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再次“撞车”?海大通威再传竞相收购某饲料集团,涉及金额或超20亿?

发布时间:2023-02-28 16:53    作者:飘花无影    来源:牧通人才网    查看:

近日,行业内传出“海大、通威争相竞价收购某饲料集团,涉及金额达20亿-30亿”的重磅消息,有媒体就此事向当事的三家企业求证,对方均未给予正面答复或者直接否认。


据知情人透露,事实上,该消息早在去年就流传开来。“这是企业重大机密,当事方否定并不奇怪,尤其是涉及到上市公司。”该知情人士称。


事实上,这已不是两家企业第一次竞标同一个企业。据大国渔业报道,早在2021年,海大、通威就争相收购天邦饲料业务,最后通威获胜。


01/  3年前的收购


2021年,7月5日,通威股份与天邦食品在成都通威国际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合作的资产范围包括水产饲料和畜牧饲料两个部分,交易总额为12.5亿~15亿元。


根据双方协议,通威与天邦围绕三点达成互利共赢发展共识:


图片


2021年,9月24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12.71亿元收购天邦股份旗下11宗水产与猪料股权,并与天邦股份开展猪料长单供应合作。


本次收购天邦股份的饲料板块,也让外界看到了通威在这一领域的信心和决心。通威方面表示,收购将提升市占率,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资料显示,2020年天邦股份饲料业务板块产量为70.54万吨,销量为61.94万吨;而通威股份2020年的饲料业务产量为525.03万吨,销量为524.92万吨。此次交易涉及天邦股份全部水产饲料业务及部分猪料业务。


数据显示,通威股份2020年饲料业务规模位居前列,次于新希望六和、海大集团饲料产销规模,后两者2020年产量分别为2390.11万吨、1469.58万吨,销量分别为2391.90万吨、1466.07万吨。


02/  海大VS通威


通威集团起步于1983年,1994年就坐上了全国水产料冠军的王座,这一坐就是20多年;2004年,通威集团上市,成为最早一批进入资本市场的饲料企业。


图片

(图源:通威官网)


2006年,连续称霸十多年的通威开始谋划转型多晶硅,2008年,通威的硅料产能刚刚投产,就遭遇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2009年,通威正经历多晶硅产能过剩亏损困境,彼时海大集团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开始谋求挑战通威霸主地位。


1998年在广州创立的海大集团,起步就以惊人能量快速发展。到2001年,经过短短4年的发展,海大的水产预混料市场占比已经位居全国第一


你用我的饲料,我会给你提供整个解决方案。”海大定位为服务型企业,这样的模式直击养殖户的痛点,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市占率也不断提升。


2009年,海大成功登陆深圳A股市场。2011年,海大饲料总量339万吨、水产料159万吨,已迅速缩小与通威差距,甚至饲料总量反超通威(2011年通威饲料总量335万吨,水产料164万吨)。


图片

(图源:海大官网)


感受到后起之秀的压力后,通威很快调转重心,2012年与海大在淡水鱼料大打价格战,最终通威水产料迎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成为水产界第一个突破200万吨级的企业。


2013年海大水产料185万吨,出现首次下滑,而通威水产料增长至222.6万吨;


2014-2016年之间,通威和海大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双方水产饲料保持200万吨左右,通威继续保持领先;


2017年,海大开始再次进入发展黄金期,以每年增长50万吨的量级开始反超通威,并逐渐拉开差距;


2019年,通威拉开了双主业互补的时代序幕,也是事关“水产料霸主”的荣誉之战,被通威内部称为是通威水产料大发展的元年,而此时的海大集团已建立起了强大的体系优势,并喊出全球水产第一的口号。


2022年,海大水产料突破500万吨,饲料总量突破2000万吨;通威2022年水产料超300万吨,虽然失去了水产霸主的地位,但是也成长为全球太阳能巨头,盈利能力远超海大。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