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备牛饲养目标
1.1总体目标:保证后备牛正常生长发育,注重瘤胃、乳腺和骨骼的正常发育;提高后备牛成活率,减少发病。
1.2配种:14~15月龄配种,体高≥127cm,体重≥375kg。
1.3产犊:23~24月龄产犊,体高136~140cm,体重570~620kg,体况评分3.5分。
1.4生长:日均增重750~800g;体高增加3cm/月(2~14月龄),1cm/月(14~24月龄)。
1.5健康:24h~60日龄,死亡率<2%。
2犊牛哺乳期饲养(出生~56日龄断奶)
2.1培育方案(见表1)

2.2初乳要点
2.2.1初乳特指母牛产后第一次挤的乳,第二、三次挤的称为过渡乳。推荐产后1~2h内将母牛初乳挤尽。
2.2.2推荐用初乳测定仪来检测初乳质量。测定温度20℃。优质初乳IgG>50g/L,IgG<20g/L的初乳不得饲喂。
2.2.3推荐犊牛首次初乳饲喂采用强制灌服方式(经过训练的人员执行),确保提供犊牛150~200g免疫球蛋白,第二次开始由犊牛自由采食(奶壶饲喂)
2.2.4新鲜初乳1h内使用,在4℃冰箱冷藏贮存不超过24h,多余优质初乳在零下20℃冷冻贮存不超过1年,使用时45~50℃水浴解冻。
2.2.5不建议使用的初乳包括:稀薄或水样初乳、含血初乳、患乳腺炎母牛的初乳、新购牛或头胎牛初乳、产犊前挤奶或严重漏奶牛的初乳、干奶期超过90d或少于40d。
2.2.6建议在犊牛出生后24~72h采血,检测血清总蛋白或血清IgG水平,判断免疫是否成功。
2.2.7多余的初乳不可直接饲喂给稍大的犊牛,以免引起消化紊乱。可将初乳与温水以2∶1比例混合后饲喂。
3饲养要点
3.1常乳饲喂遵循“定时、定温、定量”原则。
3.2原则上不推荐用废弃乳(乳房炎乳/抗生素乳)。如果使用废弃乳,必须进行有效的巴氏消毒。2日龄内的犊牛严禁饲喂乳房炎乳。
3.3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提供犊牛额外的营养。
3.43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不空槽,每天更换,保持新鲜和干燥,不得放在奶中浸泡饲喂。
3.4.13日龄开始提供犊牛新鲜、清洁、适温的水,随时饮用。每天更换饮水。
3.4.2有效分开水和开食料容器,使水和开食料不会相互污染。
3.4.350日龄开始添加优质干草,自由采食,每天更换。断奶前也可以不饲喂任何干草。
4管理要点
4.1始终保持犊牛生活环境干燥、干净、适温(15~25℃)。保持良好空气质量,但无贼风。
4.2初生犊牛进行脐带消毒(挤干脐带中残留血液,将脐带浸入7%~10%碘酒),2d后检查。
4.3初生犊牛立即移至单独犊牛笼/犊牛岛饲养,并称重,打耳标,填写出生记录。
4.4犊牛岛空间以犊牛可以转身为宜。
4.5所有饲喂设备和储存器在每次使用之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并彻底干燥。
4.6保证干净、干燥和充足的垫料,厚度不低于15cm,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添加和更换频率。
4.7 3周龄左右进行去角和去除副乳头。
5断奶要点
5.1犊牛连续3d每天吃到1~1.5kg开食料时,就可以断奶,一般8周龄左右,或者更早。
5.2断奶前,至少用7~10d时间逐步减少牛奶喂量。
6青年母牛各阶段饲养
6.1各阶段体高、体重目标(见表2)
6.2各阶段生理特点(见表3)
6.3各阶段营养需求(见表4)

6.4管理要点
6.4.1断奶后,按犊牛月龄、体重分群,把年龄、体重相近的犊牛放在同群中,不要出现大小不一的犊牛,避免一些强势牛影响其他犊牛。
6.4.2监控后备牛各阶段(3、6、12、15、18月龄)体高、体重,评估日粮营养和管理。
6.4.3进入临产前2个月的青年牛与成年干奶牛分开。产犊前3周内的饲养密度为80%~85%。
6.4.4始终保持饮水干净、适温和充足。
6.4.5始终保持环境干燥、清洁、舒适,并有良好空气质量。
6.4.6防止后备牛饲养中出现的问题:饮水不足、水质差;使用变质饲料、饲料供应不足;空槽;饲槽空间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发病牛只。
(1.内蒙古天和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韩松,乌日金;2.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畜牧工作站,金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