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肯 · 哈布德克里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
张春贤书记在近期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战场,“要树立全产业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产业体系。 ” 向专业化分工要效益、 要收入, 突出抓好 “千万只肉羊” 等四个 “千万” 建设, 形成农牧民增收的新平台。要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 把畜牧业培育成重要支柱产业, 坚定不移走畜牧业绿色发展之路。这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把畜牧业放在 “四化同步” 的基础位置, 把农牧业放在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 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 “三牧” 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不仅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数量大幅增长, 肉食消费的品种结构也在发生很大变化,牛羊肉和奶类等的消费占比明显提高。 在新疆这个地理位置特殊、 穆斯林群众聚居的省区, 牛羊肉消费快速增长, 而生产增速赶不上消费增速,生产供应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畜牧业作为生产动物性食品的基础产业, 已经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如何推动新疆畜牧业转型升级, 适应市场、 环境、 资源、 政策等的变化, 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 尽快形成专业齐全、 产业链完善的千亿规模产业, 在 “保供给、保安全、 保生态” , 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新疆畜牧业面临的主要任务。
在我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有新疆特色的新途径、 新模式、 新经验, 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明显, 成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但是新疆畜牧业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 产业化进程缓慢, 畜牧业发展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 2011年和2012年这3年,我区畜牧业总产值分别为376亿元、 415亿元和455亿元,仅占全国畜牧业总产值的1.8%、 1.6%和1.67%, 位居全国第20位。2013年全区畜牧业产值预计达到508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大关。 近些年, 内蒙古、 甘肃、 宁夏等传统畜牧业大区畜牧业发展较快, 与部分主要省区相比, 我区畜牧业产值仅为四川省、 河南省、 山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22.05%、 20.82%、 21.2%和45.74%。同为西北五省区的陕西省,虽然牲畜存栏不到我区的一半,但奶类、 禽蛋总产却分别高于我区25.23%和48.2%, 畜牧业产值也高于我区15.7%。 如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 119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45.7%,甘肃、宁夏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分别超过27%、 38%, 而我区畜牧业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常年徘徊在20%,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3个百分点。相对内蒙古、 甘肃、 宁夏等省区拥有的耕地、 可利用草原面积、从事畜牧业的人口数量等自然条件和经济资源, 这些省区畜牧业生产效能比我区更高, 发展速度更快。
我区畜牧业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一是产业链不完善, 上游的饲草料产业薄弱, 下游畜产品加工产业不发达。自2007~2012年, 我区累计建成人工饲草料地56.26万hm2,目前仍用于种植饲草料的面积仅20.53万hm2。饲草料地面积小、 产量低, 饲草料供应短缺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甘肃、宁夏两省在不占据耕地资源优势的条件下,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甘肃省人工种草面积达到了151.27万hm2, 其中苜蓿种植面积62.13万hm2, 位居全国首位, 宁夏种草面积也突破了53.33万hm2, 实现了肉牛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 我区原料奶年加工量仅有60万t, 加工率仅为22.22%, 与内蒙古自治区相差50个百分点以上。全区70%以上的原料奶主要用于加工奶粉并销往内地深加工,对内地市场依附性较大; 全区肉类产品深加工率不足5%, 出口、 出疆的牛羊肉80%以上为冷鲜肉, 增值十分有限。二是龙头企业规模较小, 带动力不强。目前, 全区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仅为7家, 而内蒙古自治区达到了16家, 像伊利、 蒙牛、 草原兴发、 鄂尔多斯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畜牧业龙头企业, 我区还没有1家。三是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农牧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企尚难结成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的共同体。 我区现有畜牧养殖合作组织1 708家, 不仅在数量上与山东省的9 000个和四川省的7 321个差距巨大, 对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辐射带动力也相对较弱。四是我区仍以散户养殖为主, 规模养殖发展水平较低, 生产方式落后。2011年羊规模饲养场年出栏1~29只的场 (户) 数为118.8万户, 占总户数的82.33%,30~99只的场 (户) 数为20.9万户, 占总户数的14.51%, 100只以上的4.5万户, 仅占总户数的3.16%。肉牛饲养规模场年出栏数1~9头的场 (户 ) 数39.4万户, 占总户数的93.06%, 10头以上的场 (户 ) 数仅占6.94%。奶牛饲养规模场年存栏1~4头的场 (户 ) 数58万户, 占总户数的84.66%, 5头以上的仅占总户数的15.34%。
构建全产业链是发展新疆现代畜牧业的重要途径。畜牧业全产业链应该覆盖从牧场到餐桌的全过程, 包括牧草种植与饲料加工、 繁育养殖、 动物卫生与保健、 屠宰、 食品加工、 储藏物流、 品牌推广、 销售等多个环节, 横跨一、 二、 三产业, 融合生产、 生活和生态功能,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推进技术进步, 构成完整的产业链系统。
