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盟广东省委会“新常态下广东‘肉篮子’供给侧结构改革”调研组一行到广东省农业厅调研,就新时期广东省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种养结合、基层防疫服务等行业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行调研交流。
根据广东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畜禽屠宰管理处、兽医处和畜牧处统计,广东的畜牧业在2015年表现强劲,肉类总产量424.2万吨,出栏生猪3663.4万头,其中万头猪场340个,居于全国第一。创建了11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8家省级保种场,种猪供应量占全国8%。饲料总产量2573万吨,连续13年居于全国首位,其中猪料1043万吨。年产值亿元以上的畜牧企业252家,畜牧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36家,创建了190家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及281家省重点生猪养殖场。在畜牧业转型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据介绍,除了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的提高外,广东畜牧业在生态养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品牌化经营等方面也在齐头并进。今后一段时间内,上述方面的工作仍是重点。
自2014年12月起,广东省农业厅正式从经信委接管畜禽屠宰管理工作,两年来的工作进展也备受行业和座谈会参会成员的关注,在近两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省、市、县三级监管职责完成划转、平稳过度,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屠宰资格审核清理、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得到有效推进,与此同时,还建立健全了畜禽屠宰监督工作机制,一些紧急事件也得以有效处理。
但是广东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回避。目前定点屠宰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转型升级缓慢。数据显示,广东目前有屠宰企业1113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屠宰企业只有85家,仅占屠宰企业总数的7.7%,而年屠宰20万头生猪以上的企业占比不到3%,年屠宰2万头生猪以下的占了71%。面对这样的监管对象,一些问题摆在主管部门面前亟待解决,比如监督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原有定点屠宰企业设置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等。
在座谈会期间,与会者就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种养结合、基层防疫服务等行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民盟广东省委为主体的新常态下广东“肉篮子”供给侧结构改革调研组将结合沟通成果,在后期出具详细调研报告。这是继2015年民盟环保调研之后的,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又一次聚焦广东畜牧行业。
民盟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欧贻宏,民盟广东省委委员、青工委副主任郑庆禄,民盟盟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贺东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银宝等参加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