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波 曹银 魏炳成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院
甘肃省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省甘州区大满镇畜牧兽医站
今年来, 张掖市养羊业发展迅速, 全市羊饲养量390.8万只, 全年出栏162万只, 年产羊肉2.5万t,全市千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小区59个、200只以上359个,30只以内的养殖户达到5万户。养羊业已由传统的以分散饲养为主的养殖方式, 逐步趋向规模化、 专业化、 机械化为主的饲养管理方式。目前,全市规模化养羊的比例已达到50%以上, 在这种高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 规模化养羊场疫病防控工作就必须遵循疫病防制原则, 建立一套严格、 规范、 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疫情的发生, 确保养羊业持续、 健康、 快速发展。
1 规模化养羊场疫病综合防制的基本原则
1. 1 坚持“ 预防为主” 的方针搞好饲养管理、 防疫卫生、 集中免疫、 疫情监测、环境消毒、 病畜隔离、 技术培训等综合性防疫措施,以控制传染源、 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促进规模化养羊业的稳定发展。
1. 2 坚持群防群治原则
规模化养羊场疫病的预防要从群体出发, 要有益于整个群体。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本场实际、羊群健康水平, 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 对重要细菌病和寄生虫病应在疫病发生之前, 提早进行药物预防。
1. 3 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
按县、 按乡、 按养殖场严格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将集中免疫、 疫情报告等责任落实到人。同时, 加大基层督促检查力度, 重点检查免疫工作进展、 免疫档案建立、 疫情监测和报告等工作落实情况, 确保春秋防疫工作落实到位。
2 规模化养羊场疫病综合防制措施
2. 1 场区的选址与布局
羊舍应选择地势较高、 平坦干燥、 背风向阳、 排水容易的未被污染、 无疫病区域。应位于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规模化养羊场建设布局要符合生产和防疫的相关标准, 生产区、 生活区、 隔离区、 污物处理区明显分开, 要有相对独立的引入羊隔离舍和病羊隔离舍。羊舍面积依饲养数量、 品种而定, 一般每只羊为1~1.5m2。羊舍围墙高度应在2.5m以上,窗户高度应在1.8m 以上, 以保证良好采光和通风。羊舍一般为砖木结构, 分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圈舍外面设置运动场, 与羊舍有小门相通, 羊舍或运动场上应设置固定饲槽和水槽, 以便饲喂和饮水。
2. 2 环境净化
2. 2. 1 羊舍消毒 根据消毒目的, 羊舍消毒分为预防性消毒和临时紧急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一般1~3d对羊舍、 场地、 用具等进行一次定期消毒, 1~2周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 可使羊舍内病原体减少8 5%以上。发生疫情时, 应及时控制传染源、 杀灭病原体必须进行临时紧急消毒, 要对羊舍、 隔离场地以及病羊排泄物、 分泌物及其污染的场所、 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常用消毒药有1%~2%的氢氧化钠、 10%~20%的石灰乳、 1%~20%的漂白粉、 0.5%的过氧乙酸、 3%~5%的来苏儿等。
2. 2. 2 粪污消毒 羊场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 应对其进行严格消毒, 对粪便采用生物热发酵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将羊粪在粪池中堆成堆,并覆盖10c m泥土, 发酵2~3个月即可用作肥料。对于羊场产生的污水可用25%漂白粉消毒。
2. 3 免疫接种
有计划地对健康羊群进行疫苗接种是规模化养羊场疫病综合防治措施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养羊业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免疫接种之前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母源抗体水平、 疫苗种类和性质、 免疫接种方法和途径、 对动物健康及生产能力的影响等情况, 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常见需要预防接种的疫病主要有羊痘、 布氏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 链球菌病、 羊梭菌性疾病、 羊猝狙、 破伤风、羔羊痢疾等。
2. 4 定期驱虫
养羊场寄生虫病的控制主要是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根据寄生虫病的种类和流行情况, 有计划地进行定期预防性驱虫。药物选择时要以高效、 低毒、 广谱、 价廉、 使用方便为原则。赶在“ 重提成熟前驱虫”或采取“ 秋冬季驱虫” 进行驱虫, 一般每年4~5月份驱虫一次, 8~9月份驱虫一次。每年7~8月份剪毛后对羊用1%敌百虫或螨净药浴一次。驱虫药常用左旋咪唑、 阿维菌素、 伊维菌素、 敌百虫等。
2. 5 饲养管理
加强规模化养羊场饲养管理, 增强羊群抗病能力是预防羊群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养羊场要保证供给羊充足的营养物质, 合理搭配日粮, 每天饲喂3次, 喂料要做到定时定量、 少喂勤添, 青干草要切短或粉碎后饲喂。严禁饲喂发霉变质、 冰冻及被农药污染的草料。要及时给足清洁的饮水, 保证羊自由饮水, 不饮死水、 污水。羊舍要钉上纱门纱窗, 防止蚊蝇叮咬。同时, 保持羊舍清洁、 燥, 冬季羊舍没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 注意环境温度变化防止羊只感冒,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和通风。
2. 6 检疫监测
加强检疫和监测是从源头上防控养羊场疫病传播和流行最有效的措施。兽医人员每天要定时深入栏舍巡视, 对羊群健康状况、 常见疫病及日常生产状况注意进行检查分析, 定期进行免疫监测, 及时掌握羊群抗体水平和羊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动态与分布。要及时隔离异常羊只, 对疫病进行确诊和处理, 对死亡羊只应及时解剖和化验, 好记录分析, 对于某些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应定期进行疫情监测, 掌握疫情动态。从场外调引种羊和育肥羊时, 要严格进行检疫, 隔离观察20~30d, 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入场内混群饲养, 以防运输性疫病及区域性疫病被带入。
2. 7 疫情扑灭
当发有口蹄疫等急性、 烈性传染病发生时, 养羊场兽医人员应立即报请当地政府机关, 划定疫点、 疫区和受威胁区域范围, 对该羊群按照“ 早、 快、 严、 小”的原则进行封锁, 并组织力量尽快扑灭。病羊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将其转移至病羊隔离舍进行诊断和治疗,或将其扑杀焚烧和深埋, 隔离舍内的用具、 饲料、 粪便等, 未经彻底消毒处理, 不得运出场外。对可疑感染羊只应在消毒后另选地方将其隔离, 并立即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治疗。假定健康羊只要注意加强防疫消毒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并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当疫区内最后一只病羊痊愈或扑杀后,经过该病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检测、 观察未再出现该病新病例时,经彻底清扫和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