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乳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乳业也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乳业是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相互连接、相互影响、产业关联度很大的特殊产业,是以种植业为前提、奶牛养殖业为基础、乳制品加工业为龙头的长链条产业。在我国乳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农户”的先发模式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企业+农户”合作模式供应链难以整合,其供应链柔性也明显不足,特别是供应链上游承担了巨大风险,整个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关系非常紧密,企业与农户的合作过程中,自发地或主动地形成了多种合作模式,每种合作模式的形成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也有其缺点。通过调查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乳品企业及其产业链上相关的养殖场、农户,总结发现目前乳品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模式有以下 5 种。
1、“企业+养殖场+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是有实力的农户自己投资兴办养殖场,大企业也会贷款给农户建养殖场。附近农户在养殖场集中饲养和挤奶,并分得奶款。养殖场主从奶款中扣留一定的管理费,将剩余部分交给农户。
2、“企业+牧场园区+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是企业投资建立牧场园区,吸引规模养殖户(20 头以上)进入园区,分户饲养奶牛。园区对奶牛饲养实施“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检测、统一挤奶、统一服务”等各种统一措施。园区对入区农户提供统一的饲料及饲料配比;进行统一的卫生防疫和检疫;在固定的时间统一将奶牛集中到园区的奶站挤奶,并进行检测;园区还提供其他的统一服务。
3、“企业+奶站+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是农户分散饲养奶牛,每天固定时间统一将奶牛驱赶至附近的奶站挤奶,奶站将牛奶交售给企业。奶站有企业奶站和私人奶站两种模式,企业奶站是企业投资的奶站,属于企业的一个部门,企业付给奶站管理员工资,付给农户奶款。企业付给私人奶站奶款,奶站扣除管理费后将奶款付给农户。这种模式使企业与农户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购销关系,企业定期指导和监督农户的奶牛饲养以及奶站挤奶环节的卫生和质量安全,提高了牛奶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户收益得到保障。
4、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合作社搭建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平台,吸纳农户以奶牛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入社并获取回报的奶牛养殖合作化产业模式。农户自愿入社,不参与经营,获取稳定回报,到期自愿退社,退社时领取入社奶牛金。
5、“企业+牧场(+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是企业投资建立作为企业下属的牧场。在牧场内养殖、挤奶,牛奶直接提供给企业。所饲养奶牛一部分为企业的,一部分为周边农户入股奶牛,给奶农分红收入。这种模式当中,农民参与程度最低。
这五个模式各有优缺点,为尽量缩小各级风险,首先应加强政府干预和调控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建立风险防范和投融资机制,打造强势核心乳品企业,做好兼顾各方利益,使乳品企业供应合作长效发展。认真对待各方利益的差异和重要程度,实现利益分配有重点、有层次的均衡。既要兼顾原奶收购者、乳制品加工者、乳制品销售者的利益,又要重视奶农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特别是奶农利益。核心企业除了要保证以合理价格收购原奶外,还要积极为奶农提供系列化配套服务,从培育长远市场的战略高度,在合作互利的前提下使奶农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兼顾各方利益是提升乳品供应链合作关系柔性的核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