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溶血性埃杀氏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多发生于初生6~15周龄(断奶1~2周)的仔猪和一窝中膘情较好的仔猪,特别是腹泻治愈的仔猪,百斤以上的肥猪即使发病,死亡率也较低。
患病猪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以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麻痹及剖检时胃壁、肠系膜等水肿为特征,本病具有传染性,一旦有发病猪,会陆续出现,逐渐扩展,因此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发病率高达5%-8%,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死亡率仍达50%-60%,晚期治疗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防治措施。由于此病发病急,进程快,往往来不及治疗就饲料,因此只有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减少或杜绝此病的发生,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对仔猪逐步进行断奶,断奶坚持“母去仔留”的原则,断奶后要逐渐改变饲料,喂量逐渐增加,饲料要全价,严把质量关,防止喂饲料单一或蛋白质过多的饲料;
增加青绿饲料及麦麸等富含无机盐和维生素饲料,适当补充添加富含硒、维生素E1的饲料;仔猪出生后2~3天肌肉注射“牲血素”1毫升,每头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针剂0.5毫升,间隔10天以后再补注1次,剂量为1毫升;
对常发病的猪圈定期进行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复方新诺明、土霉素、氯霉素、氟哌酸等药物;天气变化、阴雨潮湿和寒冷时,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以减少环境应激因素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