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饲养业的发展,猪只疾病混合感染现象增加。患病猪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者食欲废绝。多数情况下,由于引发病因的复杂性和混合性被忽视,人们往往对病情做单一诊断,从而导致病情的延误,给许多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文将就几种常见的病情混合感染的案例做简单的诊治介绍,希望可以被广大养殖户借鉴,及早排除隐患。
1患病期间猪只表现出的临床症状
患病初期:体温升高,且常常达到40℃以上,患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嗜睡且食欲减退或废绝。感染继发后,体温再升高2~3℃,此外伴随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结膜呈现潮红色,多呈犬坐式、腹式呼吸。
患病中期:患病猪全身皮肤发红,部分皮肤出现紫绀;尿液呈现出微黄色,随着病情加深,颜色加深,多呈深黄色甚至出现红棕色或酱紫色。患病猪排便往往呈现便秘和痢疾交替进行的症状。
患病后期:患病猪只走路不稳,或者卧地不起,许多病猪四肢关节肿胀,其叫声大且多呈嘶哑声。患病期间,部分孕猪表现为早产或者流产,仔猪则叫声尖锐或出现四肢不停滑动的现象。
2患病猪只表现出的病理变化
猪只患病后,身体外在症状表现为:鼻孔和口角处多有泡沫,鼻腔和咽喉处充满泡沫且呈现出血症状,全身的淋巴结呈现肿大现象,肛门等处的淋巴结也呈现出红褐色。身体的内部器官表现出的症状:心包腔多出现数量不等的淡黄色液体而且心肌质地较弱;肺部出现病变的地方质地坚硬,心叶和尖叶多发紫,其他的地方多出现紫红色病变区;病死的猪只脾脏多呈现肿大状况或者脾脏周围出现梗死灶;肠道内有大量气体且空肠肠道壁呈现透明状,表现出卡他性炎症;盲肠、回四肠末端以及结肠的黏膜出现溃疡。
3针对患病猪只发病症状的诊断
3.1实验室诊断
血片检验:从猪只的耳静脉处采集血液并制作成涂片,采用瑞氏染色法后,将涂片放置油镜下观察得出:
3.1.1链球菌:色泽呈现紫褐色,以球状出现,直径大小为0.5~2.0μm,以成对或单个的状态分布在血浆中。
3.1.2附红细胞体:呈现出淡黄色,直径大小为0.6~1.1μm,且以逗点形、卵圆形或者球形环状等不同的形态出现。
3.1.3红细胞:细胞形态各异、不规则,因许多红细胞上附着着大量的病原体,所以红细胞的形状也呈现出桑葚状或者花环状。
3.1.4白细胞:因为患病猪只体内的病体数量较多,所以血液中的白细胞明显增加,此外有的白细胞的细胞核呈现出左移的现象,有的白细胞则呈现出结构不完整的形态。
3.2综合诊断
经过仔细观察患病猪发病期的症状,结合发病病理变化,再通过实验室的科学检测,可以确诊这一病症是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慢性猪瘟混合感染症。针对这一症状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才能消除病症,减少患病猪的死亡率。
4消除病症的几种防治措施
查清病因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步骤,通过上述的临床观测以及实验室检测等,可初步确定患病猪的病因。所以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治疗阶段。
首先,当猪患了这种混合感染的疾病后,应该对患病猪及时隔离或清除并通过药物及时治疗,以净化猪群疫病环境。可以通过注射抗附红细胞体类的药物如“贝尼尔”、“附红灭”等以及抗生素类的药物如“先锋9号”、庆大霉素等来防治病情,并通过药物的交替使用将病情逐步控制并治愈。
其次,通过接种疫苗来加强对这种疾病的预防。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交叉性感染。同时对于没表现出病症的健康猪,也需要在饲料及饮食中添加预防药物,并且严格按照预防的剂量添加。再者,日常饲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饲养环境的干净,可用石灰乳或高氯灵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
再者,可以通过提高饲料质量,来增强猪的免疫能力,从根源上减少病患的发生。另外在不同的季节一定要对猪场做好防寒保暖或者防暑降温的工作,时刻保持猪舍的空气清新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猪群的密度。
5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饲养方式的集约化,猪只和相关产品的流通渠道明显增多,所以现在的一些传染疾病往往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一旦病情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如果判断失误,或者对病情诊治不及时不仅会给饲养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的情况下,病猪肉一旦流入市场,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所以对患病猪只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这还需要相关人员的不断努力和配合,确保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1.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张耀文,王博善,何晓丽,任皓,梁斌;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仉明亮)