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2014年安徽省来安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14-04-18 15:57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陈道俊 杜乐新 安徽省来安县畜牧兽医局

 

    进入 21 世纪,安徽省来安县畜牧业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考验,基本完成了由畜产品分散户养殖供给,转变为由专业户、养殖企业专职集中饲养供给的一次蜕变,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规模明显壮大,综合生产性能显著增强,由传统养殖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的轨道。 但传统养殖方式落后始终影响着畜牧业生产,成为来安县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笔者对来安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加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实现来安县畜牧业发展的第2次蜕变,突破传统畜牧业束缚,迈向畜牧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1来安县畜牧业生产现状
1.1发展速度加快,规模初步形成
近 30 年来,来安县畜牧业出现由分散户养殖转变到有一定规模、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及多畜种、多类型的专业养殖企业遍及全县。现今,养殖专业户超过千家,养殖企业 50 多个;200 头以下养猪户,20 头以下养牛户,150 只以下养羊户,万只以下养鸡户等星罗棋布,生产规模初步形成,对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起到积极作用。
1.2科技进步,标准化生产逐步提升
发酵床养猪、稻田养鸭、高架床养牛养羊、林下生态养殖等先进生产技术广泛应用,标准化养殖全面普及。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 2 个, 市级 20 个, 县级 30个;2013 年又申报国家标准化养殖小区 5 个, 省级 1个,市级 3 个,县级 5 个,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得到提升。

1.3招商引资, 打造龙头企业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大批有实力的畜牧企业纷纷落户来安县,促使全县畜牧产值总量剧增。 美国嘉吉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私人控股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 其规模位列世界 500 强企业第 35 位。2011 年,该公司在来安县投资 2.5 亿美元,建设 47个养殖场,1 个孵化厂,1 个年产 36 万 t 的饲料厂,1个年处理 6 480 万只肉鸡生产能力的屠宰加工厂,1个年产量 3 万 t 的肉鸡深加工厂,1 个年生产 8 万 t的有机肥厂。
1.4畜禽产品充裕, 市场繁荣畜牧业快速发展,满足了市场需求。

2012 年底,全县肉类总产量 3.44 万 t,禽蛋 1.16 万 t;鲜奶 48 万 t。 在主导产品保障社会供给的同时,积极发展最受群众欢迎的草鸡、牛、羊等禽畜养殖生产。 现今草鸡规模养殖户 60 余户, 总饲养量200 万只,牛规模养殖户 40 个,饲养量 2.69 万头,出栏肉牛 0.75 万头;羊规模养殖户 200 余个,饲养量 9.75万只,出栏肉羊 6.12 万只,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畜产品市场。
1.5积极推广良种,畜禽生产能力提高
全县范围内养殖专业户、养殖企业全面推广应用畜禽良种进行生产繁育。 如猪选用具有生产性能优良的杜—长—大配套组合;羊选用具有杂交优势的波尔种公羊;肉鸭选用具有生产周期短的樱桃谷鸭等,良种覆盖率达 90%以上,大大提高了畜禽生产能力。


2制约来安县现代畜牧业加速发展的因素
2.1基础条件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两大基础:
土地和经营主体,目前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既无固定职业,又无稳定收入和永久立足点, 土地就成为其生活最后保障线,流转困难,为畜牧业发展用地制造了障碍。 此外,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养殖专业户、养殖企业沟通不畅,多各自为政,经验交流难,技术提升难;合作社,作为中间组织,未能发挥职能作用;户企、社企间缺少联合机制,互补、互促作用不大。 总体评价属于有组织,无凝聚力。 因此,出现上游资料供给不能保证,下游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中间生产技术不能提升,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产品经济效益、产品安全系数“三低”是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的集中体现。
2.2管理方式落后, 整体效益不高
①无发展规划。主要体现在场址选择、场地厂房建设、设施配套方面,饲料基地建设或饲料供给源均无近期、中长期规划指导,生产盲目发展;
②无统一标准。 生产无标准规范可依,技术指标很难发挥,产出产品质量差;
③无严格规章制度。 生产无章可循,必然造成经营混乱;
④疫病防控措施不力。 规模生产易造成疾病频发,每当大的疫病暴发, 特别是出现重大动物流行病时,常常局面失控, 给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造成极大损失;⑤无品牌产品。 没有创立知名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缺少竞争优势;⑥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生产终端营销受阻,产品难以打开销路。 “六无”是来安县畜牧业生产粗放管理集结点,叠加效应,必然导致整体效益不高。
2.3良种自供能力不足,依赖性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来安县畜禽良种繁育,供给明显滞后于生产发展需要。 全县除草鸡、麻鸭、肉鹅等少数品种外,相关大部分畜禽种业,特别是养猪业、奶业严重依赖国外品种,年年需大批引入购进。 另外,由于良种培育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加之良种补贴机制不全面、不到位,所以很少有人涉足。 全县至今没有一个畜禽良种场和繁育基地支撑,造成供种不足及混乱局面。
2.4技术力量薄弱,支持引领能力不强
①实用技术人才短缺。 县畜牧兽医局肩负技术服务与推广、疫病防治与监控、 饲料兽药与畜产品安全监督等重任,2008 年组建定编 19 人,现在编仅 9 人,严重缺编;②技术人才断档,近年,畜牧局仅引进 2 名大学毕业生,但有名无实,很多工作很难落实;③县乡村三级服务网虽经构成,但缺少资金支持,缺少人员运作,技术培训力度不够,服务质量低。
2.5金融服务渠道不畅, 创业发展艰难
资金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①处于收入低、积蓄少的农民,发展畜牧业,建场舍,购畜种、苗禽、饲料及设备所需资金较大,筹措十分艰难;②农村金融体系薄弱,投放畜牧业资金更少,贷款难;③各级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进入畜牧业领域力度不够。


