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提高广西娟姗牛繁殖性能的几点措施

发布时间:2015-07-06 20:36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娟珊牛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端的娟姗岛, 因其耐热、 耐粗饲、 抗病力强、 单位体重产奶量高、 乳品质好、 风味较好等优点而成为世界奶牛产业中优秀的乳用品种。2005 年, 广西畜牧研究所为广西引进首批纯种娟姗母牛 100 头。根据饲养观察, 该品种娟姗牛性情温顺, 易管理, 初步适应广西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和饲养条件。经过十年的繁育与推广, 广西畜牧研究所种牛场已累计扩繁娟姗母牛400 多头, 且向社会提供优秀的娟姗种牛及其杂种牛 200 多头。2011 年—2014 年, 广西畜牧研究所通过引进冻精 1 000 支, 利用性控技术生产胚胎112 枚, 受胎后产母犊率 88. 7%, 繁育娟姗牛 183头, 娟杂牛 126 头, 产鲜奶 626 吨, 新增产值 616. 8万元。刘瑞鑫等对娟姗奶牛生产性能和抗病性进行研究, 表明可以在广西大规模推广娟珊牛。为了提高广西娟姗牛繁殖性能, 使娟姗牛养殖在广西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归纳如下。

     1  饲养管理

     1.1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影响牛繁殖性能的环境因素有很多, 空气、 饮水、 噪音污染、 热应激等是较为普遍的因素。牛场选择在远离城市生活区、 工业区的丘陵山坡地带,并做好环境绿化、 保证水质安全, 可以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 高温仍然会导致耐热的娟姗母牛情期发情不正常和人工授精受胎率下降, 长时间的热应激会引起促黄体素分泌模式的改变。弗罗里达州的研究指出,在配种当天或配种次日阴道温度增加 0. 5℃就会降低受胎率。当直肠温度增加 1℃,则受胎率下降 16%。而广西娟姗牛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直肠温度高于36. 5℃是常见的。温度控制对广西娟姗牛繁殖性能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降低高温对娟姗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1.2  保证充足的运动量, 向规模化养殖转型

     目前, 除广西畜牧研究所种牛场已经规模化养殖外, 其余基本是农村个体小型养殖户。由于饲养条件的局限, 通常将牛栓养, 导致娟姗牛运动量严重不足。研究表明, 人为地对舍饲奶牛在运动场中进行驱赶运动, 能增加奶牛的运动量以增强其体质。经驱赶运动后, 产后子宫复原率、 发情率、 卵泡发育率和受胎率均显著提高。规模化饲养管理条件下奶牛初配月龄为 16. 0 个月、 产后首配平均天数为 65. 2 天、 产犊间隔为 369. 2 天、 怀孕所需配种次数 1. 5 次、 情期受胎率为 69. 7%;优于个体养殖户的 18. 7 个月、 90. 6 天、 404. 4 天、 2. 2 次和47. 4%。因此, 农村个体养殖户在有限的地理条件下, 应通过增加人力, 带牛运动, 以增加牛的运动量。在资金充裕的条件下, 将小型娟姗牛养殖户整合, 建成规模化养殖场。

     1.3  制定合理有效饲料配方, 提高日粮营养水平

     环境应激不仅局限于气候因子, 还包括营养、房舍以及其他环境因素。低能量的日粮以及过低或者过剩的蛋白质水平均有损于繁殖。充分利用广西的牧草资源, 配合高效的能量、 蛋白质、 矿物质添加剂, 确保日粮营养水平, 可以提高娟姗牛的繁殖性能。

     1.3.1  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日粮
    
     研究表明, 不同日粮干物质能量水平会对奶牛的泌乳量、体况及繁殖性能产生影响, 合理配置日粮并增加干物质能量水平有助于奶牛产后生殖机能的恢复。奶牛妊娠、 分娩、 泌乳的过程中, 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在日粮中提供充足的能量是保证断奶母牛情期受胎率的重要因素。广西畜牧研究所种牛场分别在娟姗牛泌乳和断奶配种期间的日粮中保持 20. 1 奶牛能量单位(NND)和 18. 3NND 的干物质能量水平, 使娟姗牛的情期受胎率保持在 80%以上。

     同时, 采食高蛋白质日粮的奶牛产后卵巢恢复活动和正常发情时间要早于采食低蛋白质水平的奶牛。但长期采食高蛋白质日粮, 奶牛为了排泄氮代谢的副产物也要消耗能量, 不利于配种后维持较高孕酮浓度水平。奶牛日粮蛋白质不足或过剩均会导致奶牛产后情期受胎率降低, 配种指数升高。广西畜牧研究所种牛场通过娟姗牛在广西饲养的适应性观察和研究, 分别在娟姗牛泌乳和断奶配种期的日粮中保持添加 16. 4% 和 12. 3% 的粗蛋白, 可维持娟姗牛产奶及配种妊娠期的蛋白质需要, 保证娟姗牛的高产奶量和正常的情期受胎率。

     1.3.2  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多种维生素在奶牛的妊娠期、 泌乳期、 断奶配种期起到很好的机能调节作用。研究表明, 日粮中缺乏维生素 A 会导致奶牛生殖器官发炎、 产后隐形发情增多、 发情期推迟、 延迟排卵等, 进而使奶牛受胎率下降;维生素 D 可以有效预防奶牛产后瘫痪, 间接有助于奶牛产后情期配种和受胎;维生素 E 可以改善产后母牛的健康状态, 减少奶牛产后疾病。

