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稻田养殖模式的现状与效益调查

发布时间:2015-07-03 17:42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稻田养殖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即利用稻田为动物(如鱼、虾、蟹、鸭、鹅等)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和天然饲料,又可利用动物为稻田消除田间杂草和害虫,是一种共生互利的生态种养模式。

     据调查,稻田养殖不但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达到 “三增一节”(增粮、 增牧、 增收、 节水)效果,而且对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获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据资料报道,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的稻田养殖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稻田养殖总面积的44.29%,稻田养殖产生的水产品产量约为西部地区总水产品产量的 20% 左右。我国的稻田面积超过2500 万 hm2,可用于稻田养殖的约有 1000 万 hm2,已经实现稻田养殖模式的面积仅占 1/7,可见稻田养殖的发展空间巨大。

     1  稻田养殖现状

     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模式远近闻名,该模式曾以“种稻为主、养田鱼为辅”的模式转向为目前的“水稻、 田鱼”并重模式,设立保护区规划,树立了农业文化遗产品牌,生产的“有机稻”和“田鱼”等产品畅销海内外,并在 2006 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宁夏青铜峡的稻蟹共生模式,水稻亩均产量(1亩 =667 m2)达 525.5 kg,河蟹亩均产量达 17.3 kg,除了实现水稻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外,还达到了蓄水抗旱效果。江苏高邮地区的水稻 - 小龙虾共生模式,水稻种植面积占 60% ~70%,溜、沟面积占 30% ~40%,生产的“大螯虾田米” ,有机小龙虾深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稻 - 小龙虾双丰收,亩产综合效益高,目前在苏北地区已推广数万亩。除蟹、虾、鱼等常规稻田 - 水产养殖模式外, 近年来不少地区发展稻田 - 水禽养殖模式, 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模式。

     2  稻田养鸭模式

     2.1  品种选择


     稻田养鸭是一种相对粗放的养殖模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选择鸭种要求抗病力、适应性较强、耐粗饲的中小型品种,且要求具有较好的浑水和除虫除草能力的优良品种。肉用品种主要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番鸭等,蛋用品种主要有绍兴鸭、金定鸭等。水稻品种要求选择植株较高、株型紧凑、分蘖力强、茎粗叶挺、抗逆性较强的优良品种。选择能灌能排,土壤优质,田块平整,运秧方便的田块。

     2.2  苗鸭培育

     刚出壳的雏鸭幼嫩体弱,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10 -15 日龄雏鸭可开始短时给水进行浮水锻炼,适当加喂饲料。如果母鸭未免疫接种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1日龄雏鸭应免疫接种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育雏结束前1 -2 d 进行鸭瘟、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

     2.3  放养技术

     水稻返青后即可放养雏鸭。放养密度一般为 15 羽/亩左右。放养雏鸭一般为20 -25 日龄左右,放养前应进行数天15 ~20 cm 的浅水戏水锻炼,以增强野性、水性和抗逆性。鸭子,尤其是雏鸭,生性胆小,严防惊吓应激受损。

     2.4  饲养管理

     放养鸭每天应补喂适量饲料,注意既不能饱喂,也不能少喂,一般每天上午10 时和下午 5 时左右各补喂一次,每鸭每天补料 50 ~ 60 g左右。为避免放养鸭啄食稻穗,应在水稻孕穗末期,一般经 7 ~8 周养殖即可适时出栏上市销售。

     2.5  效益分析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和推广稻田养鸭模式是目前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亮点,这种模式可以明显提高亩产值,一般水稻亩均可增产 70 ~80kg,亩均肉鸭产量达到 30 ~40 kg。另外,通过稻田养鸭模式可明显节省农药、肥料、劳动力等成本,获取稻鸭双丰收。据调查,当稻田养鸭时间达到 40 ~50 d 时,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可达到 90%以上,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当稻田养鸭密度达到 14 ~15 羽/亩时,稻田养鸭效果最佳,对杂草的控制率可达到 98.8%,稻飞虱虫量减少一半以上,减轻二化螟、纹枯病约 50% 以上,且可明显减少农药用量和环境污染。据观察,稻田养殖的肉鸭腹脂率显著低于常规养殖的肉鸭,腿肌率则显著高于常规养殖肉鸭,可明显改善鸭肉品质。据调查,稻田养鸭是一项绿色生态养殖业,环保效果十分明显,实施稻田养鸭的稻田可明显减少农药用量,通过肉鸭的粪便和游动,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通透性,减轻农药残留,实现农业生产清洁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6  注意事项

