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猪流行性腹泻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5-01-09 22:39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目前,针对猪流行性腹泻虽然市场上有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或者弱毒疫苗,但是由于质量参差不齐,疫苗毒与流行毒株的匹配度不高,因此疫苗保护力尚待提高。因此,科学的返饲仍然是当前治疗猪流行性腹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引起猪腹泻的病毒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轮状病毒(RV)、细小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等,前三种均属于RNA病毒,为常见危害严重、病死率较高的病毒。一般猪群感染上述3种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哺乳母猪奶水不足或无乳,不食,各阶段猪腹泻(哺乳仔猪排淡黄色或浅绿色水样粪便、中大猪与种猪排水泥样灰色粪便),产房哺乳仔猪尤其是刚出生仔猪死亡率高达90%以上,育成育肥及种猪段表现为一过性。由于PEDV、TGEV与RV感染后表现的临床症状几乎完全相似,故从临床表现难以区分,若要进行确诊可用RT-PCR检测病原。现就笔者经历过的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自身摸索的有效防控方法进行总结。

1目前流行特征

     流行性腹泻通常春节前后的冬春季多发,一般高温季节几乎没有。但就目前疫情来看,进入夏季五、六月份仍时有发生,且危害严重。因此,当前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与流行并不完全表现出严格的季节性。

     据BjarneK.Pedersen报道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通过生产设施、污染物、车辆传播。该病毒传染期较短,对防控环境抵抗力较高。从猪场实际生产观察得到,离该场距离约3公里处另一猪场2个月前刚发生猪流行性腹泻,该场最开始发生腹泻的猪只基本都是靠近山且离饲料存放处较近,此处为鸟类停留之地,最后病毒才在整个猪场迅速传播。因此,流行性腹泻病毒极有可能通过鸟类携带传播给猪群,这也是有待证实的传播途径之一。

     一旦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后,病程产房持续时间为4周左右或更长,其他阶段猪群表现为一过性(基本1周即可好转),猪场规模越小越容易控制。发病猪以刚出生后吃完初乳3~72小时的乳猪居多,5~7日龄以内死亡率很高,断奶后腹泻立即停止。

2现场临床表现

     若猪场受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后,首先出现腹泻症状为妊娠母猪、空怀母猪、种公猪、育成育肥猪,其次为保育猪,最后为产房哺乳仔猪。产房哺乳仔猪腹泻前期粪便呈现淡黄色、浅绿色或透明水样,后期也有排黄色黏稠样粪便。除产房仔猪外,其他阶段猪群通常表现为排灰色水泥样或黄绿色稀粪,躺卧猪会不自主流出稀粪。通常从第1头出现腹泻开始,在短短2~3小时内即能传遍整个猪场。感染病毒后,猪群出现不食或采食量降低、精神萎靡。哺乳母猪感染后第1周奶水可能正常,第2周出现无乳或不足,可知感染病毒后母猪乳汁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感染病毒第1周(猪场按周生产)内,哺乳仔猪刚出生吃初乳后3小时内即有出现腹泻,接着此批次出生的仔猪几乎全部发生腹泻,死亡率达90%以上。病毒感染第2~3周内,哺乳母猪无乳现象明显,哺乳仔猪出现腹泻时间稍微后延,仔猪仍表现腹泻,很大一部分仔猪由于吃不上母乳或脱水死亡,死亡率达70%~80%。感染病毒第4周,产房仔猪腹泻有所好转,死亡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直到感染后6~8周方能停止;所有产房仔猪不吃母乳腹泻立即停止(以上所述规律均在已经采取返饲的前提下)。

3 剖检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集中在肠管,解剖发病猪或死亡仔猪可见:胃内凝乳块较少;肠系膜充血或含有少量乳汁,部分肠管充气肿胀、出血,肠管内有黄色稀粪,肠壁变薄呈透明状,部分出现盲肠段充气、淤血;腹股沟淋巴结肿胀呈酱油色。

4 诊断

     通过猪群感染病毒后的临床表现基本能够初步诊断为PEDV、TGEV或RV中一种,若需确诊,可采集发病猪肠管用RT-PCR方法确定病原。

5当前防控建议

     目前,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市场上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或弱毒苗(单苗或联苗)质量参差不齐,绝大部分疫苗毒株与现在所流行的病毒毒株相似度不高,因此疫苗保护力较差。结合流行性腹泻当前发病特征,将其防控要点总结如下。

