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不同胎次对长大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1-09 00:3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随着规模化猪场逐步增多,饲料成本不断提高,制约着广大养殖企业盈利的关键性问题是如何提高猪群年生产力。母猪年生产力即一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它与母猪产活仔数、哺乳期死亡率相关,抛开种猪质量的影响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关键点即为母猪胎龄结构。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是猪场生产和管理的关键点,影响因素众多,可概括为体内和体外两大方面,母猪胎次是其中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母猪繁殖性能受胎次影响显著,3~6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较好。本文根据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种畜站近两年来猪场GPS管理软件提取出来的部分母猪生产数据记录,探讨不同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体况及断奶间隔的影响,为公司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和猪场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数据来源于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种畜站在近1年(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种猪场GPS管理软件提供的1005头母猪生产数据记录。

     1.2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按公司常规的操作规程进行。母猪全部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间隔12~24小时,共配2次,精液全部经过严格检测达到规定的标准方可使用。

     1.3各胎次母猪分布情况

     母猪的胎次包括10个,分别是1胎、2胎、3胎、4胎、5胎、6胎、7胎、8胎、9胎和10胎。如表1所示。

     1.4试验指标测定

     母猪繁殖性能:受胎率、配种分娩率。母猪产仔性能:平均窝产仔数、平均窝产活仔数、仔猪平均初生窝重和仔猪平均初生重。

     1.5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运用Excel2010软件进行处理后,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使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较为明显。在受胎率方面,10胎母猪表现最佳,显著高于8胎母猪(p<0.05),其他各胎次的母猪差异不显著(p>0.05)。从数据上分析,8胎和1胎母猪表现最差,2~7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均高于总体平均水平,2~5胎次总体呈上升的趋势,5~7胎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从第8胎开始,下降较为明显。

     在分娩率方面,第3、5胎显著高于第9、10胎(p<0.05),其他各胎次母猪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数据上分析,3胎数据表现最好,3、4、5、7胎数据均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2、8、9、10胎分娩率数据均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如表2所示。
  
 
     2.2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仔猪平均初生重方面,2~8胎及总体平均水平均极显著高于第1、9、10胎母猪(p<0.01),第9胎极显著高于第1、10胎(p<0.01),第2、3、4、5、6、7和8胎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水平(p<0.05)。从数据分析可知,5胎数据表现最好,1、10胎数据表现最差,2~8胎数据均优于总体平均水平。在平均窝产活仔数、仔猪平均初生重、仔猪平均出生窝重方面,各胎次母猪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的水平(p>0.05),但从数据方面分析,第3、4、5和6胎母猪总体表现较好,均优于总体平均水平。如表3所示。

3讨论

     3.1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表明,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较为明显。在受胎率方面,10胎母猪表现最佳,显著高于8胎母猪(p<0.05),其他各胎次的母猪差异不显著(p>0.05)。一般情况下,7胎次的母猪繁殖成绩表现不好,断奶后就要立即淘汰,而本试验中的仍存在3头10胎次的母猪,说明这些母猪在上胎次繁殖成绩非常好,但由于样本数太小不足以代表整个10胎母猪的受胎情况。除了10胎母猪外,其他胎次的母猪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原因可能因为猪场母猪胎龄结构合理,各胎次母猪实行精细化管理的结果。然而,从数据上分析,8胎表现最差,9胎和1胎母猪次之,均低于总体平均水平。这说明受胎率跟母猪胎次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初产母猪自身发育尚未完善,排卵少,且受精卵容易夭折,从而易引起返情;而7胎以上的高龄母猪是由于持续地高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容易导致母体的生产性能透支,断奶后自身恢复状况较差的缘故。

     在配种分娩率方面,第3胎最好,第5胎次之,均显著高于第9、10胎(p<0.05),这是因为母猪经历过前面2胎后,第3胎母猪身体和器官各方面均发育完善,卵子受精成活能力也较强,从而受胎率也提高。从数据上分析,3胎数据表现最好,3、4、5、7胎数据均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2、6、8、9和10胎分娩率数据均低于总体平均水平。说明配种分娩率跟母猪的胎次有一定的关系,在3~7胎次表现较好。在1、2胎及7胎以后分娩率下降,这与受胎率和胎次的相关性有相似之处。

     3.2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目前,关于产仔数最高和最低的胎次不同的研究者说法不一。刘友生等(2013)研究表明,母猪的窝产仔数及窝产活仔数都与胎次有着极显著的相关。韩国辉(1997)通过对10个胎次,每个胎次40窝猪的数据研究分析,发现第3胎次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与其他胎次差异极显著。黄银花等(2000)等研究报道,母猪在第6胎产仔数最高,在第10胎产仔数最低。张莹等(2007)等的研究表明,第3胎母猪总产仔数最高。王怀禹(2009)研究表明,第6胎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第1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低。

     本试验中,在仔猪平均初生重方面,2~8胎及总体平均水平均极显著高于第1、9、10胎母猪(p<0.01),第9胎极显著高于第1、10胎(p<0.01),第2、3、4、5、6、7和8胎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水平(p<0.05)。从数据分析可知,5胎数据表现最好,1、10胎数据表现最差,2~8胎数据均优于总体平均水平。这说明胎次与仔猪平均出生重有一定的相关性。头胎母猪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受孕养胎能力相对较差,胎儿发育受到相应的影响,使得平均初生重不如其他胎次;而9、10胎次的母猪是由于年龄较老,长期持续高负荷甚至超负荷的生产,使得体内生理机能有所下降的缘故。

     本试验中,在平均窝产活仔数、仔猪平均初生重、仔猪平均出生窝重方面,各胎次母猪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的水平(p>0.05),这足以说明,在该猪场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生理状况好的母猪可以持续使用到第10胎。这与刘友生等(2013)研究结果不一致。究其原因,这与试验猪的品种、品系、猪群健康水平、猪场饲养管理方式及环境的不一样相关。此外,样本量的大小与所选样本的代表性可能也是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但从数据方面分析,第3、4、5、6胎母猪总体表现较好,均优于总体平均水平,这说明母猪的产仔性能主要在3~6胎的时候表现最好,该这阶段的母猪身体器官已经发育完善,且其生理各项机能都处在最佳时期。

4结论

     综上所述,胎次对仔猪平均初生重影响极其显著,并对母猪的受胎率及分娩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对该场猪场根据自身猪群实际情况安排生产计划及实行均衡配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对提高养猪生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于俊勇吴先华谢丽珍盘金华伍少钦)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