     广西畜牧研究所种牛场在娟姗牛日粮中添加了过瘤胃维生素 A、 D、 E, 对产前和产后一个月的奶牛注射维生素 ADE 注射液 30 毫升 ~ 40 毫升, 满足了奶牛对维生素 A 100 000IU/d、 维生素 D 30 000IU/d、 维生素 E 1 000 IU/d 的需要, 近几年来, 可有效降低奶牛胎衣不下和产后瘫痪等疾病的发生。日粮中充足的矿物质, 常量元素钙、 磷和镁与微量元素铜、 钼、 锌、 硒、 钴、 锰、 碘等对奶牛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广西畜牧研究所种牛场在配制精饲料时添加高效添加剂, 并在运动场中放置了添加有反刍动物日常所需的矿物质、 维生素、 微量元素的“舔砖” , 解决了广西娟姗牛因舍饲而造成的矿物质、 维生素缺乏的情况。

     2  繁殖技术应用的措施

     2.1  人工授精技术应用

     人工授精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奶牛生产中, 本牛场在广西娟姗牛人工授精具体操作过程中, 总结经验并改进, 有效提高繁殖性能, 增加娟姗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2.1.1  精液冷冻技术

     精液的品质是牛人工授精成功的基础条件, 牛冷冻精液的保存和处理需要注意几点:(1) 冻精必须保管在合格的液氮罐内。(2)冻精解冻时, 从液氮罐中快速取出后, 放入到38℃ ~42℃温水中轻轻摇动解冻 5 秒 ~10 秒就可以完成。(3)在剪好冻精口并装枪后, 应尽快进行输精操作。

     2.1.2  母牛情期观察

     配种员必须熟悉母牛发情周期各个阶段的表现、 阴户特征, 对母牛进行细致观察, 以把握最佳的输精时间。种牛场技术人员经长期观察, 发现广西娟姗牛在 6 月龄 ~8 月龄时即可出现初情期, 在 14 月龄 ~15 月龄达到成年体重的 70% 时可进行配种, 在 24 月龄左右投产, 比荷斯坦牛提前 2 个月 ~ 4 个月。经产牛产后发情周期一般性周期为 18 天 ~24 天, 平均为 21 天。在饲养和繁殖工作中, 我们应针对娟姗牛与其它奶牛品种发情情况的不同, 增加对母牛察情的次数, 及时发现发情母牛。对于后备母牛发情, 应建立母牛发情查阅档案, 确保在合适日龄进行配种,避免漏配、 错配及不合时宜的后备母牛提前配种,以提高娟姗牛的情期受胎率和使用年限。

     2.1.3  输精

     除了严格按照牛的输精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外, 还需特别注重输精位置、 角度、 深度和时间长短等。由于能完成受精的精子只能进行直线前进运动, 而发情母牛一般只在左侧或右侧卵巢上有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 所以一般都将精液输入子宫颈内 1 ㎝ ~1. 5 ㎝, 这样可使得两侧卵巢都有精子, 从而提高受精率。特殊情况时, 确定了只有一侧卵巢有卵泡发育并成熟的, 可由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单侧的输精配种。此外, 我们还发现娟姗牛发情后, 优势卵泡出现在右卵巢的几率为 53. 5% 高于左卵巢的 46. 5%。因此在为广西娟姗牛人工授精时, 可适当向右子宫角倾斜以提高受胎率。

     2.2  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

     目前, 在牛繁殖技术方面, 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和稳定, 对提高受胎率有明显效果。供体母牛超数排卵平均每头次获胚胎 5 枚以上, 单头次最多可达 30 枚以上, 受体牛移植受胎率50%以上, 甚至可达 70% 以上。此外, 受体牛同期发情平均发情率 90% 以上, 可移植受体 70% 以上。影响胚胎移殖受胎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季节、 环境、 供体牛的营养水平等。王启芝等对娟姗牛体内胚胎生产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 供体牛机体状况好、 膘情中等以上, 使用加拿大产的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 在输精前用抗生素对子宫进行净化等, 可以明显提高娟姗牛体内胚胎的生产效率。因此, 广西娟姗牛胚胎移植工作, 应在保证操作人员水平的同时, 改善供体牛的体况, 使用性能良好的激素, 避免在高热或高寒季节和恶劣气候环境下操作。

     3  疫病防控的措施

     疫病是影响牛繁殖性能的一大因素, 预防和控制疾病是提高娟姗牛繁殖性能的重要措施。(1)做好牛场清洁卫生工作, 定期消毒, 预防对繁殖性能影响较大的传染病, 如:布氏杆菌病、 炭疽杆菌病等。(2) 预防饲料霉变, 定期生殖道净化, 避免子宫内膜炎等生殖道疾病的发生。(3)改善生产母牛身体状况, 预防乏情、 卵泡囊肿、 黄体囊肿、 不排卵、 难产、 流产等状况。

     4  遗传育种方面的措施

     根据娟姗牛优良的繁殖遗传基础, 大力开展先进的分子遗传手段与传统的育种手段相结合, 加速广西娟姗牛繁殖性能的提高。如通过传统育种方式对广西娟姗牛进行选种选育。选取高产、 易配的娟姗种牛与其它优秀种牛进行杂交繁育。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导入优良基因, 以改变控制娟姗牛繁殖性状的基因。目前, 广西畜牧研究所种牛场主要开展了娟姗牛与荷斯坦牛、 广西本地黄牛的杂交繁育的研究与探索。其中, 黄香等利用娟姗牛与荷斯坦牛进行杂交试验, 选育及性能测定结果充分表明, 杂一代在广西地理条件下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表现良好, 耐热性和抗病力优于荷斯坦牛, 乳脂率较高、 牛乳营养丰富, 泌乳量优于娟姗牛, 生产性能均表现出较好的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  方治山,黄明光,廖晓光,杨楷,邓海明,黄香,黄光云,潘锐)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