     5.1返饲

     一般来说,没有较好的流行性腹泻疫苗时,返饲是最有效的方法。初步诊断后,应立即采取返饲的方法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但其前提是所采取肠管病料必须来自本场刚发病产房仔猪。通常本场产房刚出生的哺乳仔猪都是该场最健康的,因此不必担心返饲病料中携带其他病原的问题(常年受疾病困扰的猪场除外)。返饲处理步骤如下:

     1)返饲前准备工作:稀释用生理盐水事先放在4℃预冷,所用解剖和匀浆器械提前灭菌消毒。

     2)病料选择:挑刚出生吃初乳发生腹泻8小时以内活的哺乳仔猪,取小肠段或整个肠管;若采病料的发病仔猪数量不够,可先采一部分病料后放置零下20℃冷冻保存,待病料数量足够时一起处理;病料与返饲猪数量比例为1:20左右。

     3)肠管用匀浆机或剪刀搅碎,用预冷的生理盐水稀释,再加入800万IU青霉素和400万IU链霉素;整个操作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例如使用冰块等,夏季可以选择早晨执行。

     4)返饲对象事先停止饲喂1~2顿,依据每头猪饲喂量计算所需料量,然后加入饮用水和返饲病料进行潮拌,逐头喂饲处理好的饲料;也可采取将返饲病料直接搁置猪槽饲料上的饲喂方式。

     5)有效的返饲后第2~3天出现不食、腹泻,第3~4天不食或腹泻达到高峰期,占比约80%~90%;出现以上现象不要采取任何治疗措施,1周左右均能自身恢复。

     5.2超免猪瘟疫苗

     免疫猪瘟疫苗能够使猪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对病毒入侵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经猪场实践应用初步可知,超前免疫猪瘟疫苗能够取得一定效果。同一批次24窝刚出生的仔猪,随机选择4窝超免猪瘟疫苗,其中有2窝未出现腹泻症状,其他20窝未采取超免猪瘟疫苗的仔猪全部出现腹泻。因此,初步猜想超免猪瘟疫苗时所产生的干扰素对腹泻病毒入侵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设想还有待验证。

     5.3防脱水

     发生腹泻极易造成仔猪脱水死亡和母猪无乳,可采取仔猪腹腔补液,如注射糖盐水或5%葡萄糖+恩诺沙星+地塞米松,每次30毫升左右,每天3~4次;哺乳母猪饮水中添加“多维”(主要成分:复合维生素)或补液盐以解决脱水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所补液瓶应提前放置40℃预热。

     5.4无乳或奶水不足

     病毒感染中后期,仔猪死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奶水不足导致饿死。母猪可采取添加腐植酸钠以增加乳汁分泌。哺乳仔猪可人工灌喂酸奶、益生菌产品或其他替代品,实践证明人用奶粉效果不佳。

     5.5提高局域温度

     仔猪保温箱内挂烤灯以保证局域温度维持在32℃左右,尽量减少仔猪热量散失。

     5.6消毒干燥

     产房腹泻易造成湿度升高,利于病原繁殖,可用干燥消毒粉喷撒消毒。

     5.7辅助治疗

     对于刚发病腹泻仔猪可灌服“杨树花口服液”,从临床观察效果不错。这可能与病毒损伤仔猪肠绒毛入侵上皮细胞有关,杨树花对肠道具有一定的占位保护作用。

     5.8其他关联疾病

     产房导致腹泻的疾病诸多,如伪狂犬病、猪瘟、附红细胞体等。当前附红细胞体与支原体十分相似,许多猪场猪群普遍存在感染。因此在防控流行性腹泻或传染性胃肠炎时,务必确诊是否存在附红细胞体等其他疾病的共同感染,若有则需要考虑综合防治。

     5.9转归期预后工作

     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后,一般4~6周产房开始呈现好转趋势,此时该做好基础母猪和种公猪群的预后工作,包括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泌乳力、公猪精液质量等。因此,可制定相应的保健方案,如添加黄芪多糖、腐植酸钠、氨基酸、复合维生素或抗生素等。

6小结

     就当前国内外猪场疾病流行形势来说,猪流行性腹泻为主要流行猪病之一,且造成的损失也较大。一旦猪场受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后,至少会损失3批次猪。目前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返饲,但返饲过程需要细致,稍有不当效果可能就会不理想。返饲的同时,需要做好其他配合工作以确保死亡率降至最低。结合流行性腹泻流行特征、发病特点和损伤程度,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切断流行性腹泻病毒传入猪场途径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方法。超免猪瘟疫苗后产生干扰素是否对抑制流行性腹泻病毒入侵机体起到关键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许光勇,徐利,王朝军)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