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华农肖少波教授:流行性腹泻已成常态发病,变异株疫苗更对症

发布时间:2018-08-29 15:28    作者:李峙贤    来源:新牧网    查看:
    随着养殖技术和理念的提升,很多养殖户的防病工作也进步了不少,但是流行性腹泻仍旧是困扰广大养殖户的重大疾病,行业内不少规模化猪场对此也感到非常棘手。2018年8月28日,由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前”)主办的中国规模化猪场腹泻防控新技术专题研讨会(广西站)在南宁顺利召开,包含经销商和规模猪场负责人在内近500名嘉宾与会。
    流行性腹泻已成常态发病,变异株疫苗更对症

    会议邀请到全球首个变异株AJ1102腹泻疫苗研发者,华中农业大学肖少波教授讲解规模化猪场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的策略。在报告中,肖少波首先介绍了流行性腹泻的发展概况,1971年在英国发现,6年后成功分离得到经典毒株CV777毒株。2010年PEDV变异毒株在中国出现,一年后成功分离出变异毒株AJ1102毒株。2013-2014年,PEDV变异毒株在欧美流行,2015年后美国基本控制平稳,但在中国流行情况仍然非常普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而流行性腹泻发病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大家印象中冬春季高发的情况正在改变,如今5-9月的发病率也在50%以上。2017年国内至少29个省市猪场发生PED,肖少波教授表示,如今PED季节性已经不明显,呈现出常态化发病的特征。
    流行性腹泻难防是大家公认的,肖少波总结了四个原因:一是毒株发生变异,经典株疫苗对变异毒株难以提供有效的保护;二是当前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显著增强,10日龄以下仔猪发生水样腹泻死亡率100%,病毒分布全肠道,损伤更广泛、更严重,而且感染力更强,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均可发病;三是传播途径多样、体外存活时间长也增加了防控难度,除了粪便传播和母乳传播这些大家知道的方式,但近年来发现空气、精液、苍蝇、运输工具及物料等都是传播媒介;四是防控策略不当,比如只免疫怀孕母猪、只在冬春季节免疫、以为母猪不发病仔猪就不会发病等。肖少波强调,其实育肥猪带病比例高,是主要传染源。而且腹泻疫病在5-9月份也呈常态化发病,因此应该做好全年免疫而不只是重视冬春季节。

    面对复杂的病情,我们该如何防控流行性腹泻?肖少波教授分享了4大策略:一、高度重视,加强生物安全,阻断传播途径,一旦发现发病猪应及时隔离;二、选择同源性更高,针对性更强的疫苗,如变异毒株苗;三、采取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见下图),免疫需考虑后备、经产母猪以及蓝耳、伪狂等其他疫病因素来选择用灭活苗或者活疫苗;四、落实发病后紧急控制疫情方案,并提出了八步防控法。肖少波表示,生物安全防控永远是第一位的,执行力是保障,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新技术+新方案,为养猪业提供更好的保护

    流行性腹泻不只是导致仔猪死亡率,保育、育肥猪的病情都会降低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继而影响长势和免疫力。如何控制疫病,实现降本增效成为了当下养殖户关注的热点。国内知名猪病实战专家、科前副总裁汤细彪博士在会上分享了《降本增效,新技术、新方案》的主题报告。汤细彪介绍到,2015-2017年送检的12580家猪场样本中,腹泻类疾病占19.07%,腹泻病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其它疾病接踵而至,严重影响猪场的效益。
    汤细彪表示,目前行业内有三大痛点:母猪生的少、仔猪死得多、肥猪长得慢。降本增效已成为行业紧迫的需求,而做好疫病防控,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方法,疫苗免疫是其中的重点工作。据介绍,免疫了疫苗后,猪群生产成绩有显著改善,如猪群免疫科前圆环苗后可降低55-83%的病毒载量,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缩短50%,死亡率降低8.3%,平均增重增加18g/天。
    科前,始终站在科研前线,汤细彪表示,科前坚持用新技术、新方案打造优质的产品,取得了众多的创新和荣誉。产品每年普及到超过8.5万家规模化猪场,一线技术服务累计超过10万家猪场,得到广泛的认可。
    会务组还安排了精彩的节目以及激动人心的抽奖活动,一度将大会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至此,干货满满的大会也在欢笑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