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肉鸡生产综合研究室主要技术研发亮点

发布时间:2014-04-17 15:4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2013年肉鸡产业实用技术的创新性研发亮点(5)

 

徐幸莲: 雾化喷淋-通风降低夏季肉鸡热应激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目前肉鸡加工企业一般采用冷水喷淋或者侧面大风量风机通风以减少肉鸡夏季运输应激, 但这两种方法尚存在缺陷:局部冷水喷淋过多引起肉鸡冷刺激, 而其余部位得不到有效降温; 风机侧面通风的覆盖面积有限,导致风量不足。针对以上不足, 成功研发了室内型雾化喷淋-强制通风系统,其降温均匀且热交换能力强, 在短时间内(10 min) 可使室内降低6~10 ℃, 且不影响后续屠宰的正常进程。与传统的喷淋方式相比, 可快速有效地缓解肉鸡在夏季运输后的热应激, 有利于保证宰后鸡肉的加工品质、 改善水分流失和肉质变软的状况。雾化喷淋-强制通风系统可利用现有的敞篷改造完成, 不额外占地, 不影响车流和人流的顺畅。技术为国内首创, 已成功在扬州悦达试验站应用。
    电阻抗法检测冻肉品质获得重要进展。研究利用肉的介电特性快速检测冷冻肉品质, 建立一种鸡肉屠宰加工企业和肉制品加工企业通用的检测方法可能性。试验将鸡肉分为4类: 新鲜肉, 冻藏时间小于5个月且没有反复冻融的肉, 冻藏时间大于5个月且没有反复冻融的肉, 反复冻融鸡肉。利用径向基函数, 神经网络提取阻抗和幅值信息建立判别模型可以对这4类肉的判别正确率达到97%。

 

王金玉: 深入探索GWAS与肉鸡生长、 产肉、 肉品质的关系
    研究发现斑联蛋白 (zyxin) 基因外显子7 SNP位点与京海黄鸡屠宰及肉品质性能的相关性。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zyxin基因第7外显子SNP, 探讨zyxin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京海黄鸡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位点存在1个SNP突变位点, 表现为3种基因型, 分别为AA、 AB和BB。统计分析表明公鸡的肝质量、 屠宰率BB基因型显著高于AA型; 腹脂质量、 胸肌率、 腿肌率AA型显著高于BB型。母鸡群体中, 3种基因型对屠宰性能的影响均不显著。
    发现肌肉中肌苷酸和肌内脂肪沉积在不同杂交组合中存在差异。以112日龄京海黄鸡 ( J×J ) 、70 日龄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组合 (B×J) 、 70 日龄B×B 3个鸡群体为试验材料, 分别取其胸肌和腿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中肌苷酸的含量。3个群体公、 母鸡胸肌中的肌苷酸 (IMP) 和校正肌苷酸 (IMPc) 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腿肌,且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 3个鸡群体胸肌和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0.36%~0.75%和1.84%~2.38%,且不论性别, 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胸肌。公、 母鸡混合后, J×J群体胸肌中IMP含量极显著低于B×J群体, 但3个鸡群体胸肌和腿肌中IMPc和肌内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发现 IGFBP-1 基因与肉鸡增重极显著相关。通过比较3个鸡品种 (京海黄鸡、 尤溪麻鸡和边鸡) IGFBP-1基因外显子区域的多态性, 以及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京海黄鸡体重性状的相关性, 在3 个鸡品种中发现了 3 个突变位点(A2276T、T2359C和T5550C) , 在5 692 bp处发现了1个插入/缺失突变。广义线性模型分析表明BB和AB基因型 (由2 276 bp处的突变形成) 京海黄鸡的4、8和16周龄体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此外, BB基因型的12周龄体重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B等位基因是体重性状优势等位基因。

 

王济民: 构建实现我国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系统分析了我国肉鸡供给、 需求的历史趋势和现状, 构建了实现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并就实现我国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重大建议: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从国计民生的高度给予肉鸡产业发展以应有的重视; 进一步加大对肉鸡规模化、 标准化养殖的推进力度; 鼓励和支持我国肉鸡种业发展; 构筑严格的肉鸡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加大对肉鸡消费正面宣传, 增加消费者对鸡肉产品的一般常识, 拉动国内肉鸡产品消费需求;大力发展肉鸡加工业; 对有优势的肉鸡产品实行积极的出口政策; 建立疫病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健全肉鸡产业预测预警系统。
    系统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动物源食品 (猪、牛、 羊、 肉鸡、 禽蛋、 奶、 水产品) 消费状况和影响因素, 测算了各动物源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并对未来15年我国各动物源食品的需求进行了预测。对我国肉鸡产业的局部均衡模型涉及的数据进行更新, 对模型进行调试完善, 并运用肉鸡产业的局部均衡模型对未来中国肉鸡供求进行模拟分析, 对到2030年我国肉鸡生产、 消费、 贸易进行了预测。

    肉鸡贸易形势分析表明, 我国肉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鸡肉生产供给量、 产品价格、 生产成本、 产品质量、 汇率变动、 出口政策等因素对我国肉鸡贸易影响显著。提高我国肉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要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疫病防控能力入手, 同时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坚决抵制和反击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和倾销行为。肉鸡生产的成本收益与效率研究表明, 肉雏鸡价格、 活鸡价格、 玉米价格、 豆粕价格、 饲料价格、 猪肉价格、 CPI与鸡肉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玉米价格对鸡肉价格变化有着长期显著的拉动作用, 替代品猪肉价格变动对鸡肉价格也有较大影响, CPI对鸡肉价格的影响具有长期效应, 肉雏鸡价格和豆粕价格对鸡肉价格的影响短期显著而长期较弱, 活鸡价格和肉鸡配合料价格对鸡肉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小; 我国肉鸡养殖成本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精饲料费用的变化, 肉鸡生产处于一种高投入低利润的生产状态, 净利润波动较大, 成本效率整体不高, 料肉比、 疫病是影响肉鸡生产效率最为显著的因素。
    “公司+农户” 的合同养殖模式仍将是我国肉鸡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 产业链一体化自养模式是必要的补充模式, 并将日益受到重视; 从全球肉鸡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 通过有机和生态养殖等高端差异化路线获取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标准化肉鸡养殖仍将是肉鸡产业发展的主体养殖结构。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