     一是稻田养鸭要选好肉鸭和水稻品种, 实施科学放养、 适量补饲。二是要减少死亡、 提高稻田养鸭的成活率, 根据死亡原因及时做好防控工作。

     3  稻田套草养鹅模式

     稻田种草养鹅, 是利用水稻生长后期田间的优良自然环境条件, 使套种牧草快速生长, 以草养鹅,实现免耕种草, 达到节省成本和劳力的目的。

     3.1  品种选择

     稻田养鹅的肉鹅品种, 一般以选择生长快、 肉质好、 抗病力强的中小鹅种为佳, 如浙东白鹅、 朗德鹅、 太湖鹅等。适合套种的牧草主要有紫云英和黑麦草等, 其中以多花黑麦草最为常用, 因其适宜南方地区种植,且再生能力强, 可多次刈割利用。

     3.2  选田播种

     黑麦草喜湿又怕水浸, 故应选择雨后不积水的田块种植为宜。在水稻收割前 15 d 左右进行套播, 可先用冷水浸泡黑麦草种子5 -8 h, 捞起后掺上细沙进行撒播, 播种密度为 1. 5 ~ 2. 0 kg/亩。播后 2 -3 d 内套施高效复合肥。收割水稻时尽量割低(5 cm 以下), 以免影响黑麦草收割, 水稻收割后及时打开排水沟排水。由于黑麦草的播种期多在 9 -10 月之间, 供草期则为 3 - 5 月, 故 1 - 2 月为缺草期, 可插播小青菜、 油菜苗等作为苗鹅早期饲草。

     3.3  雏鹅饲养

     根据黑麦草的生长规律, 一般采用分批引进雏鹅的套养方法:2 月初按 50 羽/亩比例引进雏鹅, 室内保温饲养, 主要以叶菜和青料为主, 3月初转至室外饲养, 此时黑麦草已进入供草期, 能满足肉鹅需求。3 月中旬引进第二批雏鹅, 100 羽/亩, 室内保温饲养。4 月中旬第一批肉鹅已可上市出售, 第二批肉鹅则到达旺食期, 也是黑麦草供应高峰期, 完全能满足肉鹅的采食需求。5 月中下旬, 牧草产量下降,第二批鹅即可出栏上市。

     3.4  效益分析

     稻田套草养鹅模式, 利用水稻种植间隙种植牧草, 以草养鹅, 可明显提高稻田利用率,实现草 - 鹅共生养殖, 相比种植其它作物可产生更高经济效益, 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经稻田套草养鹅与种植小麦模式比较, 结果表明稻田套草养鹅效益是种植小麦效益(200 元/亩)的 4 ~ 5 倍, 投入产出比, 分别为 1∶ 3 ~4 和 1∶ 1. 0 ~1. 5。据调查, 稻田套草养鹅模式可明显降低化肥使用量。每羽 70 日龄肉鹅一生可产鹅粪 20 kg 左右,按 150 羽/亩密度测算, 可产鹅粪 3000 kg 左右, 还田后可明显降低化肥使用量, 进行无公害稻米生产,秸秆还田种植牧草, 形成良性循环,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5  注意事项

     为便于规模养殖和管理, 稻田套草养鹅最好采用田头圈养, 这样既可避免牧草来回运输, 方便饲喂, 节约用草, 又可保障养鹅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重点是要做好雏鹅保温防湿和疾病防控, 尤其是防控小鹅瘟和新型病毒性肠炎。在追求粮食增产、 农民创收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 稻田养殖模式是最佳的选择, 鸭鹅在同一田块的共生养殖模式时间是错开的, 分别是水稻生产期和免耕期, 两种模式可同时运用同一田块, 即肥沃了稻田, 又提高了产出和土地利用率, 增加农民收入, 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绿色养殖模式。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叶曙光)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