构建畜牧全产业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生产资料供应、 畜牧产品生产、 加工、 销售及服务环节的纵向融合, 延长了畜牧产业链, 使畜牧业产业从纯畜产品生产领域延伸到加工、 服务等第二、 三产业领域,拓展了纵向增值空间;二是畜牧业引入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理念、 技术成果和管理模式的横向融合, 拓宽了畜牧业产业链, 使畜牧产业从单一的畜牧业发展平台渗透到服务、高新技术等产业领域, 拓展横向增值空间。 构建畜牧业全产业链, 有利于产业整体提升。产品可控度高、 可追溯性强,食品安全更有保障。联通和延伸畜牧产业链, 可以形成以产业合作、 区域合作载体, 以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发挥新疆区域比较优势, 改变单一畜牧业结构, 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 使畜牧业成为产业化畜牧业。江苏海安县是传统生猪养殖大县、 养禽大县, 同时也是一个没有天然草原,人多地少的东部沿海农业县, 似乎并不具备发展养羊业的传统资源优势, 但却在几年间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山羊产业, 走出了 “千家万户分散养母羊繁育小羊,能人大户建养殖场规模育肥肉羊, 农民合作社服务养羊购羊贩羊, 市场常年交易羊屠宰羊, 配套冷冻储藏运销羊肉, 打品牌促海安羊肉进沪杭商超餐饮大市场的良性发展路子” 。2013年全县饲养山羊103万只, 农民通过养羊业人均增加收入650元, 山羊养殖产值达到3亿元。 建成以大公山羊市场为龙头,广大千、百只规模山羊养殖场(户 ) 为纽带的山羊生产示范区, 形成了 “市场+合作社+农户” 的山羊产业链。全县畜牧业百亿产业集群和山羊30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已初具规模。他们的成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特别是以市场为导向, 重视市场建设、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大力发展规模化、 标准化养殖, 打造养羊业全产业链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海安农区规模养羊模式、秸秆颗粒饲料的生产和应用, 本质上是高效养殖的模式, 核心是养殖业,以分工协作为基础, 通过相关企业和组织的集聚, 纵横向产业融合, 实现人、 资金、 技术、 信息、 物流等要素的联接和资源整合, 优化配置流程, 提升整个山羊养殖产业链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山羊全产业链使农村第一、 二、 三产业之间相互交融,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各产业之间的界限不再像传统畜牧业那么分明。从发展格局上看, 以畜牧业促进二三产业, 以二三产业带动畜牧业,各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海安县畜牧部门的统计和发展规划, 2012年全县畜禽产业集群规模为86亿元,其中畜禽养殖产值38.8亿元, 占45%, 畜禽屠宰加工、 熟食品加工、保鲜冷藏、有机肥等加工产业产值约20亿元, 占23.3%, 饲料、 兽药、 养殖设备加工、 生物科技开发等配套产业产值约27.2亿元, 占31.6%。到2014年, 全县畜禽产业集群规模将超百亿元。
构建畜牧业全产业链的另一大贡献是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劳动力和人口其本身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 而且还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作用。 现代农牧业的特征是集约化、规模化, 农牧民要富裕就要减少农牧民。 随着农牧业现代化推进, 农村人口肯定要减少, 但是不会少到像西方一些国家那样。新疆城镇化率约为44.0%, 畜牧业的人口130多万, 占农村总人口的12.6%, 占全区总人口的约6%。根据规划, 到2020年, 新疆城镇化率要达到60%, 这就意味着有200~300万的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 如果农牧民没有转移出去, 不能成为市民, 土地过度规模化会造成大量失地农民, 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新疆农牧业现代化,要重视新疆区情,立足新疆特色, 慢不得, 也急不得, 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畜牧业相对农业来说, 劳动密集程度更高一些, 所以畜牧业不仅有自身减少从业人口的问题,可能还要接纳一些从种植业分流转移过来的劳动力。 要消化这些 “剩余的” 劳动力, 一方面是扩大畜牧业的生产规模, 更主要的是围绕农牧业产业链, 从事农牧产品初加工、储藏、 运销就业, 同时增加旅游业、 服务业、 公益事业的就业岗位。
与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市场供需不断增长的要求相比,我区畜牧业发展的差距还较大; 与我们的畜牧业资源禀赋相比, 我区畜牧业的发展潜力也很大。只要我们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改革创新, 实现自治区对畜牧业提出的 “重点抓好羊肉牛肉等肉蛋禽产业发展, 不断提升供给能力” 的目标, 打造千亿,乃至几千亿元产值的全产业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畜牧厅和各级畜牧兽医局作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 必须倍加努力, 更好发挥宏观调控、 公共服务和产业引导作用。起码要做四件事: 推动畜牧业科技、装备、 良种和牧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建设高标准饲草料基地, 搞好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 而这四个方面都需要国家政策扶持, 也是农牧民增收的新动力。在健全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方面, 要改革畜牧业补贴制度, 争取增加对规模养殖、人工种草等方面的补贴规模,提高政府补贴在农牧民收入中的比重。 完善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使农牧民的获得与其承担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相一致的市场利益。 在加强农村牧区金融保险支持方面, 要创新和完善农牧业抵押担保体系,引导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 完善畜牧业保险制度 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要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稳定退牧还草范围,落实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在积极推进畜牧业对外开放方面, 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 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 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完善绩效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是大好机遇,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牢固树立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畜牧业和牧区经济工作的理念和思想, 坚定改革的决心与勇气, 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动我区畜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