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近百年前 加拿大人在成都华西坝建首个奶牛场

发布时间:2017-07-26 15:30    作者:.    来源:封面新闻    查看:
    身高不足1米6的丁克生,是西方人中的矮个子。在百年前的华西坝,他也算是洋人中最矮的,人送绰号“丁矮子”。

    1888年出生的加拿大人丁克生,34岁时来到华西协合大学,任生物系教授,此后在华西坝的25年,他一手改变了成都人的餐桌,把鲜牛奶端上普通人家的餐桌,把鸡蛋改良成原来的两倍大,还带来了西红柿、玉米和甜瓜等“洋”水果。可以说,从田间到畜禽圈栏,他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文化,甚至宋美龄也找他帮忙养奶牛。

    对牛弹琴

    奶牛在校园遛弯 还能享受大学校园的琴声

   “朋友代我订了牛奶,烧开后让我到她那里去喝。”华西协合大学学生何国瑛讲述的,是她1943年时经历的校园生活,现在看来也挺时髦,普通人家在当时已经能订购鲜牛奶。

    在丁克生来华西坝之前,鲜牛奶只是达官贵人家能消费的东西。因为彼时鲜牛奶是个稀罕东西,本地一头奶牛每天只能产10-12杯奶。

    1922年,丁克生从加拿大来到华西协合大学,担任生物系教授,初来时第一件事,丁克生想建个奶牛场,就在大学校园内。从上海,他引进了一种源于荷斯坦血统的公牛,这种牛的前三代祖先是一种打破一周产奶1200磅世界记录的加拿大奶牛,它们成为首批入住大学奶牛场的客人,在这个基础上,当地政府支持丁克生建立起了四川奶牛改良协会。

    经过尝试,他将引进的奶牛成功与本地奶牛配种,形成改良的新品种奶牛,这种奶牛每天的产奶量至少45杯。成果一举打响,从华西大学奶牛场培育出的新品种奶牛,逐步进入四川各地和西南其他省份。

    后来,以奶牛场为基础扩建起的农场牧场后各自发展有100亩左右,养起奶牛31头,乳羊18头,有牛舍羊舍等相应设施。有意思的是,养殖场东侧是华西大学的琴房,专供爱好者练琴弹唱,“对牛弹琴”的趣事在校园里传开来。那时候,养殖场的奶牛偶尔也在校园遛弯,像学生一样在草地晒太阳打盹,别有一番风景。

    奶的传奇

    鲜牛奶端上百姓餐桌 宋美龄找上门请帮忙养奶牛

    师生中传得最多的故事,要数丁克生帮宋美龄养奶牛。

    改良奶牛名声渐起,丁克生的事情被宋美龄听去了。1938年,宋美龄专门买来55头荷斯坦奶牛,安顿在华西大学附近,并找上门请丁克生帮忙饲养。本就对畜牧感兴趣,丁克生自当欣然接下任务。3年后的1941年,华西坝上首次育下了本地出生的纯种荷斯坦小母牛。

    优化本地饮食结构的目标远不止在奶牛身上。农牧场建起来后,1934年丁克生和学生一起引进山羊,从瑞士漂洋过海而来的3只纯种吐肯堡山羊,成为改良奶牛山羊协会新成员。1935年,丁克生继续引进落地红、澳洲黑等优良母鸡,改良后,本地的鸡蛋比原来增大近两倍,产蛋量也提高96%。

    人物简介

    丁克生

    1913年,加拿大传教士、生物学教授丁克生来华西坝任教,他饲养奶牛为传教士提供牛奶。那时牛奶不是中国人的饮品,中国人喜爱喝豆浆。受外国人影响,成都市民也开始尝试喝牛奶。但四川本地的黄牛是用来耕田或拉车的,产奶量很低,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喝牛奶的需求。1925年,丁克生用生物杂交技术来改良本地黄牛的产奶量,他用自己从西方引进的一头纯种公牛与本地母黄牛交配,培育产奶量高的奶牛。经过近20年培育,第3代母牛的产奶量大大提高,其中编号为21的奶牛,产奶量是原来黄牛的11倍。由于丁克生培育的奶牛产奶量高,不少本地饲养奶牛的经营户纷纷来配种,通过配种,提高了成都奶牛的品质。1936年,鉴于四川省农业生产落后,华西协合大学成立了农业专修班,由丁克生负责。不仅如此,他还兼任着学校的体育教员,是一位能在足球场上冲锋陷阵的锋线杀手。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