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专家解惑:感染寄生虫的鱼能否安全食用?

发布时间:2018-04-17 12:00    作者:.    来源:    查看:
    最近,有一些关于鱼类寄生虫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导致部分水产品消费者产生了对吃鱼安全性的担心。本人从事水生动物病害的防控教学与研究多年,觉得有责任向广大的水产品消费者说明鱼类寄生虫与吃鱼是否安全的问题。

    毋庸讳言,鱼类(无论是养殖还是野生的)与其他的任何动、植物一样,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体内外均可能出现有各种寄生虫寄生的现象。

    因为鱼类的种类不同,在其体内外寄生的寄生虫种类也可能是不同的。

    当鱼体上只有少量寄生虫寄生,对鱼体的生长发育不产生不良影响时,养殖业者将这些寄生有寄生虫的鱼体称为某种寄生虫的携带者,而当鱼体上有某种寄生虫大量寄生并影响到鱼体的健康时,就将这些鱼类视为发生了寄生虫病。

    本人曾经指导学生进行鱼类寄生虫检查的实验教学多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解剖各种鱼类检查其体内外的寄生虫学习寄生虫的相关知识,在检查的成千上万尾鱼类中,还未曾发现过有一尾鱼是不带有任何一种寄生虫的。

    这种结果不仅说明了鱼类体内外携带各种寄生虫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了鱼类体内外带有寄生虫的现象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历来就存在着的。

    其实,如果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按照寄生虫学的基本要求检查任何一种肉食动物(包括食用的猪、马、牛、羊、鸡、鸭、鹅等)的体内外,结果可能只有数量和种类的多少,而检查不到寄生虫寄生的动物个体应该是不大可能存在的。

    那么,曾经受到过寄生虫感染的动物,就不能作为动物食品食用了吗?

    正确地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除感染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的猪肉(俗称“米猪肉”)等少数几种动物食品,建议不要食用而是需要做无害化处理之外,并不是所有曾经感染过寄生虫(或者体内外仍然带有寄生虫)的动物食品,均需要做无害化处理而是不可食用的。

    为什么曾经感染过或者还带有寄生虫(尤其是鱼类)的动物食品也是可以食用的?

    简述几条理由如下:首先,并不是寄生在食用动物体内外的所有寄生虫,均可以导致人畜(禽、鱼)共患病。譬如寄生在鱼类体表有一种很常见的寄生虫叫做车轮虫(Trichodina),车轮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几乎可以在所有鱼体上均可以有寄生。但是,这种寄生虫是绝对不会侵袭食用带有这类寄生虫的人类消费者的。

    还有最近在网上传了比较长时间的鲤感染鲤拟嗜子宫线虫(Philometroides cyprini)的视频

    视频中从鲤鱼鳞片下拉出来的这种红色线形寄生虫可以危害鲤鱼,雌虫盘曲寄生在鲤的鳞片下面,使鳞片隆起。

    由于这种寄生虫在鱼体鳞片下蠕动,可以破坏鱼体的皮肤,吸取鱼的养分,引起皮肤发炎和充血出血。这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2龄以上的鲤和产卵鲤亲鱼,出现季节为春季。

    早在1964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伍惠生先生深入研究了似嗜子宫线虫的生活史,研究结果证明,位于鲤鳞片下的充分成熟的雌虫,在水温19~29℃的条件下,钻破鱼体组织进入水中,由于渗透压的作用,虫体立即破裂而释放出幼虫到水中。

    幼虫沉入水底或附着于水生植物上,被水体中中间宿主——桡足类吞食后,虫体钻过桡足类的消化道而进入其体腔。当鲤摄食了这种带有虫体的桡足类而受到感染。进入鱼体后的幼虫最初生活在鱼体的腹腔内或鳔上,推测雌、雄虫主要在鳔上进行交配。

    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实,拟嗜子宫线虫的幼虫在鱼体内经过3个月左右,即可发育成为雄虫,而发育成为雌虫的时间需要超过半年。

    每年3月以后,雌虫开始从鲤的腹腔内迁移到鳞片下定居,并进一步发育成熟。雄虫则始终寄生在鲤的腹腔内。到了每年的3~5月份,雌虫即充分发育成熟,钻出鱼体而完成其生活史。

    嗜子宫线虫是鱼类寄生线虫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类群,其雌虫个体较大,是鱼类寄生线虫中个体最大的类群之一,而雄虫则相当细小,不易发现。