3发展来安县现代畜牧业对策与建议
3.1培育科研队伍,发挥科技核心作用科技进步是加速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畜牧业生产中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
3.1.1转变观念:科技是生产力,是加速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加强宣传、普及畜牧业理论基础知识,提高群众和畜牧工作者对传统畜牧业阻碍现代畜牧业发展认知,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树立科学发展观新理念。
3.1.2培养科技人才:畜牧业快速发展,依靠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重视科技人才,尊重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积极作用,是振兴畜牧业之道;加强教育,培育新生力量;着重抓好在职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和增添新生力量,在此基础上,打造科技创新团队。
3.1.3走科学发展之路: 加大畜牧业科技力量投入,利用科技优势, 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畜牧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经营体系;加快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包村联户,支持合作社、示范小区、龙头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科技队伍整体形象,为加速现代畜牧业建设铺平道路。
3.1.4加强科研体系建设:随着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深入,对新技术需求更加迫切。 为此,加大资金投入、壮大科研队伍和基础建设;强化创新机制,培养科研人才;建立健全体制,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3.2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加速现代畜牧业发展传统
畜牧业,集中体现为良种不良,生产方式落后,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等缺陷,与现代畜牧业不相协调,转变方式势在必行。
3.2.1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来安县正处在专业户、合作社、养殖企业、示范小区、龙头企业多种经营主体并存无序状态,不利于现代畜牧业发展。 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走户户、社社、社企强强联合和“种养加”“产供销”“牧工商”一条龙产业化之路。 新组合的经营主体,组织上要有合力,生产上要有规模,管理上要有标准,市场上要有竞争力。 重点抓好标准化示范小区扩区升级和龙头企业的培养打造,增强辐射和带动作用。
3.2.2调整生产结构:节粮型草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也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和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 来安县地理环境丘、岗、圩三分而治,中北部占全县土地 2/3,丘岗连绵,又是林业、杂粮种植集中地,饲草资源十分丰富,也是全县牛、羊重点产区。 确定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固碳生态农业和低碳生态养殖业的发展新方向。 加快草食畜禽产业发展步伐,重点打造草食畜牧业。
3.3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健全良种繁育和保障体制
3.3.1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构建具有地方特色良种繁育基地:①肉羊:目前来安县肉羊基础母羊群,是在原有地方品种后代繁殖衍化构建而成,虽长期经外引品种杂交,基因大都丢失,但选育复壮仍有希望;②麻鸭:来安县有养棚鸭和制作板鸭历史,具有地方品种优良性状麻鸭,基因保留尚好,有待于提纯复壮;③草鸡:近年来,草鸡养殖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来安县草鸡原基因尚存,加以选育,恢复原有性状和生产性能极有可能。 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具有来安县特色的肉羊、麻鸭、草鸡良种繁育基地是必要可行的。
3.3.2
健全良种体制,规范种畜禽购销市场:①种畜禽场必须符合当地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不符合条件,坚决取缔;②引进种畜禽要有“三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畜禽系谱),防止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扰乱市场;③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种畜禽市场,有序推进种畜禽选育,提高种畜禽安全,保护养殖者合法利益。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