质奶牛冻精5.2万支,奶牛产奶性能提高14%。三是品牌创建快速推进。全市有101个企业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 67个企业通过了产品认证。四是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奶牛、 生猪、 肉牛、 等优势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更加稳固,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5家, 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60万t, 实现加工产值97.7亿元, 带动254家畜牧合作组织、 83%的养殖户进入产业链条发展,70%的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
2. 5 抓科学防控, 动物疫病风险实现有效化解
一是实验室建设层次明显提升。市本级以及五个县区实验室全部通过了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验收。二是监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今年以来, 开展市级流调及监测12次, 抽检各类畜禽血样3080批,检测血清样品8566份( 次) , 监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项目13个。三是强制免疫取得显著成效。应免畜禽免疫率常年保持在100 %, 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85 %以上, 超过农业部规定的70 %标准。四是检疫监督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46处动物检疫申报点的标准化、 规范化建设, 全面落实了动物屠宰厂检疫员派驻工作制度, 重点加强了12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管理,完善了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制度, 强化了检疫监督, 保持了连续15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好成绩。
2. 6 抓综合执法, 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设立了畜产品质量监管科, 县区也都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形成了责任清晰、运转协调的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二是加强日常监管。联合市公安局通过联通服务平台向养殖场户发送畜产品质量安全公益短信, 严格执行生鲜乳收购站“ 黑名单” 制度, 加强“ 瘦肉精” 等违禁添加物日常检测。全年共检测肉样2040份, 样品“ 瘦肉精” 检测全部阴性; 检测奶样场点98处、 生鲜乳样品630批次, 理化指标检测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三是狠抓专项整治。制定印发了《 2012年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 深入组织开展“ 瘦肉精” 、生鲜乳违禁物质、 兽用抗菌药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抽检场点475处, 样品2355批次, 注销取缔非GSP兽药经营企业8家, 取缔无证经营企业5个。四是严格了畜牧投入品监督。重点加强了全市8家兽药生产 GMP认证企业和150家兽药经营GSP认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 组织72家兽药经营单位开展了“ 放心兽药店” 创建活动。
3 今后发展思路及建议
今后, 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思路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打造全国重要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 紧紧围绕产业体系建设、 保障能力建设和竞争能力建设三个重点, 坚持科技创新, 集聚优势资源, 依靠大项目, 推动大发展, 实现大跨越, 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3. 1 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大型畜牧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加大30个大项目的调度力度, 着力推进河口澳亚第二个万头奶牛场、 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 正邦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等1 2个过亿元重点项目建设。
3. 2 大力实施生态发展模式创新工程
紧紧围绕优势产业, 搞好生态牧场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 重点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及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的配备。加快推动饲草饲料产业发展, 引导养殖场户走循环牧业之路。
3. 3 积极推进畜牧数字化建设工程
一是尽快建成涵盖畜牧生产、 动物疫病防控、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主要业务的数字化畜牧管理体系。二是引导生产者使用现代装备、 应用现代技术,通过数字化推进畜牧生产精细化、 科学化。三是增加“ 畜牧一点通” 数字终端建设数量, 用活网络资源, 创新推广形式, 促进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4 科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工程
整合优势资源, 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抓好集团化、 国际化畜牧龙头企业建设, 合作组织示范社建设和标准化示范场区培育; 着力加强种畜禽场管理和良种推广站点建设; 积极做好“ 三品一标” 畜禽产品的培育、 认证和规范、 提升。
3. 5 稳步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程
加强实验室建设, 做好监测预警, 全面落实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3. 6 着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推行标准化生产, 引导养殖方式向标准化、 生态化、 品牌化转变; 严格依法行政, 建立完善的监管责任体系和安全信用体系, 把严畜牧生产各个环节, 切实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应急处置, 抓好能力建设, 建立职责明确、 分工清晰、 合作紧密、 操作规范的工作机制,确保各类应急事件的果断有效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