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目前畜禽规模化饲养的常见误区

发布时间:2014-04-09 17:06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任夏贞 葛位西 王克然 刘爱国
漯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漯河市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

 

    畜禽养殖小区( 场) 作为一种新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 日益发展壮大, 已成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养殖小区( 场) 对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 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部分养殖小区( 场) 在建设和管理上, 特别是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 势必会影响到养殖小区的健康发展, 也必将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 当务之急是剖析问题, 寻找对策, 解决问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选址不当, 不利防疫有些养殖小区( 场) 在建设过程中, 为了交通便利、 扩大影响、 便于地方领导参观的的“ 形象工程” 、“ 面子工程” , 违反动物防疫原则, 把小区( 场) 连片建在主要公路的两侧, 人流、 车流、 畜流多, 人来车往噪音大, 既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又增大了动物疫病传播机会; 有的建在河沟旁, 污物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河水, 病原微生物顺水而下, 威胁下游人畜安全; 有些为了方便生活, 选址离居民区很近, 人来人往, 易造成交叉污染。
1. 2 动物防疫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小区( 场) , 没有动物防疫管理方面的有关制度, 或制度不健全, 防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没有形成制度化。结果疫情不断, 损失严重。
1. 3 动物防疫条件简陋, 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除了少数养殖小区( 场) 的动物防疫条件及配套设施比较完善之外, 大多小区( 场) 防疫条件简陋, 没有动物诊疗室、 隔离和观察圈, 缺少无害化处理和污物污水处理设施, 致使动物发病时, 不能够得到有效地诊断和控制, 不仅自身深受其害, 也成为传染源,危害周边养殖户。
1. 4 动物防疫工作很不规范,以预防为主的免疫工作还没有真正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 时常出现逃避和抗拒检疫的违法行为; 有的养殖小区把染疫或病死动物廉价出售或随意抛之墙外, 违规处置病死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免疫、 检疫和消毒没有规范的工作记录;动物卫生监管力度不够, 手段落后等。
1. 5 人员素质较低, 防疫知识缺乏,养殖小区( 场) 的户主绝大部分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学习,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对养殖业的高风险认识明显不足, 缺乏必要的防疫知识和防病意识, 普遍存在着重饲养轻管理的思想。


2 对策
按照“ 畜禽良种化、 养殖设施化、 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 粪污无害化、 监管常态化” 的要求搞好建设与管理。
2. 1 加强《 动物防疫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养殖户牢固树立“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的思想, 使他们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 疫病的危害性和防控的强制性、 重要性, 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疫病防控意识; 按法律规定自觉承担因养殖、经营造成疫情的法律责任, 配合防疫人员做好防疫工作。
2. 2 合理选址, 便于防疫,要本着“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规模适度、 相对集中、 人畜分处、 规范管理、 便于防控” 的原则, 乡村在划拨土地时, 要相对集中, 突出规模效应; 要请畜牧部门专家科学设计建区( 场) 方案, 按不同畜种分建专业小区( 场) , 不搞混养小区。具体要求为: 一要地势高燥, 地下水位应在3m以下, 地面要平坦且有1%~3%的坡度, 便于排水; 背风向阳, 未被污染和未发生过传染病的地方。二要远离污染源, 如化工厂、 造纸厂、 屠宰厂等。三要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 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四要便于疫病防控, 小区距公路、 铁路、 学校、 居民点等公共场所和水源地至少在500m以上, 距离沼泽地区、 蚊虻孳生场所、 医院、 屠宰加工厂及危险品仓库2   0 0 0m以上。
2. 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用制度规范小区( 场)的防疫行为这些制度包括《 动物免疫制度》 、 《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 、 《 动物检疫制度》 、 《 疫情报告制度》 、 《 消毒制度》 、 《 染疫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和《 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 等, 并监督业主切实落实这些制度, 确保饲养的动物安全无疫。
2. 4 建立定期审核制度, 促使养殖小区( 场) 的动物防疫条件不断完善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 场) 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 有与饲养量相适应的兽医诊疗设备与兽医技术人员, 有染疫动物隔离间、 观察间( 远离饲养圈舍) ; 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 有粪便、 污物消毒发酵等处理设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必须建立年度审核制度, 定期对小区的防疫条件进行审核, 条件不完善的, 督促其完善, 拒不完善的, 依照《 动物防疫法》 的有关规定处理。
2. 5 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确保畜产品质量建设畜禽养殖小区( 场) , 全面推行标准化、 无公害生产, 使之逐渐向国际标准靠近, 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增加市场竞争力。一要抓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 完善各级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二要抓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结合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 切实抓好一批养殖小区( 场)的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各类养殖小区( 场) 应在圈舍建设、 引种、 饲养管理、 疫病防治等方面, 执行无公害畜禽养殖的技术规程, 生产无公害的畜禽产品。三要抓产品质量监管。从畜禽圈舍、 品种、 饲料、 兽药投入、 疫病防治到畜产品检疫检验及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管, 建立和贯彻实施畜产品监测制度。
2. 6 探索解决环境污染的途径, 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已成为摆在畜牧业生产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 我们在建设养殖小区( 场) 时必须要考虑污染的治理问题。因此建议: 一是将粪便等污物制取沼气。既可供区内养殖户照明、 煮饭、 发电等, 又可为发展生态农业、 无公害农业提供重要肥料。二是实行粪尿分离, 除臭减污。尽量减少用水冲粪便, 在畜禽舍内垫上锯木屑等, 使粪便迅速干燥, 将粪便送到小区内的粪便处理场, 处理场可用塑料薄膜做顶盖, 利用阳光蒸发水分, 或用干湿分离机进行粪水分离, 干燥后制成颗粒状肥料。三是采用生物堆肥发酵处理技术减少污染。就是将畜禽粪便与其它填充料混合堆肥, 使其发酵后作为肥料使用。
2. 7 搞好摸底调查, 分门别类, 建立档案, 规范管理在县级动物防疫监督与指导下 由乡( 镇) 畜牧兽医站具体实施辖区内养殖小区( 场) 的摸底调查和建档工作。档案包括: 小区( 场) 的基本情况登记表,生产情况登记表, 临时出入栏情况登记表, 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登记表, 《 动物防疫合格证》 发放审批表,《 动物防疫合格证》 复印件, 免疫情况登记表, 产地检疫报检表, 产地检疫证存根和违规记录等。档案建好后, 报送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管理。日常的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及时存人该区( 场) 档案, 实行一区( 场) 一档, 规范管理。
2. 8 强化监督检查, 促进养殖小区( 场) 的各项防疫措施全面落实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要按照动物防疫法规规定, 在搞好技术服务的同时, 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饲养小区( 场) 监督检查, 督促指导小区全面落实免疫、检疫、 消毒、 疫情报告、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措施, 推养殖小区( 场) 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规范化进程。对不落实《 动物防疫法》 有关规定的, 查清事实,依法严肃处理。
2. 9 加强学习教育, 不断提高素质一方面, 通过培训、 进修、 社会实践( 如: 技术承包、 技术指导) 等形式,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业务人员的学习, 全面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为饲养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 加强对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 分片包干, 责任到人, 规范管理。另一方面, 通过宣传、 办培训班等形式, 加强规模饲养者的教育和学习, 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防疫意识, 促进规模饲养业的健康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 建设畜牧业养殖小区( 场) 必须要经过科学规划, 统一标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处理好畜禽粪便及废弃物, 解决环境污染; 推行规范化、 标准化、 无公害生产, 确保畜产品质量, 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畜禽饲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提高小区( 场) 的经济效益, 确保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