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草食水禽,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绒毛稀薄,体小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的环境适应力和抗病力差,养殖户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防疫免疫,极易引起发病和死亡。提高雏鹅成活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品种的选择。雏鹅自身的品种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日后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因此养殖户在购买的时候应选择体格健壮、防疫制度健全、规模较大的孵化厂;尽量选择绒毛整洁富有光泽,体态匀称大小适中,叫声洪亮的雏鹅。
良好的育雏舍环境。雏鹅在进舍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并维修育雏舍;对鸭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和消毒;清除地面的粪污和墙面的灰尘,给地面撒上石灰粉;
严格控制温湿度。刚出壳的雏鹅对温湿度极其敏感,所以进雏前一定要对育雏舍进行加温,相对湿度控制在55%~70%为宜;
注重雏鹅的饮水和开食。首次饮水应用清洁的井水和高锰酸钾配制成浓度0.02%的溶液和电解多维,并提前放入舍内升温;饮水1小时左右即可开食,饲料最好喂雏鹅全价配合饲料,同时混合少量切成的青饲料;
严格免疫接种,定期药物预防。雏鹅免疫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种鹅厂免疫程序,及时并正确地进行,如果母鹅没有进行免疫,雏鹅出壳2~4天内,要进行小鹅瘟免疫血清注射,一般每只雏鹅0.5~0.8毫升。对于预防细菌性疾病如沙门氏菌等,可定期在雏鹅的饮水中加入土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针对常见的球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寄生虫病可使用硫双二氯酚驱除绦虫、吸虫及线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