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按照农牧业厅的安排部署,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监督管理局发布《2010年退木还草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报告》。截止2010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面积达2.17亿亩,占草原总面积的18.4%,其中禁牧9292万亩,休牧11808万亩,轮牧640万亩。
2010年退牧还草工程区植被盖度、高度及干草产量分别高出非工程区9.61个百分点、8.60厘米和26.49公斤/亩。退牧还草工程区2006~2010年平均植被盖度、高度及干草产量分别高出非工程区9.29个百分点、7.98厘米和25.99公斤/亩。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植被的盖度、高度和产量稳定高于非工程区,退牧还草工程生态效益显著。2010年工程区盖度、高度、产量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79个百分点、3.42厘米和5.88公斤/亩。今年全区范围内天然草原遇到不同程度的旱情,牧草生长受到了影响,但与近五年均值相比,工程区盖度、产量分别提高了4.24百分点和1.78公斤/亩,高度下降了2.86厘米。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植被状况得到改善,草原植被恢复较好,草原生态环境稳定趋于好转。
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对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努力完善配套政策、采取多种建设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带动和促进农牧民群众建设、保护草原的积极性,逐步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