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科技猪倌”陈逸风:5个人管3000头猪

发布时间:2025-08-13 09:11    作者:夏佳 黄宇翔    来源:杭州日报    查看:
养3000头猪,需要多少人?在临安区於潜镇的杭州临安逸丰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答案是5个。

“现在养猪,脏活累活都让机器干了。”1996年出生的陈逸风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戴着黑框眼镜的他更像一位科技公司的管理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猪倌”。

与传统印象中“脏乱差”的养猪场截然不同,在这里,自动饲喂系统精准投料,环境调控系统智能调节温湿度,全漏粪设计保持场区清洁……当传统养殖遇上现代科技,不仅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率,更推动了一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现在养猪的方式,跟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陈逸风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2017年毕业后留在绍兴做了一年的纺织品和黄酒销售。短暂的实习时间,陈逸风觉得没有学到太多东西。正好父亲的炒货生意需要人帮忙,思来想去,他决定回家寻找机会。

2018年,陈逸风回到老家昌化搞起了电商,帮家里卖山核桃等炒货。然而,电商的竞争压力和高昂的流量成本,很难把业务做起来。

“本想搞点名堂出来,但电商成本太高了,一直‘烧钱’,没有尽头。”回想做了两年的电商生意,陈逸风觉得当初自己把一切都想得太容易了,“几乎没取得什么成绩,甚至交了不少学费。”

2020年,炒货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父亲希望陈逸风能换个赛道,尝试其他更有“钱景”的领域。正当他对前路有些迷茫的时候,做了20多年配种技术员的老丈人说可以试试养猪。

那年,猪肉价格站上高位,生猪养殖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陈逸风来说,他这辈子就没想过做这个行业,这么大幅度的跨界,能行吗?

回想起当初的决定,陈逸风十分庆幸:“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养猪的认识还停留在农村传统的散养模式,在自家猪圈里养几头猪,每天喂食清理,等到过年前卖掉。这能挣几个钱?”

那段时间,岳父带着他去看了好些个猪场,年轻敢闯的特质让陈逸风很快了解了现代化养猪的情况。特别是参观完一家自动化养殖场后,完全打破了他对养猪的刻板印象,顿时发觉“这个行业可以干啊”。

经过几个月考察场地、研究政策后,他最终选择在於潜镇落脚。请了两个帮工,再加上丈人、丈母娘,陈逸风开始了自己的“猪倌”生涯。

自动化操作,建一个“两点式”猪场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从建场开始,我们就要把它做成自动化的现代养猪场。”对于这个目标,陈逸风非常明确。

为此,陈逸风先后投入了1500万元,盖猪舍、引进自动化设备和263头种猪,在2021年11月份,建成了於潜镇最早的一批现代化养殖场。这个举动在当时於潜镇的养猪圈里“闹”得挺大,不少人说:“投这么多钱,这年轻人真有魄力。”

五个大型饲料仓通过智能系统精准投喂,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自动调配饲料;水帘墙和风机组成的环控系统确保室温在26℃—28℃,让猪群始终处于舒适状态;全漏粪设计让清洁工作变得轻松高效……这些现代化设备不仅让养猪业披上了科技的外衣,更彻底改变了“面朝猪圈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小猪仔也顺利长大。

2022年盛夏,第一批120头生猪出栏时的场景至今让陈逸风记忆犹新。“6月27日和28日两天,120头生猪出栏,每公斤19.6元,都卖到了绍兴,总共销售了32万元,净赚约5万元。”这几个数字,陈逸风记得异常清楚。

数字的背后,是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焦虑与期待。“整整半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就怕搞砸了,有时候半夜都睡不着觉。”等回款打到银行卡上,陈逸风所有压力得以释放,信心也回来了。那夜,他睡得特别踏实。

然而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首战告捷3个月后,猪场发生了一场猪瘟,死了300多头商品猪和120头种母猪,损失约五分之一。

“种母猪差不多死了一半,对下一年的养殖影响太大了。”陈逸风人生第一次遇到如此大的打击,算了算损失,心痛不已,“按照一头种母猪每年生育2.2—2.5胎,每胎生育10只小猪计算,第二年就少了大约2700只猪。”

但陈逸风并没有灰心,一方面重新引进种母猪,一方面加强防疫管控,很快让猪场恢复了正常运营,但他的资金也所剩无几。到了2023年下半年,手头买饲料和疫苗的钱也不太够了。基于此前在媒体上看到工商银行为淳安的鲟鱼养殖企业发放了全省第一笔渔业资产抵押贷款,他找到工行临安於潜支行,看看能不能贷点款。

工行工作人员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在综合评估了逸丰养殖的生产销售和养殖技术、环保措施等要素后,通过该行专门面向小微养殖企业推出的“养殖e贷”,高效发放了180万元信用贷款,且利率享受普惠优惠政策,帮他顺利渡过了难关。

经历此番波折,猪场再次步入正轨。目前,只有5个人的猪场养殖规模已经达到3000头,成了当地现代化养殖的样板,人力成本节省了一半多。这两年,企业的效益也逐步提升,年产值达到了1000多万元。

今年下半年,陈逸风计划将种母猪的数量从260头扩大到300头,明年的商品猪数量预计达到6000头以上。

在陈逸风的心头,还有一个更长远的规划:建一个“两点式”的猪场,一个猪场喂养小猪到100天左右,之后转移到另外一个猪场。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不同阶段生猪的科学分群饲养,也可以有效阻断疫病传播。

夕阳的余晖洒向猪场,给银灰色的五个饲料仓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年轻的“科技猪倌”正做着和先辈们不一样的事情,用“智慧”与“创新”续写着这个古老行业的新故事。

对话

Q:当年,你的亲友们是怎么看待你养猪这件事情的?

A: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回农村工作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可能有些人觉得养猪很丢脸,但现代化养猪,实际上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Q:今年猪肉行情比较一般,你觉得养猪这个行业还能做吗?

A:猪肉行情一天一个价,波动是正常的情况,前几天的出栏价不到8元,要赔钱,但说不定下个月就涨到10元了呢。前几年,我都是挣钱的,个人觉得能长期做下去。

Q:养了3年多猪,带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A:稳定。这种感觉前几年都没有,但现在能够专心地做这个事情,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成就。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