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畜牧兽医专业在学院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面,有“五年一贯制”和“对口招生”两种模式,主要体现在招生制度上的衔接,而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脱节,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2013年,按照黑龙江省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有关要求,在畜牧兽医专业进行了中高职系统培养途径的探索。
1探索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招生考试方式
依托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教育集团,在职教集团内开展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由职教集团内中职学校负责中高职系统培养的招生工作,初中毕业生需参加全省统一考试,由中职学校录取后,在中职学校进行2年的中职阶段学习,按中职学校学生学籍进行管理,毕业时按学生个人意愿,经学院考核通过,学生可到高职学院完成后3年的高职阶段学习,按高职院校学生学籍进行管理,对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高职院校的毕业证书。
2确立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必须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定位,在各自层面上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吃苦耐劳品质、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动物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备动物饲养管理、繁育改良、疾病防治、饲料加工等技术和管理能力,面向畜牧和饲料行业,胜任养殖场、兽医门诊、防疫站、繁育站、饲料加工销售等相关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采取“2+3”培养模式,即前2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3年在高职学校学习,分别按所在学校学生学籍管理。采用这种培养模式可整体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保证了高中文化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又兼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前2年打牢学生的文化和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后3年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不仅达到了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又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开发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3.1中高职系统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涉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进程安排、课程设置等关键要素,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有利于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应工作变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必须具备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既要保证中职生和高职生就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也要兼顾部分中职和高职学生的升学要求。
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可采取学分制,规定中职与高职阶段的总学分和课程学分的标准,课程学分在各中高职院校中相互认可,中职学生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取中职学历文凭直接就业或直升高职;高职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就可获取高职学历文凭直接就业或专升本。采用学分制的管理方法可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中高职系统培养,对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中高职系统培养课程体系
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几个问题:第一,明确中高职阶段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高职培养目标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但其属性相同。中职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注重专业技能的操作,专业理论仅仅为技能操作服务,强调的是技能的熟练;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拓展,专业技能在娴熟的基础上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第二,整合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课程,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专业理论与实务课程对接,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专业理论、实务课程与实训课程对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三,融入职业资格证书,使专业课程大纲、教材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专业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接轨,教材结构可采取项目引领、情景模拟、体验活动等形式,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和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第四,开设拓展课程,让学生尽可能通过课程的选择满足自己的爱好和愿望,并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核心,重组与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对接岗位需求,重新分配课时计划,按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并分段实施。前3年奠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整合中高职阶段重复课程及教学内容,后2年则适当拓宽专业面,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增加实训和毕业设计。在公共基础课方面,按照一体化设计的思想,做好文化基础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德育课程的衔接,使学生顺利实现中、高职层次学习过渡。
各门课程都应围绕通用知识技能、专业核心知识技能、专业方向知识技能、拓展知识技能四条主线归类重组。每一门课程都必须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在编排上确定其前导和后继的关系,沿着通用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多条主线分层推进,使知识的提高、技能的掌握、素质的养成都能随着教学进程不断升华。
4建立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的协调机制
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是指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相应专业对口合作、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一种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参与试点院校的不同性质,依托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教育集团,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中高职系统培养的办学主体分别来自集团内的中高职院校,在实施这一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并落实协调机制。在机构设置方面,建立中高职系统培养的共同的领导机构,如设立“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由中高职院校的院长和校长担任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专门负责院校之间开展培养模式的统筹协调工作;在专业教学方面,建立教学指导和管理的共同机构,如设立“中高职系统培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由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负责人担任主任或组长,由从事试点专业教学和管理的相关教师担任成员,负责招生、制订培养计划、协调与解决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施培养计划、教学质量监控、学籍管理等工作。此外,还要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如在校级领导层面建立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在专业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层面建立工作小组例会制度,就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
5组建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的能力与素质是确保中高职系统培养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实的保障条件之一。因此,中高职院校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配备两校教师,组建中高职教育系统培养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以高职专业带头人为主体,中职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实现中高职师资的强强联合。
要增强教师对中高职教育系统培养模式的理解,明确系统培养的核心理念就是打破中高职分段教学,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明确教师既非中职教师亦非高职教师的定位,而是中高职系统培养的教师;要增强教师对中高职系统培养学生的理解,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些处在高中年龄阶段的“准大学生”,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学习态度与能力等要有恰当的把握;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专业技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培养的实践探索。
(黑龙江职业学院,陈晓华,陈滨,时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