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3日满100岁的龚正元老人,已有五代直系亲人了,全家现有78口人,最大的女儿今年73岁。老人从12岁开始行医,足迹遍及渝鄂两省(市)毗邻的土家山寨,为村民医治好大小牲畜2万余头。这不仅为村民们挽回了损失,建立了两地和谐的友邻关系,还促进了两地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老人位于黔江区正阳街道群力社区1组的新家,采访了百岁寿星龚正元老人。
一生修3次房子 搬了4次家
龚正元老人现住的是四楼一底的新房,与他的小儿子龚福明生活在一起。
据龚福明介绍,龚正元老人一生先后修了3次房子,共搬了4次家。他共生育有6个孩子,其中3个儿子、3个女儿,现有5代直系亲人,全家现有78口人,最大的女儿今年73岁。
龚福明介绍,老人一生不喝酒不抽烟,喜欢吃蔬菜和杂粮;心态好,对什么事都很看得开,一生很少与人吵闹,生活很有规律,早起早睡。老人身体一直很好,思维清晰,视力也还不错,还经常在家中自己煮饭。只是听力稍微差一点。
凭着家传医术 医治牲畜82年
龚正元老人不识字,他12岁就跟着父亲学医,直到94岁时还能出诊、上山采药,行医82年来,开处方是用口说,别人帮忙写。解放后,他先后在当时的正阳乡兽医站、青杠乡兽医站、正阳公社兽医站工作。 尽心尽力地为村民服务。
由于不会认字、写字,龚正元老人所学的兽医技术,全凭父辈的口传心授,他全凭记忆力去死记硬背那些药名、汤头歌诀等。由于肯下工夫,所以,他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在医治牲畜时从没出现过差错。
当年,无论哪家的牲畜病了,只要请到龚医生去诊断后,开副方子基本都能药到病除。年长日久,龚医生的名气越传越远,在黔江境内相邻的几个乡镇随时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他还被请到相邻的湖北省咸丰县、重庆市彭水自治县等地一些乡镇去为骡马和耕牛治病。
退休后义务为村民出诊
1980年,年近古稀的龚正元老人,从正阳畜牧兽医站退休。闲着没事时,他就到附近山上去采集一些中草药材存放着,以方便周围村民家牲畜患病之用。
附近村民无论哪家的牲畜患病,他都是有请必到,检查后,便开一个方子就叫村民到兽医站去买药。家里如有草药,他就将自己在山上采集的药草无偿地提供给村民。
“以前,家里牲畜喂得多,一年总有些猪、羊要闹一些小毛病。每次请龚医生来,我们都觉得他年纪大了,给他点‘脚步钱’,可他说什么也不收。”邻居张大婶说。
村民邱天中说,一次,他的亲戚家耕牛病倒了,一大早从咸丰的丁寨乡赶过来,请龚正元老人去医治。老人诊断后,开了两副药,这头牛第三天就上坡吃草了。主人为了感谢老人,悄悄给老人塞了40元钱。老人回家后,把40元钱又原封不动地退给了邱的亲戚。
行医82年,龚正元老人的足迹遍布渝鄂两省(市)及毗邻的土家山寨。据初步统计,82年来,共计为村民医治好牲畜2万余头,不仅挽回了村民的损失,还促进了渝鄂边区的和谐,推动了两地畜牧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