    两性虫体较早阶段于鱼类体腔中交配后,雌雄虫分开,雄虫通常寄生于鱼体的鳔和或腹腔内,而雌虫在鱼体内往往有迁移现象,寄生部位则很广泛,较常见的有鱼类的鳍条、鳞片下,眼窝,鳃盖,腹腔,生殖腺等。但是,各种不同种类的雌虫,寄生部位的特异性又较强。

    除感染鲤的鲤似嗜子宫线虫外,在我国作过生活史初步研究的似嗜子宫线虫的种类还有:主要寄生于乌鳢鳍条内的藤本嗜子宫线虫(Philometroides fujimotoi Furuyuma,1932),主要寄生于鲫鳍条内的鲫似嗜子宫线虫(Philometroides varassii),主要寄生于黄颡鱼眼窝内的黄颡鱼似嗜子宫线虫(Philometroides fulvidraconi),等等。

    几乎所有拟嗜子宫线虫的生活史均比较相似,只是有的种类,雌虫和成虫均寄生于鱼体的内脏器官中,而没有从腹腔到体表的鳞片下、鳍条中(或眼窝内)的迁移过程而已。

    这些种类的寄生虫均不会感染人类或者其他高等脊椎动物,不会引起人鱼共患病。因此,即使食用了感染有这种寄生虫的鱼体,也不会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也的确是有少数鱼体上的寄生虫是可以感染人体的。

    如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Looss, 1907)属于典型的复殖吸虫,其生活史中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等阶段。

    终宿主为人及肉食哺乳动物(狗、猫等),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虫多时可移居至大的胆管、胆总管或胆囊内,也偶见于胰腺管内。

    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吃生鱼片习惯的人群中,感染这种寄生虫的人数就比较多。

    既可以感染水生动物也可以感染人类的寄生虫,还有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等。

■ 图1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这种寄生虫虫主要寄生于鼠类肺动脉及右心内的线虫,中间宿主包括褐云玛瑙螺、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中国圆田螺、东风螺等,一只螺中可能潜伏1600多条幼虫。

    这种寄生虫多存在于陆地螺、淡水虾、蟾蜍、蛙、蛇等动物体内,如果人不经煮熟就吃,很容易招惹上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寄生虫病。

    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也可以偶然感染到人类(图2),这种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2个中间宿主和1个终末宿主。

■ 图2 棘颚口线虫生活史

    终末宿主主要是猪、犬、猫等。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淡水鱼。被第一中间宿主吞食后,幼虫脱去鞘膜,钻入宿主胃壁到达体腔,7-10天后发育为第二期幼虫。

    颚口线虫当第二中间宿主被终末宿主食入后,第三期幼虫穿过宿主胃壁,少数虫体穿过宿主肠壁,进入肝脏,然后游行于肌肉或结缔组织间,逐渐长大。

    在将近成熟时,虫子返回宿主胃壁,形成特殊的瘤块,典型的瘤块具有洞穴,并有小孔与胃腔相通。成虫藏匿其中,虫卵由小孔排出。

    此外,终末宿主还可由活跃的第三期幼虫穿透皮肤,或经胎盘和口腔得到感染。

    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 Joyeux et Houdemer,1928)也是一种可以感染水生动物和人类的寄生虫(图3)。这种寄生虫的生活史中需要3个宿主。

■ 图3 曼氏迭宫绦虫生活史

    终宿主主要是猫和犬,此外还有虎、豹、狐和豹猫等食肉动物。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鸟类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可作其转续宿主。

    人可成为它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宿主。其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小肠内。

    上述的既可以侵染水生动物也可以感染人类及高等脊椎动物的这些寄生虫,均是因为消费者生食了带有这些寄生虫的水产品而引起的。

    因此,具有生食水产品习惯的消费者在挑选水产品食材时,应该对水产品进行严格地检疫,证实没有携带可以感染人体的寄生虫后方可食用。

    而如果是将水产品经过加热制作成熟食菜肴后食用,则完全不用担心因食用曾经感染过寄生虫或者其体内外依然带有某种寄生虫水产品,而受到这种寄生虫感染的问题。

    这是因为水产品中即使存在某种能感染人体的寄生虫,一旦经过充分地加热后也已经与水产品一起成为了消费者的部分营养物质,而失去了能感染消费者机体的能力。

    因此,将水产品煮熟后食用,即使其水产品中带有某种寄生虫,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是绝对安全的!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