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如何将畜牧业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

发布时间:2014-04-18 15:29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杨秀春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化时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而信息化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对畜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当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面对国际化的竞争, 我国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迫切地需要用高科技的手段改造现有畜牧业, 因此,全面推进畜牧业信息化是提高我国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各种通信技术, 将畜牧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用户手中,从而实现畜牧生产、管理、畜产品营销的网络化,为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奠定了基础。


1畜牧信息化概述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接收、传递、处理及控制等技术。 畜牧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智能技术,不断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竞争力等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整个畜牧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2信息技术在畜牧业中的传播方式
2.1报纸、杂志、图书
报纸和杂志具有非强制性流传的特点, 特别是与党政机关有接洽的报纸杂志种类,可信度高,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他们会主动关注和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图书多指各农技部门编制的在乡镇农民中流传的有关农业种植、养殖信息和技巧的内部材料,成本低廉,虽然具有明显的地区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其面向群体,符合受众需要,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流传的信息针对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均较强,效果明显。 与其他媒体相比,图书的传阅率及重复浏览率最高。 如《农村新技术》,农民可利用其提供的养殖技术、市场信息和经营管理理念创业致富。 以畜牧行业中的饲料领域为例,期刊中除《饲料工业》《中国饲料》《饲料广角》等杂志拥有较稳定数量的读者群外,其他的地方性杂志发行量均较小,且发行周期长,广告费用高。 另外一系列的养殖专业书籍也可指导养殖户与小型畜牧场作为参考和指导工具,完善经营管理。
2.2现场活动
现场活动主要包含各种农业节庆活动、农业成绩展现活动等以及一些地方的消息发布广场宣传与咨询。 畜牧相关的现场活动具有现场运动独具的参与感、互动性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较好方式。 参观展会也是养殖户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2.3多媒体
多媒体宣传主要在室内进行,一般通过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和影像等合成处理并组成交互系统, 从而最大限度地施展各种媒体的优势,使人们从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具有信息存储量大、通俗易懂、读取简便、形象生动等特点。 技术讲座以传播技术信息为主要目的,在各类养殖技巧培训班授课时多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全面生动地展示培训内容。
2.4广播电视
广播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流传手段,是能伴随生产运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法,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听众抵触。 广播时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流传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换,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广播的影响在农村的日益萎缩注定了它已经不再成为现阶段媒体主流。
电视由于其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特点,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势、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论述。 引导人们更深入地懂得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本质,是农业科技传播的最具示范性的工具,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线电视节目的普及加快了科技信息的传播。 但是电视广告的高额费用则成为涉农(牧)企业进行推广的最大障碍。
2.5互联网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畜牧行业重要的信息来源及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市场行情、原料行情、疾病流行等很多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而且更趋真实性。 其通过网络打破了畜牧行业交流的界限,使得行业内的沟通更加畅通无阻,更方便人们有效沟通问题、解决问题。 当在畜牧养殖中遇到问题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求帮助,请专家及各方同行提供解决的参考意见。 互联网增加了畜牧业链条上的透明度,使整个链条上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达到以诚信为本的目的。 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力很大,对畜牧业的宣传推广来说,互联网将是一种新的高效选择,互联网也已成为畜牧企业无纸化办公的一个有力途径。 目前许多较成熟的网站利用互联网作为支撑发展畜牧产业,如代表官方的“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代表民间的“中国饲料在线”“中国畜牧人社区”“中国汇易饲料咨询”等网站,网络媒体将成为畜牧业最为强势的信息发布渠道。


3我国畜牧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应用
3.1我国畜牧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畜牧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①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
②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
③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 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畜牧业网络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复建设、小而散,而访问价值大、真正能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的网站并不多。 畜产品市场动荡不定,需求与供应间始终处于周期性的波动之中,经常出现“卖难”和“买难”的现象。
3.2我国畜牧信息化的应用
3.2.1对畜牧业的监测与预警:通过信息处理系统设定相关指数, 使其在畜牧业发生重大转折时发出报警,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准备,从而避免灾害发生或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另外,信息监测与预警还能为国家提供可参考性数据,使政府能进行宏观指导并有效分配各种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对改善和控制家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提高管理的精确性上, 如用于畜牧场的专家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自动奶量记录系统已经进入个别养牛场,一些猪性能测定中心也购入了电子自动个体采食量记录系统。 将传感器和计算机相结合可用于对家畜的个体识别,从而对个体家畜的活动进行随时监控,这对于放牧家畜来说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将这种个体识别系统与其他信息技术结合,可产生自动产蛋记录系统、自动体重记录系统、自动个体采食量记录系统(在群饲条件下)、自动产奶量记录系统等,这些自动记录系统不仅大幅减少了耗时和劳力负担,也使得养殖人员对家畜的生产性能测定更精确,而这些精确的数据则有助于管理人员改进管理水平。
3.2.2在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方面的应用:主要是用于畜牧生产的管理、 产品推广及业务洽谈中。与电报、 电话通信不同, 网络通信所实现的主要是“机—机”通信和“终端—机”通信,但也包括“人—人”通信。 信息技术总是与远程信息处理联系在一起,管理员可在一台电脑上进行包括市场推广与商务洽谈、生产管理和疫病控制等行为。 通过生产管理系统可迅速了解畜禽各时间段的生长状态, 如出生、 耗料、疾病、出栏及成本等方面的状况。 管理员还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出现的畜禽疾病邀请专家进行诊断及网上会诊。 信息管理系统能在商务和市场推广方面树立品牌,并进行有效地宣传,例如可在专业网站上进行企业、产品展示和业务洽谈,利用或建立网站进行宣传,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这样,既节约商务成本又可提高交易效率。


4展望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先导和纽带,推动了世界畜牧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信息化应用已初见规模。 许多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现代农业技术相继出现,如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动物育种计算技术、畜产品营养与加工、疾病诊疗及防控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信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将为我国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做出卓越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